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日都流好大汗,有咩方法解決?

2007-11-10 9:59 pm
有時得20度,行快少少我都會出汗(只係著得一件衫)

回答 (1)

2007-11-11 2:40 am
✔ 最佳答案
如果西醫撿檢查無問題
可以考慮看中醫.中醫對不正常出汗如自汗.盜汗有獨到見解.以下請參考
http://www.chownet.com.tw/cmc/e11.htm
汗 症

壹.定義:

指全身或局部汗出異常的病証.

1.中醫:陰虛而陽必湊,則發熱而自汗

  陽虛而陰必乘,則發厥而自汗,皆陰陽偏勝所致。

例外:

a.生理性(小兒頭汗亦稱蒸籠頭)

《小兒藥證直訣》六陽虛汗,上至頭,下至項,不過胸,不須治

《幼科發揮》小兒純陽之體,頭者諸陽之會,心屬火,頭汗者,

炎上之象也。故頭汗者乃清陽發越之象,不必治也。

b.外來因素→勞作急行,氣候炎熱,食辛辣大熱之物,大驚,

大恐,一時汗出者。

2.西醫: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註1),結核病,休克,風濕熱,甲狀腺功能亢進,一時性低血糖或某些傳染病的異常出汗等。

 

貳.分類

自汗:白天自然汗出,動則益甚。

盜汗:睡中汗出,醒後自知。

脫汗:大汗不止,汗出如油,肢冷息微,常為元氣耗散之徵。

戰汗:汗出前先有惡寒戰慄,繼全身出汗,於外感熱病過程中。

黃汗:汗出沾衣色黃如柏汁,多屬濕熱。

半身汗出:偏於右或偏於左,是氣血不調,營衛不和。

但頭汗出:只在頭部,(有兼餘症者)多陽明實熱和濕熱郁蒸。

(註2)一般汗症的範圍以自汗與盜汗為主。

戰汗:出現於外感熱病過程中。歸類於感冒(要寫就成書了)。

脫汗:為元氣耗散之徵。是陰陽離決危候。急診,ICU才會看到。(屬急症學)

黃汗:汗出沾衣色黃如柏汁,多屬濕熱。歸類於腫脹歷節篇(屬骨關節)

半身汗出和但頭汗出:是以部位來分,治法同自汗,盜汗。(內容以下有)

 

參.病機:

1.表虛不固→益氣固表(玉屏風散、牡蠾散)

2.營衛失調→調和營衛(桂枝湯)

3.陰虛→血虛(酸棗仁湯去川芎加當歸、生地、人參、
↘ 五味子、黃耆、黃柏)

火旺→(當歸六黃湯)

 滋陰降火→心陰虛
  肺陰虛→肺燥火盛→嗆咳併血絲,伴盜汗
  肝陰虛→肝陽偏盛,迫使汗液外泄

4.汗出於脾,汗氣上騰→和胃→液周流而不騰;
        (健斛中洲→人參健脾丸)
出於腠,衛氣不固→定腠理→衛氣充而液不泄
汗出於心,熱之所致→清心→淚榮於內而為血

5.小兒盜汗→食滯化熱,濕熱蒸騰

 

肆.分型治之:

自汗→虛→表虛→玉屏風散、桂枝湯、牡蠾散
  →氣虛→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人參黃耆湯
→陽虛→桂枝加附子湯、玉屏風散加耆附湯
→陽脫→獨參湯、四逆湯加人參(脫汗)
自汗→實→胃家濕熱→陽明症→白虎湯→調胃承氣湯
  脾胃濕熱,熱大於濕→茵陳四苓湯(黃汗)
濕重→防己黃耆湯、羌活勝濕湯
肝火→龍膽瀉肝湯
盜汗→虛 →血虛→酸棗仁湯去川芎加當歸、生地、人參、五味子、黃耆、黃柏(金匱)(心陰不足,氣不收歛)
→陰虛→黃耆鱉甲湯、秦艽鱉甲散
→夾氣虛→加生脈散
→陰虛火旺(心火過盛,陽氣外越)→當歸六黃湯
盜汗→實 →食積盜汗→保和丸、清脾飲合瀉白散加減
痰→撫芎湯,理氣降痰湯→痰濁內阻,陽氣不通
芎、朮、橘、草或枳、桔、橘、茯、香附、貝母、桂

註1:因中醫的資料大部分是從大陸來的,大陸書籍均翻譯成植物神經,台灣翻成自主神經,其實二者相同。

註3:網上問到:

1.跪弇醫師:
今有一事相尋,請各位醫界前輩不吝賜教。
我的妻子一直經常性地手腳出汗,摸時冰涼。(可能是神經未稍出汗,表現為鼻尖、眉毛也有>細微的汗珠),請問是何病症?如果能治,該怎樣治療?謝謝!
答:常手腳出汗→是交感神經過於興奮,為多汗症
摸時冰涼→因汗出散熱,所以冰涼.治療:

西醫可看神經科,或胸腔外科,用內視鏡於前胸開一小洞,把交感神經切除.
門診即可作,相當方便.但不知有無健保.
副作用是有人會發生代償作用,如臀部,或背部無緣無故的汗出.
但不是全部的人都會.所以有些人會好,有些人更麻煩.

中醫要看到本人,四診合參,才可開藥,以上即是中醫汗症的分型証治.
最好還是看合格、您信任的中醫師.

2.您好,
看完7/12有關汗症的文章, 仍不十分明白. 家母夏季時流汗流的很厲害, (沒有做
事的情形下), 常常洗完澡後仍滿身大汗, 而且一陣子過後, 發現內衣有變黃的現
象, 請問該是什麼情形呢?該如何調養 ?
答:為「黃汗:汗出沾衣色黃如柏汁,多屬濕熱。」濕熱蒸騰:熱蒸津液而汗出。

脾胃濕熱,熱大於濕→茵陳四苓湯(黃汗).....參考之.
還需給中醫師看診比較安全準確.

改善預防
1.運動(每天十五分鐘慢跑或兢走)汗出擦乾避風,可加速體內濕濁的排除.
2.忌冰(任何冰箱的飲料,水果,茶,牛奶,咖啡)因冰會助濕,更難化掉.
3.忌瓜類及涼水果,如西瓜,哈密瓜,小玉,香瓜,橘、梨子,楊桃,葡萄柚
4.忌酒.藥酒...以上均助濕邪
5.烤炸辣物也少,會助濕化熱.
6.忌亂服補藥,補則濕邪會補在體內而遷延更久,不易愈
7.薏苡仁一兩水煎或當點心服,以健脾利濕.

收錄日期: 2021-04-26 13:00: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10000051KK019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