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蟒蛇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4/Antaresia_maculosa.jpg/250px-Antaresia_maculosa.jpg
蛇是無足的爬蟲類冷血動物的總稱。身體細長,四肢退化,無足、無可活動的眼瞼,無耳孔,無四肢,無前肢帶,身體表面覆蓋有鱗。部分有毒,但大多數無毒。
屬於爬行綱蛇目。大部分是陸生,也有半樹棲、半水棲和水棲的。以鼠、蛙、昆蟲等為食。一般分無毒蛇和有毒蛇。毒蛇和無毒蛇的體征區別有:毒蛇的頭一般是三角形的;口內有毒牙,牙根部有毒腺,能分泌毒液;尾短,突然變細。無毒蛇頭部是橢圓形;口內無毒牙;尾部是逐漸變細。雖可以這麼判別,但也有例外,不可掉以輕心。蛇的種類很多,遍佈全世界,熱帶最多。中國境內的毒蛇有五步蛇、竹葉青、眼鏡蛇、蝮蛇和金環蛇等;無毒蛇有錦蛇、蟒蛇、大赤鏈等。蛇肉可食用,蛇毒和蛇膽是珍貴藥品。
蛇是不會主動對人進攻的,除非你打到了它的身驅。如果你的腳踩上了它的時候,它會本能地馬上回頭咬你腳一口,噴灑毒液,令你倒下。當人們行走在山路上,“打草驚蛇”在此用得很恰當。你手執一根木棍,有彈性的木棍子最好。邊走邊往草叢中劃劃打打,如果草叢有蛇,會受驚逃避的。用硬直木棒打蛇是最危險的動作,因為木棒著地點很小,不容易擊倒蛇。軟木棒有彈性,打蛇時木棒貼地,蛇擊中可能性更大。蛇打七寸,這是蛇的要害部位,打中此部位,蛇動彈不了。
蛇的消化系統非常厲害,有些在吞的同時就開始消化,還會把骨頭吐出來的;蛇的消化還要靠在地上爬行,利用肚皮和不平整的地面來摩擦。
毒蛇的毒液實際上是蛇的消化液,一些肉食性的蛇消化液的消化能力較強,溶解了被咬動物的身體,所以表現出“毒性”,人的膽汁也屬這種消化液。
蛇的食欲較強,食量也大,通常先咬死,然後吞食。嘴可隨食物的大小而變化,遇到較大食物時,下頜縮短變寬,成為緊緊包住食物的薄膜。蛇常從動物的頭部開始吞食,吞食小鳥則從頭頂開始,這樣,鳥喙彎向鳥頸,不會刺傷蛇的口腔或食管。吞食速度與食物大小有關,小白鼠5~6分鐘即可吞下,較大的鳥則需要15~18分鐘。Barton認為非洲岩蟒只有在確定捕獲物的鼻子或耳朵位置時,才開始吞食。蝮蛇亦有判斷捕獲物頭、尾的能力。
蛇消化食物很慢,每吃一次要經過5~6天才能消化完畢,但消化高峰多在食後22~50小時。如果吃得多,消化時間還要長些。蛇的消化速度與外界溫度有關,Skoczylas(1970)觀察到遊蛇在5℃氣溫下,消化完全停止,到15℃時消化仍然很慢,消化過程長達6天左右,在25℃時,消化才加快進行。
蛇的牙齒是不能把食物咬碎的,蛇的消化系統如咽部,以及相應的肌肉系統都有很大的擴張和收縮能力。
蛇主要是用口來獵食。無毒蛇一般是靠其上下頜著生的尖銳牙齒來咬住獵物,然後很快用身體把活的獵物纏死或壓得比較細長再吞食。毒蛇還可靠它們的毒牙來注射烈性毒液,使獵物被咬後立即中毒而死。蛇在吞食時先將口張大,把動物的頭部銜進口裏,用牙齒卡住動物身體,然後憑藉下頜骨作左右交互運動慢慢地吞下去。當其一側下頜骨向後轉動時,同側的牙齒鉤著食物,便往咽部送進一步,繼之另一側下頜骨向後轉動,同側牙齒又把食物往咽部送進一步。這樣,由於下頜骨的不斷交互向後轉動,即使很大的食物,也能吞進去。
喜歡偷食蛋類的蛇,有些是先以其身體壓碎蛋殼後才進食。但也有些蛇類,能把雞蛋或其他更大的蛋整個吞下去。在吞食時先以身體後端或借其他障礙物頂住蛋體;然後儘量把口張大將整個蛋吞進去。有趣的是,非洲和印度的遊蛇科中的一類食蛋蛇,具有特殊適應食蛋的肌體結構。它們頸部內的脊椎骨具有長而尖的腹突,能穿破咽部的背牆,在咽內上方形成6―8個縱排尖銳鋸齒,當把蛋吞進咽部時,隨著咽部的吞咽動作進行“鋸蛋”把硬蛋殼鋸破,並且憑藉頸部肌肉的張力,使蛋殼破碎,同時把蛋黃、蛋白擠送到胃裏;剩下不能消化的蛋殼碎片和卵膜被壓成一個小圓球,從嘴裏吐出。
世界10大毒蛇
最毒:Inland Taipan
中名:內陸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 Microlepidotus
分佈:澳洲中部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于乾燥平原、草原,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第二名: King Brown Snake
中名:棕伊澳蛇
學名:Pseudechis Australis
分佈:澳洲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于樹林、沙漠,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第三名:Taipan Snake
中名: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 Scutellatus
分佈:分佈於澳洲北部、新幾內亞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于樹林、林地,以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第四名:Eastern Tiger Snake
中名:東部虎蛇
學名:Notechis.sp
分佈:澳洲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于樹林、草原, 以鳥類、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第五名:MainlandTiger Snake
中名:虎蛇
學名:Notechis.sp
分佈:澳洲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于樹林、草原, 以鳥類、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第六名:Giant Banded Sea Krait
中名:巨環海蛇
學名:Laticauda colubrina
分佈:澳洲東北部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于海洋,食物以魚類為主,卵生。
第七名:Tiger Snake
中名:另一種虎蛇
學名:Notechis Scutatus
分佈:澳洲東部
資料:體長約1.2公尺。棲息于樹林、草原, 以兩栖類為食,胎生
第八名:Black Tiger Snake
中名:黑虎蛇
學名:Notechis Ater
分佈:澳洲東南部 - 塔斯梅尼亞島
資料: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沙丘、海灘、草原等地, 以兩栖類、鳥類和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第九名:Death Adder
中名:南部棘蛇
學名:Acanthophis Antarcticus
分佈:澳洲
資料:體長約50公分。棲息于乾燥多石的灌木林,鳥類和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第十名:Western Brown Snake
中名:西部擬眼鏡蛇
學名:Pseudonaja Nuchalis
分佈:澳洲
資料:體長約1.5公尺。棲息于樹林、草原、沙漠等地, 以小型爬行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希望解答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