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局街...

2007-11-14 2:16 am
台灣書局街總共有幾多間書店係個度?以及佢的由來~~~

回答 (1)

2007-11-14 7:57 am
✔ 最佳答案
重慶南路跟周邊大大小小的書店、舊書店太多了,很難答到有幾多家書店吧。
以下是網絡上的資料,看看對你有用嗎?
重慶南路 --- 台北市老字號的書店街
舊名:府前街、文武街。
日據時屬本町轄內,民國三十六年後命名為重慶南路。
段數:三段
分段點:愛國西路、寧波西街
全長:3.087 公尺

重慶南路,中正區重要的政治、金融中心的接連軸線,同時為台北車站繁忙的公車轉運區,站牌林立。重慶南路一段,也是北市老字號書店街,讓我們先略讀書店街的前傳。 清光緒初年,衡陽路以北因有台北府衙門,舊前街,清末已店舖櫛比。衡陽路以南漠漠的水田中,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興建台北最早的文廟,亦即孔廟,又五年,武廟落成,故此路段舊稱文武街。初來的日軍積極覓地興建象徵日政權威的總督府,看上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的交會點,於是拆文武廟,遷陳氏、林氏家廟,文廟變成國語教育學校,北一女中的前身;武廟則為法院,文武街走入歷史。巍峨的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面向重慶南路與凱達格蘭大道交叉口,從此,重慶南路躍為全國政經樞紐。
日人為僑民教育,在重慶南路設立「台灣書籍株式會社」,做為印製中小學校教科書與參考書的大本營,光復後改組為「台灣書店」,也是昔日省政府教科書總批發所。隨著「台灣書籍株式會社」設立,揭開書店街首頁,其中最富盛名的新高堂書店,原址即衡陽路口的東方出版社,曾是台灣傲人的第一書店,此後大小型書局、出版社、文具行匯集於此。光復後,眾多大陸出版社及書店在此復業,例如,專賣古典與近代文學的「世界書局」,民國九年成立於上海,民國三十五年隨政府遷台,便落腳於現址。
民國四十二年出生於重慶南路的陶蕃華,父親在光復初開設的書局以出版中醫、國學書為主。小時候的書店街很長,從重慶南路前頭一直延伸到寶慶路口,書店一家挨著一家,過去這裡的書店大多以出版為主業,輔以門市與讀者交流。當時書店四周多為高高的書架,光線昏暗,購書環境不像現在講究裝潢擺設、燈光氣氛,但卻不減愛書人的熱情,因為這裡不僅是全台出版重心,也是書種最齊全的地方,買書人潮川流不息,一直持續到六、七○年代。
民國六十八年起,原市區改正時建造的二、三層樓洋房,一棟棟被拔除翻建為辦公大樓,街景丕變。民國八○年代電玩業大舉入侵重慶南路,房價被炒作得震天價響,有些書局只好放棄一樓黃金店面,轉往高處或遷至地下室。隨著連鎖書店出現,加上台北商業重心東移,作風保守的老書店一一熄燈,書店漸往南移,銀行、證券行、金融公司紛紛開張。重慶南路,在未來首都核心區再造計畫中,乃屬博愛金融特區的中心位置,昔日書店街風華是否搖身變為金融、財經領地?去年落成的富比仕商業大樓,豪華壯觀的建築搶盡老書店風采,莫非預言書店街繁華落盡?
守候在此多年的陶蕃華,從一樓書店轉到地下室經營文具行,他坦言書店街在愛書人心目中的地位早已褪色。時逢台灣出版業秋冬蕭瑟之際,許多書店或移入巷內,或結束門市,甚至選擇退出重慶南路。然而書店街應該不會消聲匿跡,陶蕃華說,幾家有能力轉型的老書店紛紛改頭換面、力振圖強,也有書店老闆積極串連商家,盼能重新包裝書店街。民國九十一年,台北市文化局籌辦「重現書街風華」,試圖讓書店街再度成為大眾焦點。中華民國圖書出版事業協會計畫今年再向政府提案,擴大舉辦「出版月」,並以每月第四週的週末假日開辦書香市集,為業者另覓商業契機。但礙於周邊道路交通繁忙,騎樓機車停放問題嚴重,此一提案顯得困難重重。重慶南路一段如何社區再造?如何喚起人們對書店街的記憶?老書店街正苦思細想著。
越過寶慶路,台灣最高領導中樞──總統府,便映入眼簾。過去戒嚴時期,總統府象徵無上國家領導權威,解嚴後,政治氛圍丕變,並於民國八十四年首度開放民眾參觀。凱達格蘭廣場原為民政長官官邸,戰後拆除並拓寬重慶南路、介壽路(即凱達格蘭大道),成為可以容納二十萬人的廣場,這裡一掃嚴肅氣氛,親民許多。日據末,二段全線貫通,愛國西路以南日人建設為公職員宿舍區;看見高高圍牆旁,便衣侍衛巡邏站崗,便是今日的總統官邸,前總統嚴家淦故居與玉山官邸對門而立。
重慶南路三段,今寧波西街至福州街路段在日據時已開闢,福州街以南原有一大河溝,流向淡水河。二段的林蔭延伸至和平西路口止,和平西路與重慶南路口,昔日多為荒地,舊名「螢橋」,夏夜螢火蟲飛舞的情景早已消失,只剩螢埔、螢塘、螢雪三個里名見證這段螢光歲月。
民國五十八年興建重慶南路高架橋,橋下闢建自強市場,從此重慶南路成為永和直通火車站的主要幹道。今高架橋下的廈門街口,原是萬新鐵路螢橋車站舊址,緊鄰的汀州路即是舊鐵軌的路基。民國五十四年即走入歷史的萬新鐵路,是日人為開發新店、木柵的木材、茶葉、煤礦,於大正十年(一九二一年)鋪設由萬華至新店的鐵路線,當時三段還只是一條通往川端橋(今中正橋,建於一九三七年)的小路坡。九○年代以後,道路兩旁聚集中古家具商,尤以鐵櫃、廚具為多,街景有些紛亂。
一、二段濃濃的政經、藝文氣息,對照三段庶民的生活場景,大異奇趣。重慶南路,是一本值得我們細細翻閱咀嚼的書。  印象最深刻的事就屬雙十國慶日,重慶南路上旗海飄揚,大夥兒擠在騎樓下看閱兵隊伍、戰車……邁向總統府。這幾年,這種壯觀的場面就跟書店街的人潮一樣不見了。(陶蕃華)


2007-11-14 21:59:01 補充:
HOPE IT CAN HELP ^^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46: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13000051KK023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