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鴻門會"中各人物的性格

2007-11-13 6:42 am
F4,國文"鴻門會":
張良,樊噲,范增,頂羽,劉邦......
等人物的性格及例子

回答 (1)

2007-11-16 2:32 am
✔ 最佳答案
張良:深沉多謀
鴻門宴上,張良陪侍劉邦,在項莊舞氟時,他見形勢不妙,立即至軍門召來樊噲,將危機化解;又在劉邦計劃逃離楚軍營時,張良提醒劉邦準備獻與項羽的禮物,並拖延時刻,再回宴上代劉邦向項羽獻上禮物及請罪,使劉邦得以安全抵返軍營。

樊噲:忠貞爽直
在項莊舞劍,劉邦處境危急時,他持盾硬闖營帳,向項羽怒目而視,毫不懾於項羽的威勢,表現英雄氣概,深受項羽賞識;繼而為劉邦作不平之鳴,指出劉邦未有稱的野心,但破秦以待項羽之至,勞苦功高,理應受封侯之賞,直斥項羽不應聽信小人之離間。項羽內心有愧,而劉邦有機可乘而借如廁逃離楚軍營地。

范增:

(一)老謀深算、忠心耿耿:范增是項羽的謀臣,對項羽忠心耿耿。他一直堅持要殺死劉邦,以除後患。在鴻門會中,他三次舉起玉玦,向項羽以目示意,催促項羽按預定計畫殺死劉邦。另外,他見項羽無意殺劉邦,便出營帳外召來項莊,吩咐他入內舞劍助慶,伺機殺死劉邦。

(二)料事如神:項羽放虎歸山,並且只貪圖劉邦獻上的璧玉,范增於是有感而發,並說「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項羽:

(一)感情用事,做事不夠果斷。如項羽本欲殺劉邦,後來劉邦親到鴻門謝罪,表示沒有稱王之意,項羽便怒意全消,還請劉邦飲酒。在席間,范增多次示意項羽下令殺劉邦,項羽卻默然不應。最後劉邦借如廁離席,逃回霸上,項羽因婦人之仁,沒有當機立斷殺掉劉邦,種下日後失敗的禍根。

(二)為人率直,胸無成府。如劉邦對項羽說,因小人做謠,致令項羽誤會劉邦有稱王之意,項羽竟向劉邦透露是曹無傷通風報訊。

(三)自視過高,缺乏遠見。如他本欲殺劉邦,後見劉邦表現怯懦,項羽便不把劉邦放在眼內,認為劉邦不足畏,終於放過劉邦。

(四)敬重豪傑,有識英雄重英雄的性格。例如樊噲打倒衛士,衝入營帳,怒視項羽,項羽賞識樊噲的勇武表現,沒有懲罰樊噲,還賜他酒和肉,並聆聽樊噲說話,忍受樊噲的指責。

劉邦:

(一)偽善奸詐:劉邦稱項羽為「將軍」,而自己則謙稱為「臣」,表現卑躬,使項羽自覺地位不凡,打消了對劉邦的敵意。另外,劉邦極言秦國是兩人的共同敵人,現今的嫌隙,實在是受小人中傷而引起的誤會。此舉既從感情與目標上打動項羽,並將責任推卸在第三者身上。

(二)果斷、殘忍。劉邦回到軍營,立即處決曹無傷。
參考: yahoo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45: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12000051KK044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