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令冰山溶解引致什麼惡果?(長d)

2007-11-10 4:55 am
全球暖化令冰山溶解引致什麼惡果?(長d)

回答 (5)

2007-11-17 2:46 am
✔ 最佳答案
全球暖化正威脅人類及其他生物的存亡

全球暖化的後果包括:

1) 冰層及冰川融化
2) 海洋水位上升、淹沒低窪地區及城市
-------------------------------------------
1. 冰層及冰川融化

  一些科學家預測,全球暖化會令地球的温度,在未來 100 年上升 1.4 - 5.8 °C (2.5 - 10.5 °F),並導致冰川融化、海洋水位上升、淹沒全球低窪的地區。

  一些理論指冰層及冰川的融化,可能會有骨牌效應,因融解的冰,會把先前封鎖在其中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氣體釋放出來,令融化的速度以幾何級數倍增。

1.1 南極冰層

  南極的冰層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塊,幅蓋的面積達 1400 萬平方公里,冰塊的體積約 3000 萬立方米。南極冰層儲存了地球上約 90% 的淡水,相等於海洋上 70 米高的海水。南極冰層融化的速度,對未來數十年海水水位的上升,有關鍵性的影響。

  由內陸向北延申的北極半島,在 400 個高山冰川中,已知約 75% 正在融化。近期的研究發現,面積大很多的西部北極冰層,有些冰川亦已開始融解,如面積較荷蘭更大的 Rutford 冰河,每天正向大海推進約一米(約三呎) 。

1.2 北極冰層

  北極格林蘭島冰層 (Greenland Ice Sheet) 的急速萎縮,是全球暖化的一個先兆。在 2006 年 10 月,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發表了一個報告,指格林蘭島冰層每年失去的冰塊體積,較所得的新雪多 20%,故在 2003 年至 2005 年期間,每年淨損失的冰約有 100 千兆噸 (gigatons) 。

  在 2005 年 8 月,在北極以南約 497 哩的加拿大地域,一塊巨型的冰塊從北極冰層斷裂,該冰塊的英文名稱是 Ayles Ice Shelf,面積約有 41 平方公里,相等於 11,000 個足球場。它在短短一個鐘頭內便斷裂成了一個新的冰島,並在四週留下很多飄浮的小冰塊。科學家對此均感到非常詫異,因他們先前以為冰層會遂漸融解,而非在這般短的時間內便完全解體。

1.3 在亞洲的喜馬拉亞山冰川

  喜馬拉亞山有 67% 的冰川正在急劇融化,速度每年高達 33 - 49 英呎,這正威脅依賴其水源的 10 多億人之生計,包括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家。喜馬拉亞山的冰川,澆灌亞洲最大河流中的七條,分別是長江、黃河、恆河、印度河、雅魯藏布江、湄公河、及奴江( Thanlwin ,又稱 Salween)。

  冰川融化短期會引發水浸,而長遠來說,喜馬拉亞山的冰川會完全融解,令河流有數個月出現乾涸,只在每年夏天的雨季,才有季候雨的補充,很多動物及植物可能會因而死亡。(相關的英文新聞內容:2005 年 11 月 20 日)



2. 海水的水位上升,淹沒低窪地區

  為聯合國提供建議的氣象科學家,預計海水的水位在 2100 年,會因全球暖化而上升 9 至 88 厘米。而一些其他的研究員,卻估計海水水位,在同期的升幅可能達 50 至 140 厘米。

  海水上升令低窪地區受到水浸的威脅,水位升高一米便會淹沒一些西太平洋群島(如吐瓦魯島)、及孟加拉或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廣泛地區,而紐約、倫敦、及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大城市亦會受波及。

  此外,水位上升會破壞沿岸的雀鳥繁殖區,和很多動物及植物的棲息地。如沙灘被淹浸,便會影響在其上產卵的海龜和雀鳥,一些現時的紅樹林亦將會消失。
2007-11-23 2:26 am
全球暖化的危機看似未「殺到埋身」,但科技大學研究發現,如不及時減少排放溫室氣體,只要香港水位上升 2至 5米,珠三角地區就會出現廣泛水浸,逾9萬家港資工廠隨時受洪水威脅,受影響人數多達4萬人。國際投資機構里昂證券的研究報告更指出,如北極的最大冰川融化,香港新政府總部屆時會被水淹蓋,地產發展商亦要面臨逾 4000億元的經濟損失。
人類生活排放過量溫室氣體,令全球氣溫上升,北極冰川去年縮減了 30萬平方公里,面積相等於300個香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未來100年的全球平均溫度會上升1.4℃至5.8℃,水平線亦會升高9至88厘米。

水位升6米 維港兩岸水浸

「香港人以為100年是很遙遠的事,他們忽略了極端天氣事件的威脅,只要香港的水位上升 2至 5米,珠三角就會有廣泛水浸,廣州和美國新奧爾良去年都經歷過。」珠三角現有逾9萬家港資工廠,科大環境研究所經理劉啟漢教授上月蒐集珠三角的地勢數據,評估珠三角的水淹風險。

劉啟漢解釋,珠三角地勢呈三角形,當全球變暖令香港水位升高,若遇上極端的大雨日子和颱風引起的風暴潮,海水便會從珠江口湧入內陸,令珠海、江門和東莞一帶廣泛水浸,如水位升高 5米,水浸更伸延至廣州一帶,近 4萬人受影響。

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長楊繼興表示,風暴潮是全球變暖的副產品,當水位上升,颱風中心就會更易把膨脹的水面捲起,釀成廣泛水災。他說,香港一般的風暴潮只會令水面增高 0.5至 1米,但颱風「尤特」 01年襲港時, 魚涌和大埔滘的水位分別升高 3.38及 3.47米,大澳和流浮山等低窪地帶即出現水浸。

里昂證券本月公布的經濟研究報告亦計算全球變暖對香港的經濟影響,報告採納美國太空總署轄下的研究中心預測,若全球平均溫度上升約 3℃,北極格陵蘭和南極大部分冰川會融化,水位會上升 6米,屆時維港兩岸會水浸,連添馬艦新政府總部亦會被水淹沒。

報告又評估各大發展商在維港兩岸的潛在經濟損失約為 550億美元,即逾 4000億港元,當中以恒基的經濟損失最嚴重。

生態物種將減少

港大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學系副教授高力行指出,若全球溫度平均上升 3℃,動植物為了生存,就要把棲息地向上移 500米或向北移 300公里,大帽山部分對溫度較敏感的植物現時已轉到高 200米的地方生長,「香港的生態物種將來會減少」。
參考: me
2007-11-19 12:06 am
「暖化」災難臨頭 生態觀大逆轉【1999/3/4、中國時報】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球生態系統最大的問題莫過於環境急劇惡化,其中又以全球暖化所引起的氣候異常,帶來風災水害不斷,土地沙漠化等問題最為嚴重。面對這一波全球環境大災難問題的同時,以「人」為思考的傳統生態哲學,逐漸被取代,以「自然萬物」為主的新深層生態觀念正醞釀成為未來的主流生態觀。

 傳統生態觀念在世紀交替之際的大逆轉,二氧化碳扮演相當大的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無色、無味、無毒,普遍存在於大氣層中,任何碳氫化合物,只要經過燃燒、裂解,最後的產物都是水及二氧化碳。如果燃燒不完全,就會產生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物質,包括一氧化碳、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其中不乏是致癌化學物質。為了保護人類,科學家窮盡各種可能方法,促使碳氫化合物完全燃燒。

 這種以人為本的自然生態環境,一直是過去的生態觀主流。各種技術的發展、或生活品質的提昇,也都以人為思考。天生萬物為人類所用,成為推動工業化原動力,凡是對人類有害的事物,都要藉由科技力量排除。但這種思考不到二百年,就受到挑戰。

 自然界生態體系大體可分成生產者、消費者、及分解者三大類。綠色植物吸收大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以及水,行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碳氫化合物),第一級消費者的草食性動物再以綠色植物的食物;第二級消費者肉食動物則以草食性動物為食物。這些消費者與生產者死後,則靠著細菌分解者分解成為氮、磷及水等物質,再提供綠色植物所使用。生產者、消費者及分解者成為地球生態系循環不已,生生不息生態鏈。

 地球生物第一個生存要件是地球維持一定的溫度體系,不能忽冷忽熱。地球白天經過太陽光照射,溫度升高;夜晚溫度急劇下降。為克服日夜溫差的問題,大氣層中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效應氣體,由其在白天中吸收太陽光熱能,到了晚上再釋放出來,以提高夜晚溫度,減緩地球日夜溫差的問題。因此,二氧化碳在保護人體健康,維持地球適於人類生存上,是主要功臣。但隨著工業化革命後,二氧化碳的角色發生顯著改變,甚至成為廿一世紀最大的環境殺手。

 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濃度是維持一定的,大約是二百八十PPM(一PPM為一百萬分之一),如此地球才能維持恆溫狀態。要維持二氧化碳濃度的穩定,就是靠著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的生態鏈。

 自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整個生態系起了極大的變化,人類開始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並且大量砍伐森林,造成二氧化碳急劇增加,目前大約是三百五十三PPM,每年仍以○‧五%的速率增加,也就是說,包圍地球的溫室氣體變厚了,地球被包在更厚的「毯子」裡,全球暖化問題於焉誕生。因此造成許多地區出現怪異的天氣。原本冬天溫暖的美國加州,頻頻被風暴偷襲;墨西哥灣東南各州龍捲風不斷;太平洋颶風不斷;加拿大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暴風雪;熱帶地區出現百年以來第一場雪;巴布亞新幾內亞在遭地震引發大海嘯前,面臨五十年最嚴重的乾旱。各種環境災難還包括乾旱引發森林大火、海域珊瑚白化、食物鏈的基礎海中浮游生物嚴重減少,沒有食物可吃的魚類及鳥類因此不是死亡,就是到別處覓食,嚴重打擊當地生態。

 二氧化碳的例子說明了,人類大量的使用化石燃料,創造工業文明,但卻帶來毀滅性的環境災難。這個例子說明了技術不是萬能,必須尊重自然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在生態體系中,人只是其中一份子而已,並非主軸。但人類藉由聰明智慧,利用科技,讓天生萬物為人類使用、差遣。但科技可以滿足部份人類的生活慾望,人類卻無法扭轉可能帶來的大自然破滅的大災難,也因此產生以萬物為本的新生態觀。人類究竟如何面對此一重大問題,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最主要的課題之一。

 

廿一世紀的地球 可能更熱【1999/04/25、蕃薯藤新聞網】

(中央社華盛頓二十二日路透電) 美國政府聘雇的科學 家今天發布報告警告說,人類二氧化碳廢氣的大量排放 ,將會使地球溫度在下一世紀平均升高華氏三度,約合 攝氏二度。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 (NCAR) 」今天發布 預測報告指出,地球氣溫假如持續暖化升高,將使極地 的冰帽融化、海平面上升、並且擾亂正常的氣候型態, 引發乾旱、嚴重風暴、龍捲風、颶風、冰風暴。

舉例言之,假如地球氣溫持續升高,美國的大草原 地區與西南地區的降雨量與降雪量,將會比平時多增加 百分之四十。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是出資贊助「NCAR」 的機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研究人員賈克柏發布聲明說 :「NCAR的預測模式結果,對地球人類各種恆常活 動所造成的氣候型態變異現象,提供了真知灼見。」

「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上述報告,包含運用電腦 來模擬地球的氣候變化,科學家採用自一八七○年至一 九九○年人類已有記錄的氣象數據來運算,然後預測至 西元二一○○年時的可能氣候變化。

「國家科學基金會」發布聲明說:「假如沒有天災 人禍的重大特殊變化,地球平均氣溫會上升華氏三度 ( 攝氏二度) ,假如二氧化碳的廢氣排放有所限制的話, 地球平均溫會上升華氏二度 (攝氏一點五度),這些溫 度變化比遠自一九○○年代以來的地球暖化效應,還要 高出二至三倍。」

二氧化碳正是科學家所稱的「溫室效應氣體」,它 可協助大氣層吸納熱氣,無法排出,以致會升高全地球 的整體氣溫,二氧化碳之所以大量產生排放,人類燃燒 汽油和煤炭正是罪魁禍首。

科學研究人員異口同聲的宣稱,一九九○年代是本 世紀以來溫度最高的十年,美國「太空總署 (NASA ) 」以及「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 」也一致 表示,一九九八年是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全球溫室效應 攪亂性別平衡【1999/7/24、中央社】

德國醫學研究人員發現,全球溫室效應可望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的男嬰誕生。孟斯特大學三十九歲的研究人員勒哲將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九五年間誕生的男女嬰生日與推測他們受孕時間的平均溫度相比較作出這項推論。

勒哲說,發生這個現象的並非僅限於酷熱的夏天,冬季中期的溫室效應也可能有相同的影響。

他將此一現象的原因歸諸於決定生男孩的Y染色體對抗熱度的能力比決定生女孩子的X 染色體強,且因此有更多的卵子在溫暖時節受孕。

由於地球溫度節節上升,勒哲預估男女性別平衡將達數個百分比之差。

 
2007-11-18 12:17 am
live in polar's animals die and many place full of water and the water top high
2007-11-10 5:00 am
全世界都比水浸哂.
由低的地區浸到高的地區.
到時所有人都會死哂.
就世界末日嚕
不過唔知幾多年之後既事.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4 00:50: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09000051KK0330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