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何有咁先進的軍備?

2007-11-14 7:16 pm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百廢待舉,又有永世也還不完的國債。通漲率奇高,點解可以咁快復原呢?
打扙就是打錢,每一發子彈也是要錢的啊!而且二戰時德軍的軍備似乎都比鄰國先進,若把德軍的武器和盟軍的武器相比,德軍明顯的較強,較有效率。
德國人的獨特個性,我是不會懷疑的,但軍備始終是要靠時間和金錢來研發啊!就算不吃飯,也要有精煉的金屬才可以造出武器啊!
在兵工廠關門,無糧無錢下,短短十年間便重掁聲威,這個奇蹟是怎樣發生呢?
在下是誠心的追求知識的,如可以的話請盡量提供資料的出處!

回答 (8)

2007-11-20 8:49 am
✔ 最佳答案
Hi,又是時候本人出來吹水老作啦!對於此題本來不想答,因為近期忙於進修,答不了那麼多。不過見Chris出來吹水,一時技癢又來補充一吓!且聽本人老作啦!
其實在知識+中見許多人的對二戰德國軍力的論調,膠論多的是,最常就是認為德軍軍力龐大,武器精良,又加上許多名將,就所向無敵,其實這些都是廢話。歐戰爆發前,英國及法國都是當時的列強國家,法國擁有全歐洲最龐大的陸軍,而且還在戰前建了條號稱攻不破的「馬其諾防線」,法國亦擁有當時最多的戰車數量,而且法軍亦開始裝備一種名為巴塔耶B1型的戰車,這種戰車雖然笨,但卻已換裝47毫米的火砲,比起德軍的1號戰車只有機槍的火力,就根本是壓倒性的天與地之比,不信可以到維基這個爛知識網中看看,時間關係,貼張相來玩玩: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e/B1bis_saumur16.jpg


所以論武器性能、軍事實力與備戰性情況,法軍就是一時無倆,但戰果卻是大熱倒灶,法軍大敗,連一個月都頂不到就全軍覆沒,就可見武器先進與否,與戰果根本毫無關係,所以那些只是懂比較那些武器先進那些落後的人,根本就是個軍事白痴,不值一顧!
其實歷來戰爭,以弱勝強的例子多不勝數,例如幾次的中東戰爭,以色列的軍隊數量只是埃及的十分一,武器更是二戰遺物,卻可以把亞拉伯聯軍打個落花流水。所以戰勝之道,就不在乎武器的多少與先進與否,軍隊人數的多少,而在於策略的運用。歐戰時德軍橫掃法國,在於策略與運氣,這方面就要細細道來啦!
歐戰爆發前,德國攻法國的策略,是沿用一次大戰時德軍進攻的計劃,即是由比利時打入法國,這種計劃雖已失敗了一次,不過德國國防軍要報一次大敗之仇,一雪前恥,就要將此計劃由失敗打至成功,正以俗語有云:「在那兒跌倒,就在那兒爬起來」,才能洗去恥辱。而且法國的馬其諾防線並不包括比利時和荷蘭,所以繞過馬其諾防線打入法國,理論上也是合理。不過其實法軍早就知道德軍的進攻計劃,因為德軍參謀部內也有反納粹人士,早將德軍作戰計劃全部秘密送到英法聯軍手上,所以當德軍入侵捷克,英法對德宣戰時,法軍就將主力部署在比利時及荷蘭邊境,以圖阻截德軍。而德國當然不知道其軍事計劃已為法軍知悉,就一直按計劃部署對法戰事,(注意的是歐戰在1939年9月開打,只是宣戰,因為德軍佔了捷克後,要時間重整部隊及鞏固捷克的防務,所以要到1940年德軍才正式向法軍開火前)。到德軍開始打法國時,就發生了一件陰差陽錯的事,那就是德軍參謀部派出的傳令軍官,其中一人因升飛機到前線下達作戰命令,途中迷航失縱,因為傳令官帶同整份作戰計劃失蹤,事情就可大可少了!當時德國參謀部判定那名軍官在前線被俘,作戰計劃暴光,就無奇襲可言,於是參謀部就改變計劃,改由比利時與法國接壤的「阿頓」森林打入法境。阿頓森林是個山區森林,沒有正式的道路,法國當局認為德軍不會由止越境,特別是那些笨將軍認為戰車並不能穿過無路崎嶇不平的森林區,所以就沒在那兒部署守備,結果這個誤會,就讓德軍不費一兵一卒直入法國境內,當德軍在法軍意想不到的戰線出現時,法軍陣腳大亂,這樣胡塗的敗仗就真夠瞧啦!
從上述戰鬥過程可看到,戰爭勝敗除了謀略外,運氣也是重要的。當年德軍就是因為戰車裝備落後,才奇襲成功。因為阿頓森林是個鬼地方,茂密的樹林確不是戰車可以通過的,不過不要忘記德軍裝備的是輕型的1號戰車!1號戰車車身細就過得了樹林啦!所以若當年德軍主力是較先進及大型的3號或4號戰車,就自然穿不過阿頓森林,戰果就要改寫啦!所以歐戰德軍就不是單靠運氣好,而是懂得運用本身裝備戰車的特點,有時劣裝備就不一定打不了仗,問題是懂不懂得利用本身的特點。每種武器都有其優點及缺點,例如重型戰車優點在於火力強裝甲厚,但卻不靈活;輕戰車予人火力裝甲薄弱的感覺,但卻勝在靈活,兩者比較,又那一種先進?其實這都是笨想法,因為兩者本質不同,如何比較?你能比較跳高與賽跑兩者那種利厲害嗎?所以比較武器先進與否,根本就是笨驢!
當然,德軍的軍事體制也是一個極需留意的。試想當年大戰在即,德軍參謀部可以短時間改變計劃,讓數十萬大軍就可以一夜之間暗渡陳倉,沒有完善的指揮及調動架構,就想也不要想啦!陣腳大亂就知死啦!所以當年德軍先進者,就不是武器裝備,而是人材。德國參謀部能保留不少優秀的參謀人材,他們精於編制作戰計,由行軍與宿營、補給到分配作戰任務都井井有條,德軍才能進退有據。試想幾天功夫就可以調動數十萬大軍,你試試要通知幾十萬人改行程,看看如何辦到,幾十人就得!而且德軍以裝甲部隊為主,而不是步兵,步兵有腳就行,加些騾馬更好,不過戰車笨重,沒汽油零件炮彈補充就只是廢物!所以德國國防軍的參謀人材,才是德軍的靈魂、戰勝的資本。而這些人材的培訓及保留,就有賴一戰後的輸出軍事顧問計劃,才能使德軍在一戰後解除武裝後,能迅速重建的主要原因。當然這些輸出軍事顧問,其中就少不了中德軍事合作計劃啦!此仍後話,不寫了。
此外,德軍當年組織裝甲部隊,也有許多軍官在戰車指揮上下過苦功。所以德國的裝甲部隊,德軍自組建裝甲部隊以來,就已放棄以戰車支援步兵的打法,這是裝甲戰術的重點所在。德軍一直將戰車集中來運用,而不會分割來支援步兵前進,這是德國編組裝甲師的原因。而1937年的上海戰役就証明這種理論是錯不了。中國軍隊因為將戰車用作支援步兵的武器,結果全軍覆沒!不過法軍將領就沒有這種試驗機會,所以法國雖然擁有更多戰車,卻一直只有兩個裝甲師,而更多的戰車卻被分配到步兵師裡,到戰事吃緊時,法軍將領才明白將戰車集中運用的必須性,但已是夕陽遲暮,悔不當初啦!而更重要的是,德軍當時的作戰方式,就很能發揮本身戰車的特性。當年德國的裝甲師,就一定是步、戰、炮協同作戰。即是德軍以戰車為主力,集中運用作為攻堅主力,突破戰線後就以步兵作密接支援,掃蕩可能對戰事構成威脅的敵方離散步兵。而當德軍進攻的戰車群遇到敵方的戰車時,就不論對方數量多少,進攻群一律後退,由跟隨的反戰車炮部隊來消滅敵方戰車!因為開戰初期德軍戰車只裝備機槍,沒有火炮就沒有擊毀對方戰車的能力,所以當年德軍的裝甲戰術,是沒有以戰車來打戰車的打法,德軍是到裝備了3號戰車,才有戰車對戰的打法!這就是德軍指揮們明白自身的優點和限制,懂得用自己的優點來打擊敵方弱點的策略,而避免自己的弱點暴露在敵人優勢的主導思想下,而產生的作戰方式。而這種方式,就是歐戰初年德軍的打法!而不是用甚麼先進武器!
所以兵法謀略,就不是背了甚麼兵法策論就可以打勝仗!用兵之道,以強制弱!不過客觀環境,戰場瞬息萬變,任何武器部隊只要懂得運用,配合環境都可以成為強勢。不過懂得這個思想的又有幾人?!


2007-11-22 22:30:50 補充:
Thank to j_hungary,You posted the picture of Panzer I that I can't find in internat. I really like Panzer I as she had served in Chinese army at the beginning of Sino-Japanese war. Though she did little in the war but she presented the sign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military force.

2007-11-22 22:31:21 補充:
And your point of Jews’ treasure was the main contribution to the rise of Nazi military force, that is real enlightened idea for me, too. Thank you and your effort is great.

2007-11-22 22:37:59 補充:
回steventtw20 兄歐前開始時德軍改變侵法計劃,其實有幾個說法,有說德國參謀本部早有此意,亦有說希特勒早不想沿用一戰計劃,眾說紛紜,不過姑妄聽之,而事實是德軍因失去計劃而認定計畫外涉,所以改道而戰,而背後的因由,或者各自各演釋算吧,反正結果都是改道而行,德軍因禍得福,輕取法軍,這是德軍的運氣。不過單靠運氣是不能長久的,有運氣也要懂得掌握,不然運氣流走就只是個呆瓜!而德軍在這危急關頭,也能從容變陣,就可見德軍參謀人員的功力,以及前線指揮官的本領!這方面德軍一直是卓越的,就不是當世列強將官所能及的。
參考: 百分百老作,歡迎抄襲翻錄,絕無版權問題!
2008-01-11 7:38 pm
xD GOOD~打字高手!!!
2007-12-10 6:26 pm
順應民意是件好事。但是有人在造票,使到作為本身應得最佳者不得最佳很不公平,展開造票戰也情有可原。他不仁在先,何必對他有情有義。故意多開幾個戶口,以令老作家兄陷入萬劫不復之地,所謂公道自在人心,自有人出手救助。
2007-12-03 5:27 pm
在下一向是順民,不太喜歡投票,但卻很討厭那些造票的事。
知識只是遊戲,連玩遊戲也作弊,做正事更不用談了。

路加 16:10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希望大家尊重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
2007-11-17 9:31 am
希望樓主不要介意小弟才疏學淺,
原本小弟見到steven兄同保羅兄係到都不想獻醜,不過眼見樓主留意到咁多,而小弟也對這些資料略一二,就來胡鬧一下,不過又懶得老吹,就引用一些文章

首先要講一點,在開戰初期,德軍的陸軍武器對比英法,其實不算得先進,之前在軍事區看文記得steven兄說德國的1號戰車可說是會動的鋼板+機槍,相反英法的戰車無論裝甲和火力都遠勝德國的戰車,德軍棋行乃他們能善用戰車的優勢和英法的指揮官乃抱住以住步兵為主,戰車為輔的思想,此乃後話

德國何來這麼多錢?她當時的其中一個資金來源是在東方的一個國家,而這個國家就是樓主你發夢也想不到,就是我們的中國!以下文章有引號是來自網友老作家,部分經刪改

「中德合作,始於德國戰敗,因為德國戰敗,已不是歐洲列強,而淪為三等國家,與中國的國際地位,相距不大,所以就有合作的條件。而戰後德國,百廢待舉,攪生活是首要的,選要應付列強經濟剝削,加上國庫空虛,就只有變賣家當應急。眾多家當中就只有武器最用不著,因為凡爾賽和約就規定德國不能擁有大量武器,所以多出的武器,既然要報廢拆解,倒不如變賣換錢,既實際又可解決困難。而當時中國正處於國閥混戰中,武器需求欣切,所以當時就有不少德國武器流入中國國境,其中有走私的,亦有通過正常渠道入口者,一時之間,中國就成了德國武器展銷中心,何其悲壯!」

當然這些賣武器的錢不會到經濟大衰退都仲有剩,上文只係介紹中德合作的背景.在三十年代時,中德合作可謂對兩國十分有利和重要,看看下文吧

「德國與中國合作,除了有助中國軍備提昇外,亦有助德國軍事工業的發展。因為德國始終在列強監視下,發展新武器,要試用就要有戰場,中國正是最好的新武器試驗場,德國的戰車與閃電戰理論,最先也是在中國試驗。就好像上海戰役,參戰的德國軍事顧問,就體會到戰車不能打巷戰的實戰經驗,對德軍發展戰車戰術具有重要意義。而許多過時軍備,例如毛瑟駁殼手槍,就因為德軍選用衝鋒槍MP-38,因而於1934年間將整條生產線連設計圖紙,材料樣品等,都轉買給中國生產。當然,其中也有重要的事件,就是中正式步槍的生產。中正式步槍是仿造德國違反凡爾賽和約(Versailles Treaty)所發展的毛瑟1924式標準型(Standard Modell),在得到了圖紙和工具後,由鞏縣兵工廠負責開發。在1934年到1935年之間製成。1935年7月開始量產。這是中國近代史以來第一次全軍統一的制式步槍。另外還有德國最新式的M35頭盔,中國就前後購了315,000頂,其實德國最早用M35頭盔的,除了德國傘兵外,原來就是中國軍隊了。此外大如大砲軍車,小如個人裝備水壺刺刀防毒面具等,中國亦購了不少,德國的步兵無線電對講機,國軍也裝備了一批,在上海戰場就大大提昇了軍隊的通訊與指揮情況。最後,德國最新式的1號戰車都曾在中國亮相,不過就在1937年12月才運到中國,趕不及在上海參戰,畢竟德國不是超級市場,即場有貨賣的呀! 」

從上文看出,中德之間的軍火生意真是大小通吃,德國的軍火商可謂被中國救回.另外,中國除了給德國的是錢外,還有很多原材料,在維基有說「德國的油脂工業原料幾乎完全依賴東北的大豆出口,德國工業對於中國出產的鎢砂、銻、錳、錫、豬鬃和桐油也有大量需求。新納粹政府的戰時經濟政策要求徹底動員全社會,並儲存原材料,特別是軍用物資——例如鎢砂和銻——這些都是當時中國能大量提供的原材料。德國軍工業對鎢砂的需要尤其迫切,因此,由那時開始,獲得中國的原材料就成為德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一項主要的因素。」

樓主可能第一次看到如此有關資料,其實一點也不出奇.試想想國民黨會高調說曾和邪惡的納粹黨如此合作過嗎?難度貪納粹黨名聲好咩.三十年代的國民黨也可說是納粹黨的中國版,不過不用對老蔣做那kai子提手動作而已.所以這些歷史知道的人就不多,乃涉及很多人為因素.

小弟的文章就抄自和推介給樓主看的文章: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12903630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31902446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120802564
參考: 借老兄的文章老吹
2007-11-15 7:15 am
其實德國在二次大戰前數年的軍力及工業大躍進,很大程度上是納粹將整個國家可用的資源都投入軍事上。
正如樓上steventtw20兄所述,德國雖然在一次大戰後生產力及領土面積都減少了,但德國由於工業基礎穩固,本土在一次大戰期間也沒有由敵國攻入,故仍是歐洲最有工業潛力的國家,希特勒就建基上這些工業基礎上,將德國的軍事力量瘋狂擴張。
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時,德國受三十年代大蕭條打擊,工業生產下降,失業人口達五百多萬,希特勒於是利用政府投資的方法復甦經濟,首先是建造基建,投資工業,之後就以徵兵解決失業問題,但這種做法有點像飲鴆止渴,因為德國幾乎將國庫倒空,在1938年,德國的軍備開支已高於國民生產總值百份之三十,而德國當年只佔世界黃金及金融準備百份之一,而美國已佔有百份之五十四,英法也各佔百份之十一。當時德國為免流失儲蓄已實行部份以物易物的交易,而且也減少對軍隊的原料配給。
所以德國在二次大戰前的經濟基礎只建築在浮沙上,希特勒也深明此點,所以他就急於對外侵略以取得更多資源及財產。1938年德國吞併奧地利,對德國最大的幫助不是版圖的擴大或是礦產的增多,而是奧地利本身的值兩億美金的黃金及外匯收歸德國庫房,至1939年初其實德國的外匯形勢已岌岌可危,但當德國在3月吞併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後,捷克斯洛伐克國家銀行的財產,當地的礦產以至軍備都全歸德國,於是德國可以無始境的以對外侵略去解決國家經濟基礎不穩的問題。
至於英法為何不阻止德國,其實當時英法兩國都受大蕭條影響而自顧不下,再加上英法兩國是民主國家,兩國人民在一次大戰後較為厭戰,故英法政府不可能像德國政府般將全副身家投入軍事及工業中,再加上英法海外殖民地很多,軍力分散,不像德國軍力集中在歐洲,故不可能在軍力擴上追上德國,既然軍力不及,外交上更無後盾,故對德國只要隻眼開隻眼閉。
參考: Paul Kennedy:霸權興衰史
2007-11-14 8:35 pm
樓上的仁兄好明顯係吹水,美國人無你想像中咁蠢。德國沒錯在一次大戰後被嚴厲監管,但德國本身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國家,科技和經濟實力超群。據小弟所知,德國在納粹黨上台後經濟很快復甦,很快已還掉國債,然後她用發展拖拉機的名義發展坦克,以德國超一流的工業力量,很快便發展出有用的裝甲部隊。後來納粹黨在羽翼豐滿後更完全不理國際禁令大力發展軍隊及發動侵略,國際力量在無能力阻止下便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2007-11-14 14:21:43 補充:
多謝樓主的補充。德國當時經濟狀況的實際數字我不太清楚,我知道的是1930年代左右的德國經濟已復甦很多,所以才有能力支持軍隊的發展。

2007-11-14 15:55:27 補充:
樓主說得對,沒有原料,又在列強監視之下,德國理應無可能造次。可惜的是德國人利用列強疏於防範的心態而獲得發展的機會。德國在重新武裝後先後佔領捷克和奧地利,我記得捷克好像有鐵礦,令德國可以建軍。另外列強對德國的監管很兒戲,她們經常以為大戰已過去,和平將維持一段長時間,所以對德國的重新武裝和侵略行徑都不太在意。例如上述兩次入侵德國都沒有被譴責,而德國甚至可以用發展拖拉機的名義發展坦克,列強連這樣牽強的理由都無理會。

2007-11-14 21:05:17 補充:
覆樓主,當時英國那些所謂政客的腦筋簡直就低B到令人匪夷所思。丘吉爾係一本佢寫既關於二次大戰大戰既回憶錄話英國係兩次大戰其間陸軍總人數曾只有三萬人。國土橫跨七大洲既英帝國只有三萬人黎保護自己的母國!可想而知當時既人係如何天真。嗰個張伯倫就更搞笑,係慕尼黑俾人耍兩吓就咩都信晒希特勒,任由他吞併奧地利及捷克,仲要安慰自己話希特勒總有一日滿足,跟住整個英國要等到德國全面入侵波蘭都仲未醒,你話坦克當拖拉機既大話佢地會唔會信﹖

2007-11-15 15:48:51 補充:
我並不太贊同樓主說當時列強任由德國侵略別國然後想坐地分贓的說法。據小弟所知,其實英、法兩國對希特勒的侵略是由不想理會,轉變為態度強硬,最後不惜為此開戰。英、法從德國的侵略沒得過甚麼好處,而且波蘭被德國入侵後英國和法國也向她宣戰,所以我覺得英、法兩國對捷克和奧地利只是無能為力,而並非刻意縱容。

2007-11-17 16:42:52 補充:
樓主的問題恕小弟真的無能為力。事實上,我一直也很奇怪為甚麼納粹能令德國能有如此神奇的復原能力。那不是一句德國人本身底子就厚就可以解釋的問題。令我更感疑惑的是雖然英、法的確有可能在政治上與德國分贓,但小弟之前讀富勒將軍的《西洋世界軍事史》,他清楚地指出英國及納粹德國是對立的競爭對手,他將二次大戰解讀成兩個完全不同的經濟體系的最終衝突,所以說英國與納粹會在政治上分贓實在很難令人相信。我不是說他一定對,但以他在戰略界的威望及作為高階軍人的豐富經驗,我始終覺得他的說話有一定道理,不知大家的意見如何﹖

2007-11-17 16:55:06 補充:
Chris兄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小弟竟然忘記了中德之間的軍事合作!德國急需出售軍火的報酬,甚至不介意中國用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交易。另外,Chris兄提到德軍在戰爭初期不算太強絕對是事實。德國直至1939年才只有十個裝甲師,而當中絕大部份都只配備1號和2號輕戰車,他們甚至用捷克擄獲的坦克作為裝甲部隊的骨幹。連最精銳的裝甲師也是這樣,普通部隊的情況可想而知。而德軍亦從來沒有如一般人想像般那麼有機動力,很多部隊直至1944年還要用馬或騾來運送貨物,可想而知大戰初期的德軍在裝備上也不算很先進。

2007-11-21 13:07:59 補充:
拜讀老作兄的大作果然獲益良多!小弟也有聽過那位在比利時遇上空難的德國軍官的故事。不過,小弟以前讀曼斯坦元帥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時,他說其實當時德軍的原計劃是在西線以較平均的兵力發動進攻,是他向倫德斯特建議將兵力,尤其是裝甲兵集中於阿登森林。那本書是他寫的,當中的說話當然不必盡信。但小弟想講的是其實據我所知,德軍高層一早已有決定集中兵力於阿登森林的想法,只是那位軍官的空難使該想法獲得更大的支持而已,不知小弟的認識有沒有錯﹖

2007-11-21 13:14:43 補充:
另外,小弟也想回應一下關於德國武器質素的問題。其實老作兄講得很好,德軍的武器一開始時根本不能和法軍相比。其實德軍在整個大戰期間的武器通常都比敵人差,但德軍的強大就在於武器比人差仍能打出如此多驚人的戰績,要各個軍力及財力都比德國強得多的大國合力,並花五年有多的時間才可以將她徹底消滅,而且德軍更經常在武器質量和數量上都比敵人差一大截,所以我一向認為德軍的戰力從來都是第一,是博士級的水準,在歷史鮮有其他國家的軍隊能和它比較。

2007-11-22 09:13:09 補充:
樓主說的都無錯,德軍有一些精銳的先進武器是盟軍遠遠不能相比,但它們通常數量極少,你說的V2飛彈及虎式戰車或重型戰艦都是像鑽石般珍貴的寶物,在一般部隊極為少見,而且仲要死一架無一架,極難補充,它們的出現對戰局的影響很小。反而德軍的常規裝備卻完全處於劣勢。好像德軍的主力戰車是三號和四號,但它們早在1941年已完全不是T-34或M-3戰車的對手。德國空軍沒有戰略轟炸機,有雷達的戰機及防空部隊不普及,也沒有長航程戰機。德國海軍沒有航空母艦,水面戰艦的數量也遠少於盟軍,所以德軍在裝備上其實沒有如傳聞中那麼強大。
2007-11-14 7:46 pm
因為德軍在美國下了凡爾賽條約後,
德國雖然被禁制和封鎖了很多軍事上的權利,
但是,在德國,監管德國軍事的美軍己經被德國暗中軟禁,
因為美軍特使只是會用電報和美軍聯絡,
所以德軍就成功地欺騙了美國,
美國發現這件事情己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5年了,
德軍的無論是在坦克,戰鬥機或是在無畏艦等方便,
己經先進了很多,
所以美國雖然知道後亦都容忍了德國.
因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沒有德到利益.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29: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14000051KK0087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