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會同無國界醫生有咩分別?

2007-11-11 5:32 am
兩個都好似係不論國藉去救人,咁佢兩個有咩分別?

回答 (2)

2007-11-11 5:41 am
✔ 最佳答案
紅十字會
我們的理想
我們力求世上人人都能尊重及保護人的生命和尊嚴,並能自願地以一視同仁的態度施以援手,改善弱勢社群的境況。

我們的使命

作為國際紅十字運動的一份子,我們積極推動社群,本著人道理念與志願服務精神,竭力:

保護生命、
關懷傷困、
維護尊嚴。

協助社會福利署舉辦健康護理課程,為安老院保健人員提供合資格護理訓練。
醫院圖書館服務易名「關懷病人及圖書服務」,由醫管局資助。
本會主辦亞太區首次急救比賽。

輸血服務引進ISO9001/14001質量、環境一體化管理體系認證。
主辦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於香港召開的「全球海嘯救災工作會議」,共40個國家的紅十字會代表及國際組織出席。
舉辦「第三屆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比賽,共有東亞及東南亞地區11所大學的法律系學生參賽。
首次提名香港護理人員角逐「南丁格爾獎」,馮玉娟女士成為首位香港得獎者。
自9月1日起接手管理「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
南亞海嘯救災工作獲破紀錄的支持,截至10月底獲香港市民共港幣六億二千多萬元的捐款。在受災地區的救援及重建工作逐步擴展,於印尼及斯里蘭卡設立救災辦事處。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及其夫人曾鮑笑薇女士分別接任本會新的贊助人及會長。

2006
第4屆紅十字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大學校際比賽於3月18日舉行,一共邀得14所來自亞太區大學的法律學院學生參加,是區內最大規模的比賽。最後由澳洲昆士蘭大學勝出。
2006年為紅十字青少年金禧紀念,年內舉辦了一連串慶祝活動,包括3月12日的「紅人五十顯關懷」、5月7日的「人道服務在香港」啟動禮及11月19日的「青年力量顯關懷」。
在青少年會員人數急速增長的帶動下,香港紅十字會的會員及義工人數突破20, 000 人
「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自2005年底成立後,於2006年度共招募超過6,300名市民登記志願捐贈骨髓,並接獲420名本地及外國病人要求尋找骨髓捐贈者及安排660次進一步的血液測試。最後成功為29名病人找到骨髓作移植治療。
2006年度週年捐血頒獎典禮得獎人數(捐血25次及其倍數)再創新高,達1,905人。本港捐血紀錄保持者亦創下捐血超過350次的佳績。
葵涌醫院醫院學校精神科由本年9月起首設高中課程。
本年9月,甘迺迪中心於瑪嘉烈戴麟趾紅十字會學校大口環舊址完成擴校工程。
國際及賑災服務部主管蘇婉嫻女士於10月8日獲頒「2006年十大傑出青年」獎項,以表揚其在人道救援工作的卓越表現及貢獻。
「五星健康五星家」社區健康計劃於本年度推展至葵青區,並於10月14日舉行啟動禮。
截至2006年尾,香港紅十字會已從南亞海嘯籌得款項中撥款約港幣5億元用於緊急賑災工作及分配投放於中、長期的重建與發展工作。服務地區遍及印尼、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印度、泰國、緬甸、孟加拉及非洲塞舌爾 。
青年及義工事務部在多所大專院校推動「國際服務領袖培育計劃」,把關懷足跡推展至廣東河源山區、泰國布吉和蔻立,以至非洲肯雅,大大擴闊他們的人道視野。
本年12月初,醫護服務部與北京市紅十字會攜手合作,在北京市為51名急救師資舉辦急救師資特訓課程,為2008年舉辦的北京奧運作好準備。


無國界醫生的工作



© Per-Anders Pettersson/Getty Images



© Sven Torfinn



© Jiro Ose





當確認某地爆發人道危機,又或因應某國政府或其他組織要求,無國界醫生會考慮展開救援行動。由具有無國界醫生工作經驗的人員組成的考察隊伍,會先到現場視察,評估醫療、營養和衛生需要,以及政治環境、安全狀況、交通運輸設施,和當地自我應付危機的能力等。

當無國界醫生決定要開展一個項目時,工作隊會因應需要,進行以下工作:

大型的疫苗注射計劃
診治傷病者
改善食水與衛生
產科及兒科護理
營養補給及營養治療計劃
收集醫療數據
派發藥物及醫療物資
精神健康照顧
培訓和督導當地的醫護人員
重建醫院和診所
愛滋病治療及預防
據過往經驗,無國界醫生設計及製造了一些預先包裝好的災難工具配套,可於少至數小時之內,運送到有需要的地區。配套包括如小型會議桌般大的手術室裝備,及如兩個存放文件用的抽屜般大的婦產科工具,此兩套工具成為全球很多緊急救援組織採用的模範工具。為了能在緊急情況下迅速應變,無國界醫生在歐洲及東非設有四個後勤中心。後勤中心負責採購、測試及儲存各種裝備,包括車輛、通訊器材、電力供應裝置、食水設備及營養補給品等,並確保能於廿四小時內,將所需的裝備運上飛機,送往爆發人道危機的地區。

我們何時進行人道見證?

無國界醫生嚴格遵守國際醫療守則,堅持所有人均有權獲得人道援助,保持中立不偏之立場,並要求在進行救援時,行動自由及不受到任何阻撓。當醫療救援本身不足以拯救生命時,無國界醫生會挺身說出在提供醫療援助時,所目睹的違反人權或人道法的事件。無國界醫生也經常舉辦公眾教育活動,提高外界對危難社群的關注。








無國界醫生呼籲泰國停止強迫苗族難民返回寮國 並促請泰國政府確保難民權益
印尼蘇門答臘地震 必須加強救援工作
尼泊爾境況堪苛的婦女



胡誠(化驗室技術人員):埃塞俄比亞救援工作分享
何紫筠(醫生):南蘇丹救援工作分享



無國界醫生對營養不良治療的呼籲
什麼是營養不良?



海外經驗分享講座及面試



海外經驗分享講座及面試



救援實錄(二零零七年九月):穿梭於險峻路上的救援行動
「我們又等了十年才實現這諾言」:《來自圍城的家書》




國際 「病者有其藥」運動 澳洲 奥地利 比利時 巴西 加拿大 捷克 丹麥 法國 希臘 德國 荷蘭 印度 愛爾蘭 意大利 日本 盧森堡 挪威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英國 美國

無國界醫生是什麼?



© MSF



© MSF



© MSF





無國界醫生是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致力為戰亂、疫病、自然及人為災難的受害者提供緊急醫療援助,也為一些醫療設施不足的地區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並協助它們重建醫療系統以達至自給自足。目前,無國界醫生正在全球超過七十個國家進行人道醫療救援工作。

歷史背景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二十日,一群法國醫生創立了「無國界醫生」。他們曾於一九六八至一九七零年間,參加法國紅十字會在非洲比阿法(Biafra)的救援工作,體驗了未能有效提供救援的無奈和激憤。這群醫生決意成立一個專門提供緊急醫療援助的人道救援組織,並為處於危難的人們作公開見證。

作為一個非牟利的獨立組織,無國界醫生現時在全球共設有十九個辦事處。每年,近三千名來自全球不同地方的志願人員,包括醫生、護士、後勤專才、食水衛生工程人員及管理人員等,被派往不同地方參與人道醫療工作。一九九九年,無國界醫生獲頒發諾貝爾和平獎,肯定了組織的人道救援工作,為危困中的人群帶來醫療援助。

回應突發事件

無國界醫生經常是首批到達災難現場的人道救援組織之一。龐大的後勤支援,確保無國界醫生的緊急救援隊伍,能夠配備醫療物資和器材到達災區,即時拯救傷病者。

無國界醫生根據災區的特殊情況、地理環境及天氣狀況,特別設計了一些醫療裝備,當中包括用以設立臨時手術室的全套設備,以及用以治療數百名霍亂病人的物資。無國界醫生的醫療套裝和模式,經常被全球其他救援組織採納使用。

無國界醫生在流行病學上所累積的經驗已獲肯定,經常被要求就個別疾病,如霍亂、腦膜炎、麻疹等,作出監察、診斷和控制。

獨立的人道救援行動

無國界醫生只會基於人們的需要,就是否在任何國家或災難中進行救援行動,作出獨立的決定,有關決定並不會受政治、經濟或宗教因素而左右。無國界醫生絕不會因政府或交戰派系的要求,而偏袒任何一方。

無國界醫生志願人員很多時候都需要在偏遠和危險的地方工作。當有人道危機發生時,他們會在短時間之內準備就緒,在救援行動中提供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志願人員的任務每次由六個月至一年不等。無國界醫生的救援隊伍由國際救援人員和當地員工組成,並會與當地的醫護人員和其他救援組織緊密合作。

人道見證

除了提供直接的醫療救援外,無國界醫生並進行倡議工作,公開倡議導致人道危機的原因和阻礙我們提供有效救援的情況。無國界醫生的志願人員會向政府、聯合國、其他國際組織、公眾和傳媒,發表我們對病人的關注。在很多不同的情況之下,無國界醫生志願人員都曾公開發表一些他們曾經親眼目睹,有違國際人道法的事件。

根據過往的救援經驗,無國界醫生致力消除一些令發展中國家病人,無法獲得可負擔而又有效的藥物的障礙,包括用以治療愛滋病、瘧疾、結核病等藥物。透過「病者有其藥」運動,無國界醫生倡議減低藥物價格、鼓勵研發新療法,以及跨越貿易或其他導致病人不能獲得治療的障礙。

財政獨立

為保持組織運作上的獨立,無國界醫生堅持大部份經費來自社會大眾的捐款。私營企業、基金會、國際組織及個別政府也有資助部份項目。無國界醫生確保八成或以上的捐助,用於救援工作。
2007-11-11 5:43 am
紅十字會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英語: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阿拉伯語:الإتحاد الدولي لجمعيات الصليب الأحمرِ والهلال الأحمرِ‎,其成員為各國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是一個遍佈全球的志願救援組織,目的為推動「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是全世界組織最龐大,也是最具影響力的類似組織,除了許多國家立法保障其特殊位階外,於戰爭時紅十字也常與政府、軍隊緊密合作。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4%85%E5%8D%81%E5%AD%97%E6%9C%83&variant=zh-hk


無國界醫師(法語: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一群法國醫師於1971年尼日利亞內戰(Nigerian Civil War)之後成立,是一個具備醫療人道救援(Humanitarian aid)性質的國際性非營利、非政府組織,以其在飽受戰爭摧殘的地區和發展中國家致力協助抵抗地方病的計劃聞名,曾因此於199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12月20日在巴黎成立,最初的成員皆為「深信世界人類都有獲得醫療權利」的。 是全球最大的獨立醫療救援組織,目前總部設於瑞士的日內瓦,有五個主要的行動中心位於歐洲,分別是巴黎、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巴塞隆拿和日內瓦。此組織的目標是「不分種族、國家與宗教背景、義務的協助戰火和自然災害中受傷的人類得到醫治」。無國界醫生組織經常深入戰亂地區,生命和義務工作等也常受到威脅。他們經常會代表受害的地區向聯合國提交抗議,例如對車臣和科索沃戰亂的譴責。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4%A1%E5%9C%8B%E7%95%8C%E9%86%AB%E7%94%9F&variant=zh-hk

收錄日期: 2021-04-16 16:20: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10000051KK0452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