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詞典不一定收錄,因為詞典不可能把一切詞彙都收在其中,而且詞典主要收一些較傳統較代表性的詞彙。古人通常說「吊頸」為「絞」「縊」,後來又有「繯首」,如問絞、自縊、繯首之刑等。「問吊」應是後起的一般詞。
自殺不能用「問吊」,因為其中的「問」含有追究、問責,以至問斷之意。
問字與社會文化息息相關,一些活動是脫離不了一個問字,如遇到熟人時,禮貌上要問問對方的近況,所以「問候」。每到外地,總要問路,所以問字又有尋訪、尋找之意,如《桃花源記》的「無問津者」,即是無人問路於津渡,表示該處無人造訪,無人打探。
公堂之上,審判犯人,也離不開一個「問」字,查問、詰問、審問、拷問,以至問責的結果,都要問,如果不問過「你認不認罪?」,案件是否內定了呢?問擬(審問罪犯);問結(審問結案);問斷(經過審問判了罪),最係問字引申為「判決」,如問斬(判斬)、問吊(判吊死)、問絞(判絞刑)、問發(判發配)等。又如,「大興問罪之師」即是舉大軍訪問(罪)對方。但縊頸自盡不能說問吊,因為自殺只是自責,不必經過裁判。
(題外話:據說,在中國私法制度效法西洋那套的年代,有犯人被判「繯首之刑」,在犯人已繯首但未上吊之際,狀師以「繯首之刑」已執行,而條文未言「至死」的理由,把犯人釋放。其後「繯首之刑」這刑律改成「繯首死刑」。聽聞這故事是有記載的,不過我不知記於何處,也有電影取材。漢語本來是孤立語,詞面可表達的是很有限,但它蘊含的意思,有時要從文化上去意會。)
2007-11-12 16:20:10 補充:
漢語詞彙狀態是固定的,沒有主動詞和被動詞之分,句子就有主動句和被動句之別。例一 趙昂、楊洪、楊江各打六十,依律問斬 (《醒世恒言.第二十卷》 馮夢龍 )例二 旁邊有一人名喚種義,昔年因路見不平,打死人命,問絞在監 (同上)趙昂、楊洪、楊江各打六十。(省去被字的被動句;「趙、二楊」是受事主語,即被動句)趙昂、楊洪、楊江依律問斬。(省去被字的被動句;「趙、二楊」是受事主語,即被動句)種義打死人。(主動句;「種義」是施事主語)種義問絞在監。(省去被字的被動句;「種義」是受事主語句,即被動句)
2007-11-12 16:24:32 補充:
「問吊」可循上例推類。運用被動句其中一個情況:「強調受事,而施事不需要說出,或不願說出,或無從說出時,就要要用被動句。」(《現代漢語》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問吊」通常符合這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