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個係孫中山

2007-11-10 2:20 am
邊個係孫中山?請你地解釋比我聽呀!唔該!

回答 (4)

2007-11-10 2:27 am
✔ 最佳答案
 孫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人,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后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國國民黨總理,亦為中華民國國父。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於翠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0歲入村塾讀書,12歲到檀香山讀書,17歲時回國。1884年與本縣盧慕貞女士結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廣州、香港學醫。畢業后,在澳門、廣州行醫,並致力於救國的政治活動。1894年上書李鴻章遭到拒絕,遂再赴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系統地提出其三民主義思想,並與保皇派進行了激烈的論戰。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屢遭挫折而斗志彌堅。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得到各省響應,導致清朝專制統治的覆滅,是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創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1912年4月卸大總統職,致力於經濟建設的宣傳。袁世凱竊據大總統職位后陰謀復辟帝制,孫中山乃於1913年發動“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1915年與宋慶齡結婚。

  1917年,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被推舉為大元帥,開展護法運動。1919年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擔任總理。1921年,非常國會又於廣州議定組織中華民國正式政府,孫中山就任大總統,再舉護法旗幟。1923年,孫中山第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成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復任大元帥。同年接受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建議,決定國共兩黨實行合作,以推進國民革命。1924年1月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了國民黨,重新解釋其三民主義。同年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孫中山應邀北上,共商國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於北京。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在中國大陸也有人稱他為「現代中國之父」,而民間普遍稱他為「中國國父」。
2007-11-11 2:42 am
早年

孫中山17歲時的照片孫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時(1866年11月12日)出生於中國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農民之家,為家中季子。七歲時入私塾接受傳統教育,並於閒暇之餘常聽太平軍老兵講述太平天國故事,心生佩服嚮往。1879年,13歲的孫中山受長兄孫眉接濟,隨母乘輪船赴夏威夷,始見「滄海之闊,輪舟之奇」。孫在當地英國聖公會史泰利主教創辦的用英語授課的小學「意奧蘭尼書院」(Iolani School)修讀英語、英國歷史、數學、化學、物理、聖經等科目。1881年畢業,獲夏威夷王親頒英文文法優勝獎。之後進入當地最高學府、美國教會學校「奧阿厚學院」(Punahou School)(相當於中學程度)繼續學業。1883年由於孫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長送回家鄉,不久因為毀損村中北帝廟的神像,為鄉人不容。同年冬天到香港,與陸皓東一同於公理會受洗入基督教,並就讀於拔萃書屋(今日之拔萃男書院)。次年進入中央書院(今日之皇仁書院)。1887年進入香港西醫書院(香港大學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屆兩名畢業生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獲當時之香港總督威廉·羅便臣親自頒獎。之後他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

孫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嘗於1894年《上李鴻章萬言書》中,提出多項改革建議,惟李鴻章斷拒。失望之餘,孫中山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島募款組織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企圖以排滿思想為其革命事業鋪路。1895年孫中山到香港,會見舊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楊鶴齡等人,準備籌劃生平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目標。最終同年2月12日,孫中山在中環士丹頓街13號正式成立了「香港興中會總會」。其時,楊衢雲、謝纘泰等人已先以「開通民智、改造中國」為宗旨創立「輔仁文社」。孫中山以志業相近,遂與輔仁會社接洽,衢雲等欣然同意舉全社併入興中會;於是租定總會所一處,託名「乾亨行」。2月20日,孫中山於香港大學作公開演講,並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於香港。
2007-11-10 2:55 am
孫中山是國父。
孫中山的簡介和生平 :

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國國民黨永久總理。

孫文( 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 ),字逸仙( 孫逸仙 ),廣東省香山縣( 今中山市 )人,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國國民黨總理,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後人慣以中山先生相稱。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在中國大陸也有人稱他為「現代中國之父」,而民間普遍稱他為「中國國父」。

孫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時( 1866年11月12日 )出生於中國廣東省香山縣( 今中山市 )翠亨村農民之家,為家中季子。七歲時入私塾接受傳統教育,並於閒暇之餘常聽太平軍老兵講述太平天國故事,心生佩服嚮往。1879年,13歲的孫中山受長兄孫眉接濟,隨母乘輪船赴夏威夷,始見「滄海之闊,輪舟之奇」。孫在當地英國聖公會史泰利主教創辦的用英語授課的小學「意奧蘭尼書院」( Iolani School )修讀英語、英國歷史、數學、化學、物理、聖經等科目。1881年畢業,獲夏威夷王親頒英文文法優勝獎。之後進入當地最高學府、美國教會學校「奧阿厚學院」( Punahou School )( 相當於中學程度 )繼續學業。1883年由於孫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長送回家鄉,不久因為毀損村中北帝廟的神像,為鄉人不容。同年冬天到香港,與陸皓東一同於公理會受洗入基督教,並就讀於拔萃書屋( 今日之拔萃男書院 )。次年進入中央書院( 今皇仁書院 )。1887年進入香港西醫書院( 香港大學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屆兩名畢業生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獲當時之香港總督威廉·羅便臣親自頒獎。之後他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

孫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嘗於1894年《上李鴻章萬言書》中,提出多項改革建議,惟李鴻章斷拒。失望之餘,孫中山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島募款組織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企圖以排滿思想為其革命事業鋪路。1895年孫中山到香港,會見舊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楊鶴齡等人,準備籌劃生平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目標。最終同年2月12日,孫中山在中環士丹頓街13號正式成立了「香港興中會總會」。其時,楊衢雲、謝纘泰等人已先以「開通民智、改造中國」為宗旨創立「輔仁文社」。孫中山以志業相近,遂與輔仁會社接洽,衢雲等欣然同意舉全社併入興中會;於是租定總會所一處,託名「乾亨行」。2月20日,孫中山於香港大學作公開演講,並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於香港。
2007-11-10 2:26 am
孫文(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字逸仙,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人,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國國民黨總理,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後人慣以中山先生相稱。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在中國大陸也有人稱他為「現代中國之父」,而民間普遍稱他為「中國國父」。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23: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09000051KK023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