about杜甫

2007-11-17 3:40 am
杜甫(712-770)
字: ?
稱號: ?
生平: ?
作品集: ?
參考網頁: ?

回答 (2)

2007-11-17 3:48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4/Dufu.jpg/220px-Dufu.jpg


杜甫像(後世畫家創作)

中文:
杜甫

拼音:
Dù Fǔ

威妥瑪拼音:
Tu⁴ Fu³

字:
子美

別稱:
杜少陵
杜草堂
杜拾遺
杜工部
少陵野老
詩聖
詩史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生於中國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唐朝現實主義詩人。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又因為他搭草堂居住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一位詩人「杜牧」區別,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後裔。



生平
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杜甫外公為河南鞏義大官,杜甫自小好學,七歲便能作詩,二十歲後漫遊吳越,齊魯各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於洛陽認識李白。
杜甫35歲到長安應試,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鬱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安史之亂後,杜甫投奔唐肅宗,「麻鞋見天子」,任左拾遺,後因直諫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四年期間,寫詩240餘首。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劍南節度使嚴武的幕下任節度參謀,並檢校工部員外郎。「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舊唐書》〈文苑傳下·杜甫〉)。不久又再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漂泊於今天的四川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帶,以舟為家。
唐大歷五年(770年)在從長沙到岳陽的湘江中的小船上,發病而死[1]。
一說杜甫人在耒陽,為洪水所困,十餘日未進食,後來耒陽聶縣令雇小船來接他,並且贈送許多牛肉、白酒款待,杜甫一夜食盡,竟大飽而死,終年五十九歲[2][3][4]。靈柩停厝在岳陽,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由其孫杜嗣業移葬於河南首陽山下。
現存1400多首,寫詩可分四個時期:

求學早期
三十五歲以前。與李白、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有詩贈李白,云:「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又雲,「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堪稱快意。

困居長安時期
天寶五載至天寶十四載。杜甫「嘗困於衣食」,不得不出入貴族府邸,奔走獻賦,取得少許資助。這時期有《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作品。

安史之亂時期
肅宗至德元載(756年)至乾元二年(759年)。這個時期有《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北征》、「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詩。

飄泊時期
肅宗上元元年(760年)至代宗大曆五年(770年)。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在成都叛變,杜甫流亡梓州、閬州。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名作。這時期寫詩千餘首,佔全部杜詩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20多年的社會全貌。
杜甫詩集有60卷,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錢謙益編有《箋註杜工部集》。楊倫說:「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模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杜詩鏡銓》卷五)
杜甫有詩史之稱,最早見於晚唐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為詩史。」到宋時成定論,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人有以史事注杜詩,認為杜詩為紀實的詩,可補史証史,故號詩史。此說只重史事之虛實真假,而輕詩的情感特性。有人以杜甫具史識史見,其筆法之森嚴,可媲美漢朝歷史學家司馬遷。而詩有評人評事者,皆可「不隱惡,不揚善」,故號詩史。此說可取。另一說是,子美之所以號詩史,因其悲天憫人,感時傷事。此說亦可取。
亦有人以「杜甫之詩,備於眾體」的角度言詩史。

成就與評價
杜甫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憂國憂民情懷。
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鮮明。『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杜甫對後人的影響還有道德方面的。文天祥在獄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詩,自序裡說:「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
清初文學家金聖嘆,把杜甫所作之詩,與屈原的《離騷》、莊周的《莊子》(南華經)、司馬遷的 《史記》、施耐庵的《水滸傳》、王實甫的《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
1481年韓國將杜詩翻譯成韓文,叫《杜詩諺解》。美國現代詩人雷克斯羅斯認為杜甫所關心的是人跟人之間的愛,人跟人之間的寬容和同情。他又認為只有這種品格才能最後拯救我們這個世界,最後拯救世界的不是高科技,不是其他東西,就是人跟人之間的愛、寬容和同情。他又認為有這樣一種品格的杜甫,所孕育他的這樣一種文化,比孕育了《荷馬史詩》的希臘文化更加偉大。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11-17 3:50 am
杜甫 (712 - 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有稱杜工部。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陽) ,生於河南鞏縣。他自小好學,七歲便能作詩,二十歲後漫遊各地,於洛陽認識李白。杜甫客居長安十年,鬱鬱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 安史亂後,杜甫投奔肅宗,任左拾遺, 後因直諫被眨華州,759年棄官西行, 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四年期間,寫詩240餘首。 晚年曾在四川成都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不久又再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漂泊于荆、湘,以舟為家。最後,當他攜家離開四川往投靠親戚,途中病卒於岳陽,享年五十八歲。著作有《杜少陵集》。
杜甫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憂國憂民情懷。

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 ,形象鮮明,杜甫詩中每一個字,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有「詩史」及「詩聖」的美譽。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佳 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難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迴,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髮,采柏動盈掬。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鬞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

兵 車 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路哭,哭聲直上干雲宵。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戌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31: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16000051KK0302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