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資料
比秦始皇的資料我啊!快!唔該!明天要交!最少2人回覆我吧!好唔好!>
回答 (4)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於趙國邯鄲,是秦庄襄王與呂不韋的姬妾趙氏所生。但也有觀點認為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就同時包括了這兩種說法:《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說法是秦始皇是異人(即秦庄襄王)之子。但在《史記·呂不韋列傳》[2]中,卻又說是呂不韋出於政治目的將已經懷上呂不韋骨血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因為趙姬懷胎十二月才產子,因此異人並沒有懷疑。
很多人質疑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一說的真實性,因為根據常識和醫學統計,懷孕十二個月的鮮有案例,同時,作為懷孕徵兆的停經也可以被異人懷疑。但也有人支持這個說法。畢竟,秦始皇的真實身世,已成為歷史之謎。
登上王位
秦國是戰國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採用「遠交近攻」的戰略,將進攻的對象選定為鄰國韓國和魏國,而和較遠的趙國聯合。遵照當時的慣例,秦趙兩國互換人質以示真誠。秦國派到趙國的是秦始皇的父親異人(又名子楚),異人雖然是太子安國君的兒子,但當時在秦國的地位並不很高。
呂不韋是秦始皇登上王位過程中的關鍵人物。當呂不韋在趙國遇到人質異人時,呂不韋已經是富甲一方的豪商,但呂不韋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覺得異人「奇貨可居」,很快與異人成了好朋友,並獻上美人趙姬(即秦始皇的母親)。為了讓異人將來可以登上王位,他拿出了1000金作為本錢,其中的500金送給異人,讓他在趙國廣交朋友,另外500金則用來購買奇珍異寶,然後由呂不韋親自帶去秦國以討好安國君和華陽夫人。在呂不韋的斡旋下,異人在秦國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死,安國君即位,也就是秦孝文王,華陽夫人立為王后,異人被立為太子。安國君在位時間很短,先是服喪一年,正式稱王后僅僅三天便死了。隨後異人即位,也就是秦庄襄王,異人任命呂不韋為相國、兼封文信侯。但異人在位時間也不長,三年便死去了。
在公元前247年,年僅13歲的贏政登上了秦王的寶座。即位時由於年少,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幫助贏政鏟除了很多政治上的潛在威脅,包括贏政的弟弟成蛟。呂不韋不僅大權獨攬,還與太后(趙姬)偷情。隨著嬴政日漸年長,呂不韋的行為有所收斂,並獻假宦官嫪毐「侍候」太后。結果太后和嫪毐生下了兩個私生子。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前238年,21歲的贏政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玉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贏政早已在蘄年宮佈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咸陽宮,那裡也早有秦王的軍隊,嫪毐最終逮捕。贏政將嫪毐五馬分屍,曝屍示眾,誅滅三族,趙太后和嫪毐生的兩個私生子也被殺。贏政皇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
贏政隨後以失職為名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兩年後,贏政又派人給呂不韋送去絕命書,信中對呂不韋大加斥責,呂不韋服毒自殺。至此,贏政掃清了政權內部的威脅,成為秦國名副其實的君王。
統一中國
公元前238年,嬴政鏟除嫪毐、罷免呂不韋,開始親理國事。當年,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此後,嬴政廣攬人才,勵精圖治,積極準備統一天下。其手下人才濟濟,文臣如尉繚子、李斯等人,武將如王翦、王賁、蒙武和蒙恬,還有善於間諜活動的姚賈和頓弱。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17年滅韓、18年滅趙、22年滅魏、24年滅楚、25年滅燕、26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最先被滅掉的是韓國,公元前233年,韓國割地稱臣,也沒能挽救敗亡的命運。3年後,前230年(秦王17年),秦國俘虜了韓王,韓國滅亡。
前234年起,秦國多次攻打趙國,但受阻於趙國名將李牧。前229年(秦王18年),秦國使用反間計借趙王之手處死李牧。三個月後,秦軍大敗趙軍,趙王被俘,趙國滅亡。趙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縣),稱代王,聯結燕國、魏國共同抗秦。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失敗。前225年(秦王22年),魏國被秦軍吞滅。前224年秦老將王翦和蒙武領兵攻燕,在易水西面打敗燕代聯軍,攻佔了燕國都城薊城(今北京),燕王殺太子丹以求和,退守遼東。前222年(秦王25年),燕國王喜被俘獲,燕國被徹底消滅。同年,代王被俘,趙國徹底滅亡。
公元前225年,秦將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為楚國大將軍項燕所敗,秦軍幾乎全軍覆沒。前224年,秦王又派老將王翦出征,並聽從他的建議,給以60萬重兵,大破楚軍,攻下楚國首都壽春,楚王被俘。次年(秦王二十四年),王翦全殲項燕殘部,楚國滅亡。
在秦國先後對其他五國用兵時,齊國不但袖手旁觀,而且和秦國結盟,沒有做任何戰爭準備。等到前221年,其餘五國已滅,齊國這才派兵準備抵禦秦國並和秦國斷交,但為時已晚。前221年(秦王26年),秦國大將王賁在滅掉燕國後,領兵南下,一戰俘獲了齊王建,齊國滅亡。
至此,秦王嬴政掃滅六國,統一天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諸侯長期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君主統治國家。
秦始皇崇尚法家治國理念,他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秦朝對於官吏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制定了很多處罰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樣享有特權,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處罰。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辦事效率極高。秦朝還要求官吏必須通曉法律,人民需要向官吏學習法律,所謂「以吏為師」。
在經濟方面,秦始皇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在文化方面,秦始皇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秦始皇還改革並統一了原來混亂的度量衡和貨幣,漢字也得到了統一,這些對於中國各地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此外,秦始皇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秦始皇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毀沒收得來的武器,鑄造12個金人。
在思想方面,秦始皇採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等制度都以六為數。因為水主陰,陰代表刑殺,秦始皇以此作為其加重嚴刑酷法的依據。但秦皇的嚴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滿,各種指責紛紛而來,不同於秦始皇法家的種種學說不絕於耳。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丞相李斯主張嚴厲鎮壓這些士人,秦始皇支持李斯的看法,並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
所謂「焚書」,就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和鞏固秦朝的統治,開始銷毀除法家以外的其他諸子百家的著作,銷毀除《秦記》之外的其他六國的史書,只留下官方的思想學說和史書,以及關於農業、技術、卜筮和醫藥的書籍。敢私藏禁書、非議政事的人一律處死;如果官吏知情隱瞞不報,也和藏書的人同等治罪。這一政策從前213年一直執行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中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帝王,全稱秦始皇帝,姓嬴,名政,以趙為氏,為秦莊襄王之子。因為在趙國出生,嬴政又被叫做趙政。秦始皇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創立者,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平
身世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於趙國邯鄲,是秦庄襄王與呂不韋的姬妾趙氏所生。但也有觀點認為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
統一中國
公元前238年,嬴政鏟除嫪毐、罷免呂不韋,開始親理國事。當年,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此後,嬴政廣攬人才,勵精圖治,積極準備統一天下。其手下人才濟濟,文臣如尉繚子、李斯等人,武將如王翦、王賁、蒙武和蒙恬,還有善於間諜活動的姚賈和頓弱。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17年滅韓、18年滅趙、22年滅魏、24年滅楚、25年滅燕、26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最先被滅掉的是韓國,公元前233年,韓國割地稱臣,也沒能挽救敗亡的命運。3年後,前230年(秦王17年),秦國俘虜了韓王,韓國滅亡。
前234年起,秦國多次攻打趙國,但受阻於趙國名將李牧。前229年(秦王18年),秦國使用反間計借趙王之手處死李牧。三個月後,秦軍大敗趙軍,趙王被俘,趙國滅亡。趙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縣),稱代王,聯結燕國、魏國共同抗秦。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失敗。前225年(秦王22年),魏國被秦軍吞滅。前224年秦老將王翦和蒙武領兵攻燕,在易水西面打敗燕代聯軍,攻佔了燕國都城薊城(今北京),燕王殺太子丹以求和,退守遼東。前222年(秦王25年),燕國王喜被俘獲,燕國被徹底消滅。同年,代王被俘,趙國徹底滅亡。
公元前225年,秦將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為楚國大將軍項燕所敗,秦軍幾乎全軍覆沒。前224年,秦王又派老將王翦出征,並聽從他的建議,給以60萬重兵,大破楚軍,攻下楚國首都壽春,楚王被俘。次年(秦王二十四年),王翦全殲項燕殘部,楚國滅亡。
在秦國先後對其他五國用兵時,齊國不但袖手旁觀,而且和秦國結盟,沒有做任何戰爭準備。等到前221年,其餘五國已滅,齊國這才派兵準備抵禦秦國並和秦國斷交,但為時已晚。前221年(秦王26年),秦國大將王賁在滅掉燕國後,領兵南下,一戰俘獲了齊王建,齊國滅亡。
至此,秦王嬴政掃滅六國,統一天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諸侯長期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君主統治國家。
集權統治
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這對於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統一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改變了歷來的帝王稱號,創立了「皇帝」的尊號,確立了帝王的威信。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高過了三皇和五帝,故決定稱號將皇和帝並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並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秦始皇對與皇帝相關的名稱也做了具體規定,例如皇帝自稱用「朕」,皇帝的命稱為「制」,令稱為「詔」,等等。
秦始皇對中央政治體制進行了改革。皇帝掌握最高的政治、軍事權力。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太尉則是最高的軍政長官,負責軍事事務,輔佐皇帝處理軍務;御史大夫是負責監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九卿」分別主管宗廟禮儀、國家外交、中央財政等方面的政務。
秦始皇對國家體製做了影響深遠的改革,其最為重大的舉措就是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從而加強了君主的集權。在討論國家體制時,李斯反對歷史上的分封制,認為周朝因為分封制,將子弟封到各地為王,天子無法有效控制,幾代之後,關係疏遠,最終致使周朝分崩離析。秦國應該設置郡縣,由皇帝親自任命官吏進行治理,罷免權也操縱在皇帝手裡。這樣就能使天下長期穩定,政權永遠掌握在中央的手裡。秦始皇支持並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設郡,郡下設縣,縣以下依次是鄉、亭、里、什、伍。這樣,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以皇帝中央為核心的、由中央直至地方的中央集權的官僚體系,全國被置於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
秦始皇崇尚法家治國理念,他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秦朝對於官吏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制定了很多處罰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樣享有特權,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處罰。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辦事效率極高。秦朝還要求官吏必須通曉法律,人民需要向官吏學習法律,所謂「以吏為師」。
在經濟方面,秦始皇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在文化方面,秦始皇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秦始皇還改革並統一了原來混亂的度量衡和貨幣,漢字也得到了統一,這些對於中國各地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此外,秦始皇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秦始皇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毀沒收得來的武器,鑄造12個金人。
在思想方面,秦始皇採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等制度都以六為數。因為水主陰,陰代表刑殺,秦始皇以此作為其加重嚴刑酷法的依據。但秦皇的嚴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滿,各種指責紛紛而來,不同於秦始皇法家的種種學說不絕於耳。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丞相李斯主張嚴厲鎮壓這些士人,秦始皇支持李斯的看法,並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
所謂「焚書」,就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和鞏固秦朝的統治,開始銷毀除法家以外的其他諸子百家的著作,銷毀除《秦記》之外的其他六國的史書,只留下官方的思想學說和史書,以及關於農業、技術、卜筮和醫藥的書籍。敢私藏禁書、非議政事的人一律處死;如果官吏知情隱瞞不報,也和藏書的人同等治罪。這一政策從前213年一直執行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所謂「坑儒」,即在焚書開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為了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在當時秦首都咸陽將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殺的事件。
秦始皇在位期間還擴大了國家的疆土。秦時的疆域異常遼闊,北到長城和陰山,南到南越,即現在的嶺南地區,秦還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進行管理。疆域的西界是隴西,東則延伸到了遼東。
大興土木
秦始皇在位期間大興土木。為了國家的安全和建設,也為了秦始皇個人的榮譽和享樂,他興建了一個又一個龐大的建築工程,這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確立了中央的權威和集權。除了政治體制的改革,秦始皇還廣泛統一了其他各種制度,包括全國的水陸交通建制(車同軌)、全國的文字(書同文)、全國的度量衡制度(度同衡)和全國的幣制(錢同幣)。他還試圖統一全國的思想(焚書坑儒),但由於手段過於暴力而沒有完成(統一思想要到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才而得以初步完成)。應該說,正是由於秦始皇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的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者(如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或羅馬的凱撒等人)只重征服而不重製度建設,才使得統一的土地統治穩固,才使得中國在以後幾千年中都沒有像其他古代文明那樣經歷真正不可挽回的分裂或滅亡,為現代中國的版圖奠定了歷史基礎。
身世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於趙國邯鄲,是秦庄襄王與呂不韋的姬妾趙氏所生。但也有觀點認為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就同時包括了這兩種說法:《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說法是秦始皇是異人(即秦庄襄王)之子。但在《史記·呂不韋列傳》[2]中,卻又說是呂不韋出於政治目的將已經懷上呂不韋骨血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因為趙姬懷胎十二月才產子,因此異人並沒有懷疑。
很多人質疑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一說的真實性,因為根據常識和醫學統計,懷孕十二個月的鮮有案例,同時,作為懷孕徵兆的停經也可以被異人懷疑。但也有人支持這個說法。畢竟,秦始皇的真實身世,已成為歷史之謎。
[編輯] 登上王位
秦國是戰國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採用「遠交近攻」的戰略,將進攻的對象選定為鄰國韓國和魏國,而和較遠的趙國聯合。遵照當時的慣例,秦趙兩國互換人質以示真誠。秦國派到趙國的是秦始皇的父親異人(又名子楚),異人雖然是太子安國君的兒子,但當時在秦國的地位並不很高。
呂不韋是秦始皇登上王位過程中的關鍵人物。當呂不韋在趙國遇到人質異人時,呂不韋已經是富甲一方的豪商,但呂不韋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覺得異人「奇貨可居」,很快與異人成了好朋友,並獻上美人趙姬(即秦始皇的母親)。為了讓異人將來可以登上王位,他拿出了1000金作為本錢,其中的500金送給異人,讓他在趙國廣交朋友,另外500金則用來購買奇珍異寶,然後由呂不韋親自帶去秦國以討好安國君和華陽夫人。在呂不韋的斡旋下,異人在秦國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死,安國君即位,也就是秦孝文王,華陽夫人立為王后,異人被立為太子。安國君在位時間很短,先是服喪一年,正式稱王后僅僅三天便死了。隨後異人即位,也就是秦庄襄王,異人任命呂不韋為相國、兼封文信侯。但異人在位時間也不長,三年便死去了。
在公元前247年,年僅13歲的贏政登上了秦王的寶座。即位時由於年少,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幫助贏政鏟除了很多政治上的潛在威脅,包括贏政的弟弟成蛟。呂不韋不僅大權獨攬,還與太后(趙姬)偷情。隨著嬴政日漸年長,呂不韋的行為有所收斂,並獻假宦官嫪毐「侍候」太后。結果太后和嫪毐生下了兩個私生子。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前238年,21歲的贏政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玉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贏政早已在蘄年宮佈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咸陽宮,那裡也早有秦王的軍隊,嫪毐最終逮捕。贏政將嫪毐五馬分屍,曝屍示眾,誅滅三族,趙太后和嫪毐生的兩個私生子也被殺。贏政皇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
贏政隨後以失職為名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兩年後,贏政又派人給呂不韋送去絕命書,信中對呂不韋大加斥責,呂不韋服毒自殺。至此,贏政掃清了政權內部的威脅,成為秦國名副其實的君王。
[編輯] 統一中國
公元前238年,嬴政鏟除嫪毐、罷免呂不韋,開始親理國事。當年,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此後,嬴政廣攬人才,勵精圖治,積極準備統一天下。其手下人才濟濟,文臣如尉繚子、李斯等人,武將如王翦、王賁、蒙武和蒙恬,還有善於間諜活動的姚賈和頓弱。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17年滅韓、18年滅趙、22年滅魏、24年滅楚、25年滅燕、26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最先被滅掉的是韓國,公元前233年,韓國割地稱臣,也沒能挽救敗亡的命運。3年後,前230年(秦王17年),秦國俘虜了韓王,韓國滅亡。
前234年起,秦國多次攻打趙國,但受阻於趙國名將李牧。前229年(秦王18年),秦國使用反間計借趙王之手處死李牧。三個月後,秦軍大敗趙軍,趙王被俘,趙國滅亡。趙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縣),稱代王,聯結燕國、魏國共同抗秦。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失敗。前225年(秦王22年),魏國被秦軍吞滅。前224年秦老將王翦和蒙武領兵攻燕,在易水西面打敗燕代聯軍,攻佔了燕國都城薊城(今北京),燕王殺太子丹以求和,退守遼東。前222年(秦王25年),燕國王喜被俘獲,燕國被徹底消滅。同年,代王被俘,趙國徹底滅亡。
公元前225年,秦將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為楚國大將軍項燕所敗,秦軍幾乎全軍覆沒。前224年,秦王又派老將王翦出征,並聽從他的建議,給以60萬重兵,大破楚軍,攻下楚國首都壽春,楚王被俘。次年(秦王二十四年),王翦全殲項燕殘部,楚國滅亡。
在秦國先後對其他五國用兵時,齊國不但袖手旁觀,而且和秦國結盟,沒有做任何戰爭準備。等到前221年,其餘五國已滅,齊國這才派兵準備抵禦秦國並和秦國斷交,但為時已晚。前221年(秦王26年),秦國大將王賁在滅掉燕國後,領兵南下,一戰俘獲了齊王建,齊國滅亡。
至此,秦王嬴政掃滅六國,統一天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諸侯長期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君主統治國家。
秦始皇崇尚法家治國理念,他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秦朝對於官吏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制定了很多處罰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樣享有特權,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處罰。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辦事效率極高。秦朝還要求官吏必須通曉法律,人民需要向官吏學習法律,所謂「以吏為師」。
在經濟方面,秦始皇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在文化方面,秦始皇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秦始皇還改革並統一了原來混亂的度量衡和貨幣,漢字也得到了統一,這些對於中國各地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此外,秦始皇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秦始皇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毀沒收得來的武器,鑄造12個金人。
在思想方面,秦始皇採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等制度都以六為數。因為水主陰,陰代表刑殺,秦始皇以此作為其加重嚴刑酷法的依據。但秦皇的嚴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滿,各種指責紛紛而來,不同於秦始皇法家的種種學說不絕於耳。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丞相李斯主張嚴厲鎮壓這些士人,秦始皇支持李斯的看法,並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
所謂「焚書」,就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和鞏固秦朝的統治,開始銷毀除法家以外的其他諸子百家的著作,銷毀除《秦記》之外的其他六國的史書,只留下官方的思想學說和史書,以及關於農業、技術、卜筮和醫藥的書籍。敢私藏禁書、非議政事的人一律處死;如果官吏知情隱瞞不報,也和藏書的人同等治罪。這一政策從前213年一直執行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
秦始皇
身世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於趙國邯鄲,是秦庄襄王與呂不韋的姬妾趙氏所生。但也有觀點認為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就同時包括了這兩種說法:《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說法是秦始皇是異人(即秦庄襄王)之子。但在《史記·呂不韋列傳》[2]中,卻又說是呂不韋出於政治目的將已經懷上呂不韋骨血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因為趙姬懷胎十二月才產子,因此異人並沒有懷疑。
很多人質疑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一說的真實性,因為根據常識和醫學統計,懷孕十二個月的鮮有案例,同時,作為懷孕徵兆的停經也可以被異人懷疑。但也有人支持這個說法。畢竟,秦始皇的真實身世,已成為歷史之謎。
登上王位
秦國是戰國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採用「遠交近攻」的戰略,將進攻的對象選定為鄰國韓國和魏國,而和較遠的趙國聯合。遵照當時的慣例,秦趙兩國互換人質以示真誠。秦國派到趙國的是秦始皇的父親異人(又名子楚),異人雖然是太子安國君的兒子,但當時在秦國的地位並不很高。
呂不韋是秦始皇登上王位過程中的關鍵人物。當呂不韋在趙國遇到人質異人時,呂不韋已經是富甲一方的豪商,但呂不韋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覺得異人「奇貨可居」,很快與異人成了好朋友,並獻上美人趙姬(即秦始皇的母親)。為了讓異人將來可以登上王位,他拿出了1000金作為本錢,其中的500金送給異人,讓他在趙國廣交朋友,另外500金則用來購買奇珍異寶,然後由呂不韋親自帶去秦國以討好安國君和華陽夫人。在呂不韋的斡旋下,異人在秦國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死,安國君即位,也就是秦孝文王,華陽夫人立為王后,異人被立為太子。安國君在位時間很短,先是服喪一年,正式稱王后僅僅三天便死了。隨後異人即位,也就是秦庄襄王,異人任命呂不韋為相國、兼封文信侯。但異人在位時間也不長,三年便死去了。
在公元前247年,年僅13歲的贏政登上了秦王的寶座。即位時由於年少,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幫助贏政鏟除了很多政治上的潛在威脅,包括贏政的弟弟成蛟。呂不韋不僅大權獨攬,還與太后(趙姬)偷情。隨著嬴政日漸年長,呂不韋的行為有所收斂,並獻假宦官嫪毐「侍候」太后。結果太后和嫪毐生下了兩個私生子。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前238年,21歲的贏政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玉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贏政早已在蘄年宮佈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咸陽宮,那裡也早有秦王的軍隊,嫪毐最終逮捕。贏政將嫪毐五馬分屍,曝屍示眾,誅滅三族,趙太后和嫪毐生的兩個私生子也被殺。贏政皇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
贏政隨後以失職為名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兩年後,贏政又派人給呂不韋送去絕命書,信中對呂不韋大加斥責,呂不韋服毒自殺。至此,贏政掃清了政權內部的威脅,成為秦國名副其實的君王。
統一中國
公元前238年,嬴政鏟除嫪毐、罷免呂不韋,開始親理國事。當年,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此後,嬴政廣攬人才,勵精圖治,積極準備統一天下。其手下人才濟濟,文臣如尉繚子、李斯等人,武將如王翦、王賁、蒙武和蒙恬,還有善於間諜活動的姚賈和頓弱。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17年滅韓、18年滅趙、22年滅魏、24年滅楚、25年滅燕、26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最先被滅掉的是韓國,公元前233年,韓國割地稱臣,也沒能挽救敗亡的命運。3年後,前230年(秦王17年),秦國俘虜了韓王,韓國滅亡。
前234年起,秦國多次攻打趙國,但受阻於趙國名將李牧。前229年(秦王18年),秦國使用反間計借趙王之手處死李牧。三個月後,秦軍大敗趙軍,趙王被俘,趙國滅亡。趙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縣),稱代王,聯結燕國、魏國共同抗秦。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失敗。前225年(秦王22年),魏國被秦軍吞滅。前224年秦老將王翦和蒙武領兵攻燕,在易水西面打敗燕代聯軍,攻佔了燕國都城薊城(今北京),燕王殺太子丹以求和,退守遼東。前222年(秦王25年),燕國王喜被俘獲,燕國被徹底消滅。同年,代王被俘,趙國徹底滅亡。
公元前225年,秦將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為楚國大將軍項燕所敗,秦軍幾乎全軍覆沒。前224年,秦王又派老將王翦出征,並聽從他的建議,給以60萬重兵,大破楚軍,攻下楚國首都壽春,楚王被俘。次年(秦王二十四年),王翦全殲項燕殘部,楚國滅亡。
在秦國先後對其他五國用兵時,齊國不但袖手旁觀,而且和秦國結盟,沒有做任何戰爭準備。等到前221年,其餘五國已滅,齊國這才派兵準備抵禦秦國並和秦國斷交,但為時已晚。前221年(秦王26年),秦國大將王賁在滅掉燕國後,領兵南下,一戰俘獲了齊王建,齊國滅亡。
至此,秦王嬴政掃滅六國,統一天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諸侯長期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君主統治國家。
收錄日期: 2021-04-25 22:14: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13000051KK0399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