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Q:「唔該」一詞的來源:
A:本人查清朝徐珂所編的《清稗類鈔》,其《方言類》曾提及不同廣東詞彙;而本人亦在該處發現了「唔該」一詞的原型:
“嘸該,謙恭之詞,不敢也。”
本人認為此「嘸該」正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唔該」。
首先這個「嘸」字,有音為m4。
m是閉口鼻音,不是讀國語中的“摸”音,而是跟英語讀m時閉口的情况一樣。在北方話裏,以m結尾的音已經幾乎消失了,但在南方的粵、閩、客、贛等仍大量存有此音。m字在粵語中可作韵母幷單獨成音節,其音正爲「唔」。
這亦可參考《中文大學粵語配音詞庫》中,正指出「嘸」「唔」同音。(可見
http://arts.cuhk.edu.hk/Lexis/lexi-can/search.php?q=%E5F)
再者,《漢語大詞典》中指出「嘸」為方言用字,亦正有「沒有/不」之意。如越劇《三擺渡》:「勿要嘸規矩。」
因此「嘸該」就是「不應該,不敢」之意。
又為什麼粵語中跟別人道謝要說「不應該,不敢」?
蓋因此乃委婉之詞。粵語中多並不直接跟對方說多謝,而是客套地跟對方說「不應該,不敢」,其實是指對方於這些事上本來不應該、沒有義務爲自己做的,但對方還是做了。故特意强調這一點,其實正正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再者「多謝」在粵語中,多是在接受禮物後才說)
委婉的粵語詞彙在粵語中並不鮮見。例如「錯盪」,表面爲「走錯地方」之意。明明對方找對了門口,主人家却說對方走錯了!!這難道是對待來賓的態度嗎?非也!!其實主人家想表達的是---對方本不應該到訪自己的寒舍,但卻仍在亂晃亂走(即錯盪的意思)下大駕光臨,頓使主人家感到蓬蓽生輝。.這與北方的話語 “什麼風把你吹來”差不多,同是婉轉之語。
現在至少可以肯定,早在清朝時「嘸該」(唔該)已是粵人常用的詞彙,其用意在於以「不該勞煩他人」的客套話語,間接而又真誠的態度答謝他人。
參考:
http://www.zdic.net/zd/zi/ZdicE5Zdic91Zdic92.htm
http://www.twinscct.net/bbs/archiver/?tid-17557.html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205711&extra=page%3D1
http://www.cantonese.org.cn/anl/oncc/data/table-of-cantonese-tone.htm
http://bbs.cantonese.org.cn/viewthread.php?tid=3607&extra=page%3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