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孟子年少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學業上到了甚麼地步?」孟子回答說:「跟以前一樣。」母親便生氣地用刀把布割斷。孟子很驚訝,便問母親為甚麼要這樣做。母親說:「你荒廢學業,就正如我割斷這布一樣。君子用學習去建立名譽,以請教別人來增加知識。所以平日起居能安然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遠離禍害。現在你荒廢了學業,將來就難免做卑賤的勞役工作,也無法遠離禍害。這和織布來維持生計但中途放棄有何分別?這樣可以既做衣服給她丈夫兒子,而久了又不缺乏食物嗎?女的就荒廢維持生計的工作,男的就不再學習修身養德,最後不是成為盜賊,就是成為僕役了。」孟子聽後十分恐懼,從此早晚不停努力學習,以子思為老師,終於成為天下知名的儒者。君子認為孟子的母親懂得做母親的方法。《詩經》上說:「那美麗的女子,向她傾訴甚麼話呢?」說的就是這類事情。
2.
君子認為孟子的母親很懂得潛移默化。《詩經》上說:「那美麗的女子,贈送甚麼給她呢?」說的就是這類事情。
後記:
一、那兩句《詩經》的句子出自《詩經.鄘.干旄》,「彼姝者子」直譯是「那美麗的女子」,但有人認為這篇說的是招賢,指那不是美麗的女子,而是美好的賢士,在此不作評論。(其實,即使是指美好的賢士,我也看不出和孟母的故事有啥關係...)
二、沒有可以把文言文翻譯為白話文的系統,如果開發出這種人工智能,搞翻譯的朋友可要掉飯碗了。當然,有些人會把某些文言文的白話翻譯放在網上,但世上文言文千千萬萬,根本不可能全部囊括,你只好自己搜尋一下了。
三、請留意一下,「孟母方續」應該是「孟母方績」;第二個「彼姝者予」應該也是「彼姝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