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電阻 是物質中阻礙電荷流動的物理量, 亦即電阻值,單位為「歐姆」(Ω,Ohm)。
電阻的定義是電壓與電流相除的結果,即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math/f/6/c/f6cda470e0dda83a09efbbbc84c9ee66.png
當中 R 為電阻 (以歐姆計算)、V 為電壓 (以伏特計算) 而 I 為電流 (以安培計算)。
目錄[隱藏]
1 電阻率
2 電阻的產生
2.1 金屬
2.2 半導體與絕緣體
2.2.1 能量帶理論
2.2.2 半導體
2.3 離子液體(電解質)
3 微分電阻
4 溫度對電阻的影響
4.1 導電體
4.2 半導體
4.3 絕緣體和電解質
5 參看
[編輯] 電阻率
電阻率(resistivity) 是指單位長度、單位截面的某種物質的電阻,常用單位為「歐姆·厘米」,其倒數為電導率。
電阻率較低的物質被稱為導體,常見導體主要為金屬,而自然界中導電性最佳的是銀。其他不易導電的物質如玻璃、橡膠等,電阻率較高,一般稱為絕緣體。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質 (如矽) 則稱半導體。
電阻率的科學符號為 ρ 。
已知物體的電阻,可由電阻率ρ、長度 l 與截面面積 A 計算: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math/3/d/6/3d607184d075948077291a7ab445e095.png
在上式中,
電阻 R 單位為歐姆
長度 l 單位為米
截面面積 A 單位為平方米
電阻率 ρ 單位為歐姆·米
物質
電阻率 (Ωm)
電阻溫度係數
銀
1.59×10−8
.0038
銅
1.7×10−8
.0039
金
2.44×10−8
.0034
鋁
2.82×10−8
.0039
鎢
5.6×10−8
.0045
黃銅
0.8×10−7
.0015
鐵
1.0×10−7
.005
鉑
1.1×10−7
.00392
鉛
2.2×10−7
.0039
錳加寧
48.2×10−8
.000002
康銅
4.9×10−7
汞
9.8×10−7
.0009
鎳鉻合金
1.50×10−6
.0004
碳
3.5×10−5
-.0005
鍺
4.6×10−1
-.048
矽
6.40×102
-.075
玻璃
1010 to 1014
無
[編輯] 電阻的產生
[編輯] 金屬
金屬由一群依一定規則排列原子構成,每顆原子均有一層 (或多層) 由電子組成的外売。這些在外売的電子能脫離原子核的吸引力而到處流動,是金屬能導電的主要原因。當金屬兩端產生電勢差 (即電壓) 時,電子因電場的影晌而作規則的流動,是為電流。在現實中,物質的原子排列不可能為完全規則,因此電子在流動途中會被不按規則排列的原子打散,是為電阻的來源。
高溫加速電子運動,增加電子被打散的機會,故熱的物體電阻較高。
橫切面面積大的金屬有較多空間予電子流動,故電阻較小。
電子橫過較長的金屬時一般會發生較多的碰撞,故長的金屬電阻較大。
[編輯] 半導體與絕緣體
[編輯] 能量帶理論
根據量子力學,電子的能量不會維持在某個定值,但會停留在某個等級 (電子的能量值不能在不屬於任何等級的範圍內)。這些能量值等級至少可分為兩組,一組稱為傳導帶,另一組稱價能帶。傳導帶的能量等級通常要高一些,而能量值在傳導帶的電子能在電場中自由流動。
在絕緣體和半導體中,原子之間相互影晌,使傳導帶和價能帶之間出現了一個禁制帶,即電子無法擁有的能量值地帶。在這些物質中導電需要較大的能量,以協助電子自價能帶躍升至傳導帶。因此,即使對這些物質施加大的電壓,產生的電流仍較導電體為小。
[編輯] 半導體
另外,半導體的電阻性質可以調校。如微量的砷或硼被加到半導體中,會產生額外的電子或「洞」 (缺少電子的地方),兩者均可以在半導體中流動。這種經過摻雜的半導體是二極體、三極體等電子配件的重要原料。
[編輯] 離子液體(電解質)
在電解質中,電流是由帶電的離子的流動産生,因此液體的電阻很受鹽的濃度所影晌。譬如蒸餾水是絕緣體,但鹽水就是很好的導電體。
在生物體內的膜,離子鹽負責電流的傳送。膜中的小孔道會選擇什麼的離子可以通過。這直接決定膜的電阻值。
[編輯] 微分電阻
如電阻跟隨電壓及電流變動,則可定義微分電阻為: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math/f/9/6/f961b5bc23e1f0a097651cdb982d3b56.png
微分電阻的單位仍為歐姆,惟微分電阻值與基本的電阻值並不一致。微分電阻值有可能因有關儀器的特性而出現負值,稱為負電阻。然而,基本電阻 (即電壓與電流的商) 永遠為正值。
[編輯] 溫度對電阻的影響
溫度對不同物質的電阻值均有不同的影晌。
[編輯] 導電體
在接近室溫的溫度,良導體的電阻值, 通常與溫度成正比: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math/7/c/1/7c1259e655280ded03db0dc32eb9d805.png
上式中的 a 稱為電阻的溫度係數。
[編輯] 半導體
未經摻雜的半導體的電阻隨溫度而下降,兩者成幾何關係: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math/3/7/3/373b15c0aff16ea638c969833c4623eb.png
有摻雜的半導體變化較為複雜。當溫度從絕對零度上升,半導體的電阻先是減少,到了絕大部份的帶電粒子 (電子或電洞/電洞) 離開了它們的載體後,電阻會因帶電粒子的活動力下降而隨溫度稍為上升。當溫度升得更高,半導體會產生新的載體 (和未經摻雜的半導體一樣) ,原有的載體 (因滲雜而產生者) 重要性下降,於是電阻會再度下降。
[編輯] 絕緣體和電解質
絕緣體和電解質的電阻與溫度的關係一般不成比例,而且不同物質有不同的變化,故不在此列出概括性的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