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17以前有人炫燿他學過《參同契》,但是這些東西我都研究過了;
在高中時代,早就讀過洞房術、皇帝素女經、皇帝內經.....等等等;
這些奇怪的法,我都練過或涉獵過,後來也都知道這些法不是對眾生最好、最究竟的法,所以自己不受持,也不轉教給別人。
要在洞知外道法的底蘊以後,而不受持、不轉教別人,才能稱為菩薩。
所以菩薩不單要把自己的法修好,還要通達外道的典籍,才能知道外道的落處;
不然的話,外道對你說法,你不懂,不知道他們的落處,更破不了他們,就無法救度他們進入最究竟的佛法中來。所以外道的東西我們也得通一點;甚至有時可以講出的外道法,比他們講的更好
這樣的話蕭氏才是滿腦色色的人呀!!呵他還要去"練過,涉獵過"呀!他是實戰過"雙修,房中術"的人呀!
應該蕭氏的弟子都有做過呀,不然怎然怎知道雙修邪呀??如果都有去修過就說藏密雙修邪就是大妄語,也就是沒有按蕭氏的次第去修呀?蕭氏明言"要在洞知外道法的底蘊以後,而不受持、不轉教別人,才能稱為菩薩。"你們沒試過嗎?HO
《邪見與佛法》P87 謂:「過去世我也在密宗覺囊派待過一兩百年,也曾是一派之主。」 《宗通與說通》P19 又云:「大慧宗杲轉生至於二十世紀末仍無神通。」 轉世菩薩中學時代就看 還親自涉獵過房中術呀..HAHA 這是什麼菩薩呀??
我又來了呀,你不會也跟我之前一樣給牛屎障眼了吧??達賴喇嘛沒有說他"練習,涉獵過呀!!"而蕭氏某說他已經"練過", 另外一點是蕭某已經說達賴喇嘛是外道邪說了,哪先不管,我現在要問的是蕭氏自己的正道,轉世菩薩都在中學時就色心起呀,(轉世呀,HAHA),回答我直接一點,我笨呀.
以下是請教CHEUNG 1.蕭某聲稱在家居士,當然可以清淨梵行,但如果他是轉世菩薩呢??蕭某自稱是轉世的聖者,哪該行淫還是不行好?? 2,喇嘛教不等於出家人,喇嘛(一般經過千日關的行者都可稱之)只解作老師,上師之意,不一定是出家人,是出家與否是要考究有還是沒有受持比丘或比丘尼戒,還有些是受沙彌戒的呢,也有些只受居士戒的,請好好閱讀戒律,
轉世聖者理應能以智慧觀察哪些有益於眾生,應該不需要親自閱讀"金瓶梅,"或"練習,涉獵"房中術才知道是否有益於眾生吧!!
CHEUNG "但只是剃過髮現出家相,當形同沙彌的也算是出家人",在一點不能苟同, 其實寺廟裡是開方便門,就是不一定是出家眾才可居住,在廟內的居士要受八關齊戒是對的,但離開了寺廟的範圍呢?在藏傳都有這樣的習慣,他不一定是出家人,他只是穿上了喇嘛的服裝而已(出家人有時候也會穿瑜珈士的服裝,也不代表已還俗),但就有明確規定這俗家弟子要行房要回家,所以不可以說穿了迦裟,光頭的就是和尚,邏輯上也不對吧,僧是和合眾之意,並非出家眾之意
1.不管是否轉世菩薩,如果是居士身,允許正淫,但不可邪淫,如果是轉世菩薩,本身是不淫的,但為方便攝受眾生,會有淫行,沒有淫心. 這一點說得很對,問題就在"心"上
Amit, 唉!!!!!! 我們香港佛教也只是表面的而已,充斥著大陸和尚,來X$,避得有正法的修行人差還有,香港佛教很明顯地政治化了!!!!!!!!!!!!!!!!!!!!!!!!! ANS:看來閣都已經跟我一樣不露面躲起來,只在沒人認識的地方出現!! 能仁兄,我看到你回答另一個問題時說到:受五戒起碼受三條,請問出處? 因為受戒儀軌裏面是允許只受一條的! ANS:這個是我的(顯宗)接引師在受戒前告訴我的,我也不清楚 能仁是世尊的名字,雖然我的法名上是有,也請把忍字加進去,不然人家以為我自大呀
CHEUNG ---雖沒出家戒體,但已現出家相,身份含糊,但在僧團中算出家眾,可受利養,卻不能入僧數,這是律所認同, ---能否行淫呢?需知道他正處於成為比丘的觀察期,適應期,過度期,若要行淫就回家吧,出甚麼家? ---看看沙彌律儀 何謂身份含糊?何謂僧相?閣下次前不是已說了,菩薩行淫是"心"的問題嗎?同理,光頭,穿迦裟就是"僧"?哪他的心呢?不用考慮?只看外表?哪你所指行淫時無淫心的菩薩是(賢聖)僧否?如果是如閣下所說,僧的定義有點舉旗不定吧!! 比方說,有人行菩薩行,心是利眾生,哪他還需受菩薩戒否?他得菩薩戒戒體否?
又比方說,殺一人救五百菩薩的故事,都聽過了吧,船夫明就是破了殺戒,為什麼死後不墮落?還不是心的問題,因為他的心是菩薩行呀!! 律制是對的,但好像也有點著相了吧!!像閣下這樣跟不同老師廣學真的很羨慕,但聞後是否要思?藏傳習慣都是宗,因,喻並重的,閣下下次跟藏傳老師學習時可以請教一下!
宗門雖然所依經典不同,但本質上,佛果上,對心性的理解上都是一樣的,如果依閣下所言,看來在律宗就會把維摩詰居士看作普通居士而非賢聖僧了,要明白"外魔傷人如毛許,內魔傷人殺天尊"的道理,除了閣下所言依法不依人外,還得依意不依文,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呢!!
以戒律為例,在家居士戒,還是比丘戒都是人死了以後戒體就沒了,只有菩提心戒是生生世世乃至成佛的,這一點閣下學戒律的時候應該都有學過吧,這是因為心是相續的緣故,也就是在佛教中心是比外相來得重要的原因,正如佛陀所說"不外以憑行為就揣測猜度人家的心",在佛陀的廣大經藏中我當然是外行人,但聞習種種佛法的目的也是在於解脫,佛法就像摩尼寶珠本自明,亦可照亮他人,戒律在我的學習中就是一面鏡子是用來照自己而非照他人的
CHEUNG 謝謝閣下的回答,原來南山律是從外在辨別僧人與否,這與僧的定義"續佛慧命之和合眾"定義就有差距了, 但對維摩詰居士被判僧時就依境地為標準,而判其他僧人時又用外相,我覺得有雙重標準的感覺,還是哪句,就是有點舉旗不定的抉擇方法..可能是戒律的開遮吧(我想而已), 就是開開智慧也好,扎西
金剛經云"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又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依師兄的見地,本人認為(我乃劣根行人,眼光短淺)作為學術研究還是很好的,但作為修行來說,可能沒什麼得著,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