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耶佛事件

2007-11-07 10:08 pm
塞拉耶佛刺殺一問plz

回答 (2)

2007-11-07 10:17 pm
✔ 最佳答案
薩拉熱窩(波斯尼亞語:Sarajevo、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Sarajevo)位於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薩拉熱窩山谷,是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波赫聯邦的首都及塞族共和國的法理首都,同時還是薩拉熱窩州的行政中心。薩拉熱窩以宗教多樣性而著稱,伊斯蘭教、天主教、東正教和猶太教在此已共處了許多世紀。

薩拉熱窩曾在15世紀被奧斯曼帝國佔領,由於當地種族關係複雜,薩拉熱窩自20世紀以來一直是世界關注的焦點。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及其儲妃在薩拉熱窩被一名塞爾維亞青年鎗殺身亡,事件隨後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92年春季,針對當地穆斯林的種族清洗戰爭使這座城市幾近半毀。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 von Österreich-Este,1863年12月18日-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之弟卡爾·路德維希大公之子,皇帝獨子皇太子魯道夫於1889年精神病自殺後成為皇位繼承人。1914年與其庶妻霍恩貝格女公爵蘇菲(en:Sophie, Duchess of Hohenberg)視察塞拉耶佛時,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刺殺身亡。「塞拉耶佛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參考: wikipedia
2007-11-07 10:25 pm
塞拉耶佛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爾幹半島的波士尼亞發生,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費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cis Fredinand)夫婦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隸屬塞爾維亞的恐怖組織「黑手」的波士尼亞學生)槍殺。這次事件使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背景介紹
奧地利受維也納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該家族征服巴爾幹半島。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支持奧地利的入侵併與其親善。塞拉耶佛是1909吞併的波士尼亞首都,當時盛行民族獨立武裝。

經過
當天上午十點,費迪南夫婦馬車在前往市長大廳的途中遭到手榴彈襲擊,二人所幸避過一劫,但仍按原計劃前往,返程途中遭槍殺,係塞爾維亞人所為。奧地利以費迪南大公之死為藉口出兵塞爾維亞,德國表示支持。俄國支持塞爾維亞民族獨立,於是德、俄爆發戰爭,後來成立的同盟國站在德國一邊,致使一戰全面爆發。

======以下為補充塞拉耶佛刺殺如何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可忽略)=====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1(又稱巴爾幹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普法戰爭後,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擔心法國報復,因此他採取結盟政策,圍堵法國。他本來使德國與奧匈帝國及俄國結成「三帝同盟」,可是後來俄國在1878年的柏林會議上,因巴爾幹半島問題,與奧匈帝國發生利益衝突。德國最終在1879年選擇了奧匈帝國作為盟友,與奧匈帝國締結秘密的德奧聯盟。此外,俾斯麥轉而因為與法國在殖民地事務上發生衝突,在1881年爭奪北非突尼西亞失敗,而面臨與孤立的意大利結盟。因此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意大利王國三國締結「三國同盟」。

俄國得知德奧兩國簽訂了德奧同盟後,十分憤怒。但俾斯麥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為了保持與俄國的良好關係,於1887年與俄國簽訂了"再保條約"。可是當俾斯麥在1890年下臺後,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條約終止。而法國方面,則在法國財務支援俄國工業化後,在1894年與俄國結盟。是為法俄同盟。

而英國則在1904年與法國簽訂摯誠協定。這協定並不是軍事同盟。這是一項解決兩國有關殖民地糾紛的協定。在法國的慫恿下,英、俄雙方終於在1907年結束他們的殖民地糾紛,簽訂英俄條約。同年,法國、英國和俄國因受到德國在鄂圖曼帝國的力量威脅,組成「三國協約」。

歐洲從此分為兩大陣營,因此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有演變為世界大戰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因為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被暗殺而引起的。

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巡視波斯尼亞首府塞拉耶佛(今譯薩拉熱窩)時,被激進份子刺殺身亡,奧國認為是塞爾維亞主使,要求塞國交代、懲治殺手,並發出最後通牒,終而對塞宣戰。

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後,俄羅斯立即下達動員令,德國要求俄停止動員令不果,隨即對俄宣戰。

【奧皇儲被刺對塞宣戰觸發大戰】

由於英、法與俄有協約,於是亦向德宣戰,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最大規模的國家間的大混戰,於焉展開。這場戰爭由1914年至1918年,連續4年之久。各國損失慘重,因戰爭而死亡者達到860萬人,是人類自有戰爭以來,迄當時為止的最大浩劫。

此一戰爭之導火線發生在有“歐洲火藥”之稱的巴爾幹半島上的塞爾維亞,並燒遍整個歐洲,雙方各成壁壘、互相廝殺。


收錄日期: 2021-04-19 16:37: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07000051KK0132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