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知能力,推理,還是猜中別人心意?
我覺得自己好似有預知能力,不過又唔肯定...因為我係無聊野先預知到,不過諗諗下,有D野係可能推理出黎,重有可能係猜中別人心意
例:坐車時,小巴有陣時唔係站站停,有十幾次,我好似預知到坐我隔離既人會係唔係站站停果個站落車....
係預知能力,推理,還是猜中別人心意呢?
回答 (4)
✔ 最佳答案
係預知能力,可能你GE第六靈感好勁,所以你十幾次都估中
參考: 我
真係有第六感!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自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提出人類有五種感覺之後,這一觀點一直得到人們的認同。但是,長久以來,也有人相信人類存在著一種超過這五種感覺的“第六感”。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人類也具有類似鯊魚對電流的第六感。而2005年,美國華盛頓大學腦心理學專家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類大腦額前葉的某一部會對某些危險情境起到預警作用。
人腦“第六感”可預知危險?
動物的“第六感”是獨特的認知窗口
盡管科學界還沒有給“視、聽、嗅、味、觸”這五大感覺之外的“第六感”命名,但相關的研究卻并不少。科學家曾根據這個感覺的特征––直接影響人們感情、情緒、提議將其命名為“類嗅覺”或者“情覺”,而國外目前通常的稱法為“費洛蒙感覺”。
第六感研究領域最主要的訊息來源是動物界。動物心理學家丹尼斯﹒巴登在《動物心理學》一書中,用很大的篇幅描繪了動物的“第六感”。書中提到,1940年希特勒對倫敦進行大規模轟炸,在德國飛機襲擊前數小時,有一些貓就在家中來回走動,頻頻發出尖叫聲,有些咬著主人的衣裙拼命往外拉,催促他們迅速逃離。
動物發出的種種奇特信號,使得科學家開始破譯動物神祕的第六感。英國生物化學家魯珀特﹒謝爾德雷克20年來一直從事科學實驗,他認為心靈感應和預感等現象可以從生物角度得到解釋,它們是正常的動物行為,它經過了數百萬年的演變,是為適應生存的需要而形成的。謝爾德表示,人類的第六感同樣是從祖先那里繼承的技巧。
人類“第六感官”在進化中消失
在對動物界進行探索後,科學家指出動物界普遍存在著對外激素(信息素)的感覺。外激素是動物分泌的化學物質,用於影響同種動物的行為。通過研究,科學家認定感覺外激素的器官叫做犁鼻器,這是一個位於鼻中隔底部的軟骨結構。目前,人類外激素也已被科學界確認,只是,接受人體外激素的器官犁鼻器卻已高度退化。只有在胎兒和新生兒中,還有明顯的犁鼻器結構。
與此同時,隨著更多的科學研究,科學家發現在人類身上還存在著其他“第六感官”,這些也是通過對動物的比較研究得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類確有第六感 首次實驗證明
【明報專訊】你是否也曾試過,感到有人跟着你或盯着你﹖這是一般人所說的「第六感」,但很少人會視之為一種科學的現象,甚或有人視之為迷信。但德國一位科學家在《英國心理學學報》發表首份研究報告表示,他的實驗證明,第六感是有科學根據的。
量度被盯者反應
德國著名的弗賴堡大學附屬醫院施密特醫生說,他進行「遙距意圖(Distant Intentionality)和被凝視感覺」實驗後,訝異地發現人類可能擁有這種超自然力量。他與同事一起做了兩類實驗,在第一類實驗「遙距凝視」(remote staring)中,自願實驗對象甲在一間被鉛板密封的房間內,透過閉路電視熒幕凝視實驗對象乙在另一密封房間的活動﹔另一方面,對象乙的身體被裝上電極,以測量皮膚在被凝視與否時「起疙瘩」的程度。
皮膚起疙瘩程度不同
在第二類實驗「直接精神交流」(direct mental interaction)中,對象甲在一間密封房間內,嘗試盡量使另一間密封房間內的對象乙感到輕鬆或不自在,若對象乙的反應真的如對象甲所想,第六感存在的理論就有據可依了。
施密特表示,他與同事共進行了1000多組實驗,積累大量數據作有系統的分析。結果顯示,實驗對象被凝視或被人試圖影響情緒時,行為的確與平時不同,有些結果模稜兩可,但總體所見的影響是「輕微卻顯著的」。
不過,不少科學家仍難以接受有關第六感或超能力的理論。有心理學家說,當你因「第六感」而回頭時,往往發現沒有人凝視你的次數多於有。
坊間有數個富爭議的理論去解釋兩個被隔離的人如何能憑念力溝通,其一是指史前人類為免被敵人或野獸從背後攻擊,久而久之發展出被人凝視時會感到的能力﹔另一項理論則說生物之間有一種用作溝通的實質力場,只是這種不可知的力測不出。
總結:係有第六感,但系有時先有。
是推理,因為通常人在下車前,都會有所行動。如果是預知能力,我會比你更強,因預知能力是指能知道一天或以後的事。
收錄日期: 2021-04-23 00:05: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15000051KK0358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