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40分...好急

2007-11-15 3:38 am
唔該各位~
我想要中國少數民族有關資料
題目:中國少數民族飲食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提示:要找一些中國少數民族飲食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的資料(約300字)
答得好,給多你10分~~Thanks........好急
更新1:

好急

更新2:

是關於傣族,蒙古族,白族這三個文族

更新3:

這些回答都是要息息相關的,否則我會檢舉你

回答 (4)

2007-11-15 3:44 am
✔ 最佳答案
苗族的生活方式及飲食

苗族大多居住在遠離城市的邊遠山區,以村為單位聚居,很少與其他民族合村共寨。居住環境以高山為主,以天然地勢來劃定同周圍其他民族的居住地域。苗族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油茶、油桐、漆樹等經濟林木業。苗族居住的地區也盛產木材,因此,過去的房屋多為木結構。建築在山區的吊腳樓,一般分為兩層,上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或堆放雜物。苗族人飲食多以大米、小麥、包穀等為主,他們喜食酸味,製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湯、酸湯魚等,有時還常以酒示敬,以酒傳情,不同時間、地點,不同的對象,飲酒的禮俗也有所不同,如攔路酒、進門酒、雙杯酒、交杯酒等等。

苗族的生活特色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飛歌」高亢嘹亮,極富感染力;舞蹈有蘆笙舞、板凳舞、銅鼓舞等,以蘆笙舞最為普遍。蘆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陽節等節日及建房、豐收、迎親等日子裏跳,舞姿多重下肢變化。民間群眾性蘆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蘆笙領舞,其他人圍一圓圈踏樂而舞,場面壯觀、氣氛熱 烈,其中舞蹈動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臥、倒立等高難動作,很受群眾歡迎。
2007-11-15 3:46 am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是新疆最大的一個民族,人口約有八百多萬,主要居住在天山以南的綠洲城鎮,散居伊犁、北疆、東疆和烏魯木齊市。「維吾爾」是指「團結」、「和睦」、「聯合」的意思。

維吾爾族人素以能歌善舞著稱,成於十六世紀的大型音樂作品《十二木卡姆》是維吾爾族的藝術瑰寶。維吾爾族的服飾富有民族色彩,男子愛穿俗稱「袷袢」的長袍,女子愛穿色彩鮮艷的連衣裙,外套對襟背心,而男女老少都有戴帽冠的習俗,最著名是色彩絢麗,叫「朵帕」的小花帽。

在飲食方面,食囊是維吾爾族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品,這是用發酵麫粉放在囊坑中烤製而成的麫餅,有多種佐料和形狀,香酥可口,而且久藏不壞,便於攜帶,是維吾爾族一種歷史悠久的食品。

此外,烤全羊、抓飯、拉麫等,都是維吾爾族的著名食品。維吾爾族人多信奉伊斯蘭教,生活文化也受其影響,如禁食豬肉、定時膜拜等。
苗族
我們苗族人穿起民族服裝,吹笙跳舞,真的很好看!你想認識我們嗎?那就要看看這個介紹了!

我族的女孩自八歲起便開始學習挑花、刺繡的工藝,再長大一點,會學習較高深的刺繡技術和紡織、蠟染等手藝。我族婦女的服飾色彩鮮明、花式多樣,全歸功於我們從小努力學習紡織技術呀!

我族姑娘很喜歡穿戴銀器飾物,如頭飾、耳環、手鐲等,但千萬別以為這些飾物是由我族的女士所做的,其實它們是我族男士的精心傑作!除了銀器飾物外,我族男士還會製作「蘆笙」。蘆笙是我族的樂器,可以奏出悅耳動聽的曲調。在蘆笙演奏的音樂下,我族男女會攜手跳起別具特色的舞蹈——蘆笙舞。你也來和我們一起跳吧!

苗族小檔案

人口:約739萬多人
分佈地區:主要聚居在貴州省、湖南省、湖北省、雲南省、四川省、廣西省等地
瑤族
瑤族分佈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貴州等地,1990年的人口統計約有 213 萬人。瑤族人有本族語言但無本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瑤族人宗教信仰複雜,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也有信奉道教和巫教。傳統的節日有盤王節、春節、中元節等。
傣族
傣族是雲南省二十六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西部的德宏傣族以粳米為主要食糧,南部的西雙版納傣族則吃糯米。我們用筷子吃飯,傣族人的筷子,就是他們的一雙手,他們會把米飯搓成飯團來吃。為幫助消化,他們還會製作一些酸味小吃。

傣族人居住的地方炎熱又潮濕,房屋都是以竹、木和茅草等材料建成。西雙版納的杆欄式房屋,又稱「高腳房屋」,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飼養牲畜,既可防潮通風,又可防止野獸侵襲。

傣族人多信奉小乘佛教,他們的生活和文化,亦與所信奉的宗教息息相關。男孩到了入學年齡必須出家為僧,在寺院中學習,到接近成年才得以還俗。而在傣族人居住的地方,佛寺隨處可見,而且建築樣式繁多,有單塔、雙塔和群塔等等。

據傣族的曆法,每年四月中旬(約漢族夏曆清明後十天)就是元旦,他們會舉行傳統的潑水儀式,稱為潑水節,以互相祝福。潑水節的第一天,族人會一起去看龍舟比賽;第二天,是潑水節的高潮,男女老少會把水潑向最心愛和最尊敬的人身上,又會圍成一圈唱歌跳舞;而到了第三天,他們會放高升(自製土火箭)和孔明燈。

傣族聚居的西雙版納,棲息許多珍禽異獸,每當晨光初現和夕陽斜照之際,常可見到美麗的孔雀在水邊翩翩起舞,所以人們把這譽稱為「孔雀之鄉」,傣族人也有著名的「孔雀舞」。

傣族小檔案

人口:約1,158,989人(資料來源:中國人口統計年鑑2002)
分佈地區:雲南省德宏傣族景族自治州(雲南省西部)及西雙版納的傣族自治州(雲南省南部),也有居住在元江及金沙江流域一帶。
蒙古族
「蒙古」這個詞在唐代已經出現,最初只是蒙古眾多部落中一個部落的名稱。1206年,鐵木真統一各蒙古部落,才以「蒙古」來統稱整個蒙古民族。據說「蒙古」是「天族」的意思。

我們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與俄羅斯接壤的地區)。公元七世紀時,我們的祖先開始向西部蒙古草原遷移。十三世紀初,鐵木真統一各蒙古部落,建立蒙古汗國,並把版圖擴展到中亞和南俄。1279年,忽必烈滅南宋,統一了中國。

我族男女老幼都善於騎馬,喜歡穿靴、袍和束腰帶。族人一向以從事畜牧業為主。他們帶着牲畜,逐水草而居,所以住的是一種容易拆搭、方便攜帶的帳篷,叫「蒙古包」。

每年七、八月間,我們都會在草原上舉行熱鬧的「那達慕」大會。「那達慕」在蒙古語是娛樂或遊戲的意思。會上有賽馬、摔跤、射箭等比賽。摔跤手入場時分開雙臂,模仿展翅的雄鷹。歌舞、說唱等表演也是必備的節目。馬頭琴是我族特有的樂器,像個二胡,琴杆頂端有馬頭的雕刻。

我們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元朝以來,用蒙古文寫成的書籍很多,包括歷史、文學、醫學、數學、天文、兵器等,對中國的科學和文化貢獻很大。

蒙古族小檔案

人口:548萬 (2000年)
分佈地區:70.4%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佈在中國的東北、西北等地區。



(因為中國有好多唔同ge少數民族,,所以多過300字)

2007-11-17 12:10:25 補充:
白 族人口為1858063人。民族概況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寧等地和貴州畢節、四川涼山、湖南桑植縣等地亦有分佈。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白族人口數為1858063。使用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絕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語言,通用漢語文。元明時曾使用過“焚文”(白文),即所謂“漢字白讀”。

2007-11-17 12:11:40 補充:
白族的先民,史稱“滇焚”、“叟”、“爨氐”、“白蠻”、“白人”、“民家”等。納西族稱之為“那馬”,傈僳族稱之為“勒墨”。本族自稱“焚子”、“焚兒子”、“白尼”、“白夥”,意為焚人或白人。早在新石器時代,洱海地區已有居民生息繁衍,過著半穴居生活。秦漢時期,洱海地區同內地關係日益密切,西元前109年,西漢王朝向這裡大批移入漢民,將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到這裡。東漢

2007-11-17 12:11:55 補充:
時改屬永昌郡管轄。唐朝在此設立姚州都督府。後建立了以彝、白族先民為主體的南詔奴隸制政權。又于907年,建立了以白族段氏為主體“大理國”,並與宋朝以臣屬關係相處。1253年,元朝在雲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區設置大理路和鶴慶路。明朝改為大理府、鶴慶府,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清代繼續延襲明代這一政策,但在邊遠山區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

2007-11-17 12:12:21 補充:
社會經濟新中國成立以前,白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總的來說,封建地主經濟佔絕對優勢,資本主義經濟有一定的發展。在一部分山區尤其是高山地區,還保持著封建領主制、奴隸制以至原始公社殘余。農業是白族社會的主要經濟部門,在封建地主經濟地區,佔農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農佔有約60%~80%的土地,而人口占90 9/6以上的農民只有20%~40%的土地。

2007-11-17 12:12:31 補充:
70%以上的農戶淪為貧雇農。地租剝削一般佔收成的五、六成,多達七八成;高利貸、雇工剝削也很嚴重。商業資本比較發達,先後出現一些進口洋紗、洋貨和出口石磺、黃絲、豬鬃、茶葉的商行。白族商業資本是在地主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資本家又把商業資本轉化為土地資本,集中大量土地。

2007-11-17 12:13:01 補充:
新中國成立後,白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後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在白族主要聚居的大理中心地區,採取與漢族地區相同的方式,于1953年完成了民主改革,並在1956年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殘存著封建領主制的滬水、六庫等土司統治的白族地區,採取和平協商方式完成民主改革。在碧江、福貢等人數不多和階級分化不明顯的白族地區,沒有把民主改革作為一個運動來進行,而是發展經濟和文化,結合社會主義改造,逐步完成某些環節的民主改革任務。1956年11月,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2007-11-17 12:13:25 補充:
建國四十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州工農業生產發展很快。自治州首府下關市,由建國前的一個消費城市,發展成為滇西重要的工業城市;全州建立了電力、機械、汽車修配、化工、造紙、紡織、皮革、制榮等工業部門。1990年,全州工農業總產值達 334531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43369萬元,農業總產值191162萬元;全州人均工農業總產值1111.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6元。全州各鄉鎮都通了汽車。教育、醫療衛生事業也有很大發展。
2007-11-15 3:46 am
鮮卑族


契丹源於鮮卑族,為宇文部的一支。公元344年,宇文部受到慕容部與趙王石虎聯合攻擊,單于逸豆逃歸漠北,殘餘部屬分裂為契丹和奚。公元389年,契丹為北魏所攻破,退到潢水(今西拉木倫河)以南、土河(今老哈河)以北地區,從事遊牧,其族名才開始見於記載。隋唐時期,契丹先後歸順於唐、突厥及回紇。唐末,契丹勢力逐漸強大,於公元916年建國稱帝,國號契丹(後改稱遼)。遼滅亡後,其中一部西遷至中亞楚河流域,史稱「西遼」,最後於公元1218年為蒙古所滅。

 

白彝 族

爨蠻是蜀漢時期南中(今雲南、貴州一帶)大姓之一。到東晉時期,爨氏世代駐守南中,形成地方割據局面。「爨」逐漸由姓氏變成民族泛稱──「爨蠻」。隋唐之際,爨蠻分成東、西兩爨:東爨在今雲南省昭通、瀘西、尋甸、嵩明、建水及貴州威寧一帶,西爨在今曲靖、馬龍、昆明、晉寧、澄江、安寧、祿豐一帶。東爨的主體民族為「烏蠻」,西爨的主體民族為「白蠻」,分別演變成了今天的彝族、白族等少數民族。約六百五十萬人,分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省區。主要從事農業、牧業。崇拜自然和祖先。彝族有悠久的革命傳統,著名的“彝海結盟”就是最為有力的說明。從奴隸到將軍的羅炳輝,是彝族人民的优秀兒子。民間文學《阿詩瑪》是長期流傳在彝族地區的長篇事史詩。彝族擅長歌舞,“阿細跳月”是最流行、最有影的舞蹈之一。“三節裙”、“英雄結”和“花衣”是彝族青年男女的獨特服飾。“轉轉酒”和“杆杆酒”是彝族的傳統習俗。“土掌房”是彝族的特色建築。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的節日。

 

藏族

吐蕃是藏族自稱「博巴」的唐代音譯,是先秦時期的氐羌與 西藏土著民族混融的後代。漢晉之際,吐蕃已經形成蕃國。至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建立起了強大的吐蕃王國。其強盛時,曾轄有青藏高原諸部,勢力達到西域河隴地區。公元九世紀後,吐蕃王國瓦解,進入長期分裂的時期。元朝建立,吐蕃所分布的區域被納入元朝版圖,並逐漸以「藏」取代了「吐蕃」作為族稱。約四百五十九萬人,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省區。主要從事農牧業和手工業。信仰藏傳佛教。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是藏族歷史上一位具有遠見卓識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格薩王傳》、《藏文大藏經》和《四部醫典》是藏族的經典文。藏袍是藏族代表服飾。藏族特有飲食是糌粑、酥津茶和青稞酒。壘石房和牛毛帳篷是藏族的特色建築。“藏歷年”、“雪頓節”和“望果節”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其中“藏歷節”最為隆重,相當于漢族的春節。“哈達”是藏族的禮節習俗。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獨有的制度。轉經筒是藏族佛教徒祈禱用的法物。在國家特殊的优惠政策下,西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分別在羅布薩和羊八井建起了全國最大的鉻鐵礦和地熱電站、地毯、皮革、工藝品和神器等民族工業產品己進入國際市場。

 

維吾爾族

回紇亦稱袁紇、韋紇、回鶻,原為鐵勒其中一部。天寶(公元742-756年)初年,回紇各部背叛後突厥自立,最終滅後突厥,建立汗國。回紇汗國強盛之時,東至室韋,西抵金山,南跨大漠,完全控制突厥故地,整個蒙古高原。後因內部 紛爭,國力削弱,被黠戛斯擊破。回紇各部其後分散他遷,一部分演變而成畏吾爾(即今維吾爾族)與甘州回鶻(今裕固族的主體),另一部分向南遷徙唐朝地區以及向東遷移到室韋,最後融合於當地民族之中。約有七百二十一萬人,分布在新疆、湖南等省區。主要從事農業。信仰伊斯蘭教。《十二木卡姆》、《突厥語大詞典》分別為維吾族的傳統民間音樂和“百科全書”。“多帕”即花帽是傳統的民族工藝品。“英吉沙小刀”馳名中外。“烤(食囊)”、“抓飯”和“烤羊肉串”是維吾族獨具特色的風味食品。“古邦節”和“肉孜節”是維吾族兩個重要節日。“麥西菜甫”是維吾人民的娛樂性民間歌舞聚會。

壯族

  約一千五百萬人,分布在廣西、雲南、廣東、貴州、湖南等省區。主要從事農業。信仰多神,祖先。壯族有著光榮的革命統。民族英雄有儂智高、瓦氏夫人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西舉行了著 名的百色義和龍州起義,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第八軍,創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五色飯是壯族的傳統節日食品。烤整豬、白斬、駝背棕是壯族喜愛的統食品。銅鼓是壯族的一個重要的文化象徵。花山崖壁畫是古代壯族民創造的杰出藝術品和重要文化遺產。壯錦是中國名的織錦和最有特色的民族工藝品之一。壯鄉號稱“歌海”,是劉三姐的故鄉。

苗族

  約七百三十九萬人,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廣西、四川、海南、湖北等省區。主要從事農業。信仰自然崇拜或祖先崇拜、天主教、基督教。苗族的蜡染在國際上享有“東方明珠”的美稱。著名民族英雄張秀眉領導的苗民義,在中國近代史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苗族人民能歌善舞,主要樂是蘆笙。蘆笙舞是最有代表性的傳統文藝節目,鼓舞堪稱苗族藝術一絕,長鼓舞被譽為“迪斯科”,“飛歌”更是享有盛譽。苗族的飾色艷麗,多種多樣,唐代大詩人杜甫贊頌道:“五溪衣裳共雲天”。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船節、吃新節、赶秋節、姊妹節。苗族的特色建築為吊樓。“酸腌菜”是苗家別具風格的風味食品。

朝鮮族

  約一百九十二萬人,分布在吉林、黑龍江、遼寧、內蒙古等省區。主要從事農業。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朝鮮族服飾的特點是短衣長裙,“綠衣紅裳”。傳統風味食品有打糕、冷面和泡菜。“頂運”是朝鮮族婦女的特殊運輸方式。朝鮮族女喜愛的傳統體育運動是“跳板”和“蕩秋千”,男子則為摔跤。《桔梗謠》、“農樂舞”和“伽耶琴”分別為朝鮮族的著名民歌、民間舞蹈和獨特的古老樂器。黨的十一三中全會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兩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成就。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州”稱號。


------------------------------------------------------------------
衣著方面
蒙古族有自己的民族服飾,而服飾上大致分為四部分,分別是頭飾、蒙古袍、腰帶和靴。

他們喜愛用瑪瑙、珊瑚、玉器及松石等來造頭飾,而各人有不同的頭飾,亦代表了他們不同的地位。除此之外,頭飾亦是蒙古婚禮中新娘一定配戴的飾物。而蒙古袍則大多設計成寬大、袖長、衣領高且窄,能夠方便他們平日遊牧的生活和騎馬。袍子衣領設計得高而窄是為了防止風沙和蚊蟲的進入;下襬大多都不開叉,防止騎馬時發生意外。夏天時,蒙古族會穿單層的蒙古袍;到冬天時,則會穿由多層衣料製成的蒙古袍,通常蒙古袍會由五種有意義的顏色組成:紅色-代表血液、白色-代表養育蒙古人成長的乳汁、藍色-代表天空、綠色-代表蒙古人生活的草原、黃色-代表土地。男士們的腰帶束得較寬鬆,令他們看起來慓悍、強壯一些;而女士們則會把腰帶束得緊一些,令她們顯得比較苗條。蒙古人靴的質料多是利用牛皮和棉,以人手製成。

現在於城市中的蒙古人已很少會穿蒙古的傳統服飾,但當他們於節日回到家鄉時,仍是會穿著傳統服飾的。

 

飲食方面

 

蒙古人的的食物以牛、羊為主,喜愛喝茶和酒,他們不會吃馬,因為他們視馬為朋友,所以馬受到很大的敬重。除此以外他們也喜愛吃奶類的製品,例如奶酥、奶茶等。而在節日中,他們會特別製作烤全羊供族人及賓客享用。
2007-11-15 3:44 am
這裡把中國大陸確認的55個少數族裔分為5組,分組對各族作介紹。簡介中的地名和位置,以大陸公佈的為準。簡介中的人口數字不包括服役中的軍人,以及香港、澳門和中華民國居民。大陸經常以其「民族政策」炫耀「黨」和「國家」是何其偉大,但該等言詞, 這裡欠奉。
滿蒙篇 朝鮮、滿、赫哲、錫伯、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蒙古、保安、東鄉、土,共11族。
西域篇 回、撒拉、塔塔爾、烏孜別克、哈薩克、維吾爾、裕固、柯爾克孜、塔吉克、俄羅斯,共10族。
蠻越篇 土家、畬、瑤、苗、仡佬、侗、水、仫佬、毛南、壯、布依、傣、黎、京、高山,共15族。
古羌篇 藏、門巴、珞巴、普米、羌、白、彝、基諾、哈尼、拉祜、納西、傈僳、怒、獨龍,共14族。
尋僥篇 景頗、阿昌、布朗、德昂、佤,共5族。
比重篇 2000年中國大陸按行政區漢族和少數族裔人口數字。


收錄日期: 2021-04-24 10:12: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14000051KK0307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