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絕種動物30分

2007-11-08 7:09 am
瀕臨絕種動物的照片and動物的名稱,牠們主要住的地方,面臨的威脅,拯救牠們的建議,兩個,唔對題,唔give分

回答 (3)

2007-11-10 4:33 am
全世界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非常多,如果把牠們一一列名,似嫌煩瑣;因此,就選其中較重要,大家都熟知的幾種介紹一番。

  雪豹是目前貓科動物中唯一生活在雪線以上的種類;分布於我國陰山、賀蘭山、祈連山、天山、崑崙山以及印度一帶。牠的個體比花豹小些,毛色灰白,雜有黑斑,通常以山羊、羚羊及土撥鼠為主食。冬天時,會往下遷移到兩千公尺左右的地方避寒,入春後,再向上回移。如今已能利用人工方法繁殖了。

  林獬是一群大山貓的總稱,外型和虎、豹及山貓等相像,只是耳朵尖端多了一叢長毛;另外,其他貓科動物的牙齒是三十顆,而牠們只有二十八顆。這類動物產於歐、亞及美洲的山中,擅長爬樹。牠們捕食時,是趁獵物不注意,突襲獵物的頸部,然後再啃食,是野兔、鹿、麂等的剋星。由於牠的毛皮良好,引來了人類的大肆捕殺。目前已受到嚴密的保護。

  美洲瘦駝是南美安地斯山山區的特產珍獸,生活在三千至五千七百公尺的山中,外型和駱駝相似,但沒有背,體型也較小。性情馴良、耐渴、耐飢的能力強,如果加以馴養,可以協助馱貨。然而,由於牠的毛質良好,肉、奶也能利用,曾遭大量捕殺而幾近滅絕。目前各產國均設有保護區保護牠們。

  貘包括馬來貘及美洲貘,是外型奇特的動物之一,前者除頭、頸及四肢黑色外,全身均為白色,後者則呈深褐色,且口吻尖長。牠們通常生活在靠水的叢林中,以野草、樹葉為食;聽覺、嗅覺都相當靈敏,遇危險時,會潛入水中逃生。然而仍逃不過人類的捕殺。

  鴞鸚──紐西蘭的「活國寶」,是一種生活在奔林中的夜行性飛禽;外行雖酷似鴞類,但卻是一種鸚鵡。白天時,牠們多棲息在樹洞之中,入夜後才出來覓食,食物以蕨類、樹芽及野果為主。由於外來動物的引進和棲息環境遭受破壞,數量驟減,目前已受到國際鳥類保護會議的嚴密保護。

  侏儒河馬為一種生活在非洲密林中的小型河馬,體長約一‧五至二公尺,而肩高只有七十至八十公分。體重為一百八十至二百六十公斤,只有一般河馬的十分之一重。通常河馬是棲息在河中,但牠們卻生活在茂密的草叢或林間,遇危險時,也是立刻躲進林中。一般多獨棲或成對棲息,以野草、樹葉及野果為主食,且在夜間覓食,為一種夜行性動物。由於棲息環境的改變,數量漸減少,現已受到保護。

  科莫多巨蜥又名「科莫多龍」,是世界上現存的蜥蜴挺型最大的,全長達二至三公尺。這種巨蜥產於印度科莫多島的森林中,以山豬、山羊、麂及野鼠為主食,但見到其他動物的死屍時,也會全部吞吃下去。產卵時,雌蜥會先找一處沙洞,然後將卵產於洞中,每窩約二十五個,經過一個半月左右,卵會自行孵化。然而,由於不是個個卵均會孵化,加上棲息環境的改變,牠們的數量日漸稀少。目前正嚴受保護,並禁止出口。

  臺灣獼猴是臺灣山中唯一的獼猴,在三、四十年前曾遍佈全島山中,如賓則由於人類的捕殺與森林開發導致棲息地破壞,而數量銳減。這種猴子通常是成群聚在一起,過著群居生活,群中並設有一猴王。牠們善於爬樹、泅水,且行動迅速,警覺性極高。大多吃食植物的嫩葉和果實,但也捕食昆蟲、鳥蛋及蜥蜴。

  臺灣長鬃山羊是一種體色黃褐,喉下鮮黃色的山羊,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脈一帶。牠們成群棲息在山中,以水麻、寒莓、水龍骨及其他蕨類植物為主食。雖然牠們的嗅覺奇佳、警覺性高,但由於性情羞怯,且無特殊的自衛能力,每年被捕殺數量甚多。今日已有部分學者、專家正在研究牠們的生態、習性等,準備以人工繁殖的方法,幫助牠們繁衍子代。

  雲豹是一種酷似虎、豹的大型貓科動物,體長約七十至一百公分,尾長在六十至七十公分。這種猛獸生活在山中,行動隱匿,善於爬樹,是臺灣獼猴、鹿類及松鼠類的剋星。然而,大約自十餘年前起,這種動物就未曾被發現過,因此有人認為牠們已經絕種了。
2007-11-08 8:44 pm
1. 我國國寶 - 大熊猫

熊猫生長於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
瀕危因素:
- 由於生育率低,加上對生活環境的要求相當高,是一種濒危動物。
建議:
- 人工飼養
- 減少砍伐竹林
照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7%86%8A%E8%B2%93

2. 豹

分佈於亞洲非洲等地,從西非到蘇門答臘,華北至華南也有豹的蹤影。
瀕危因素:
- 因毛皮鮮艷而被大量捕殺
- 因會襲擊家畜而被處以「害獸」的罪名被大量捕殺。
建議:
- 須國家立法保護及減少皮草生產
照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1%B9
2007-11-08 7:19 am
1 : 中華白海豚
地方 :中華白海豚主要在香港西面水域(大嶼山周圍)活動,不會在江豚常出沒的東面水域找到牠們。中華白海豚極喜愛河口生境,故生活於香港西面的整個珠江河口
威脅 : 環境破壞 ; 大量捕殺

生境的破壞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令生物瀕臨絕種。 自然生境中,生態演替和氣候轉變不斷在進行中,但速度是十分緩慢的。物種通常能適應和應付自然的干擾。 但人類的活動大大地改變了自然環境,他們改變了地形、破壞了物種的生境。很多時候, 自然環境及物種經過人類的干擾後不能復原。物種不能生存,導致牠們的數目不斷下降。

溫室效應、酸雨、污染和砍伐熱帶雨林都會改變生態系統。 當這些改變突然發生時,個別生物可能沒有足夠時間來適應新環境。因此生境的消失使生物瀕臨絕種, 而人為活動是主要的因素。

拯救牠們的建議 :減少污染 . 立例 `


2 : 鱷魚 (揚子鱷)
地方 : 生活環境:中國東部 ( 主要分佈於長江流域,安徽、浙江和江蘇的交界處 )
長江中下游河流沿岸湖泊沼澤地、丘陵山澗地的蘆葦、竹林及雜灌地帶。

面臨的威脅 :
大量捕殺 : 很多生物因為被過量地捕捉或採摘而面臨絕種,例如捕殺、 控制害蟲、控制捕擸者。在二十世紀時不受管制的捕鯨工業,過量鯨魚被捕殺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一些動物的器官有很高的價值,也造成了它們被大量捕殺的成因。現時,犀牛角和老虎骨在亞洲的黑市市場仍然有很高的需求。

建議` : 減少污染 . 立例 `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22: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07000051KK046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