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奧林匹克運動會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奧運)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d/Olympic_rings.svg/250px-Olympic_rings.svg.pn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奧運五色環標誌象徵著五大洲團結,藍色(歐洲)、黑色(非洲)、紅色(美洲)、黃色(亞洲)、綠色(大洋洲)。
奧林匹克運動會(希臘語: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簡稱奧運會或奧運)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包含多種體育運動項目的國際性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最早起源於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19世紀末由法國的顧拜旦男爵創立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從1896年開始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四年就舉辦一次(曾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中斷過三次,分別是在西元1916、1940和1944年),會期不超過16天。由於1924年開始設立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因此奧林匹克運動會習慣上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目錄[隱藏]
1 古代奧運會
2 現代奧運會
3 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4 舉辦城市
5 比賽項目
6 比賽成績和獎勵
7 問題
8 最高榮譽的例外
8.1 男子足球
8.2 網球
8.3 棒球
9 參見
10 資料來源
11 外部連結
[編輯] 古代奧運會
主條目: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8/Palestra_at_Olympia.jpg/180px-Palestra_at_Olympia.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在奧林匹亞全盛時期訓練運動員的地方
根據希臘神話,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在奧林匹亞贏得了一場比賽的勝利後下令,類似的比賽應該每四年在奧林匹亞舉行一次。另一個傳說則稱,宙斯在戰勝泰坦巨人克洛諾斯後創立了奧林匹克運動會。奧運會的起源還有一個傳說:公元前9世紀的Elidos爆發內戰,Elidos的國王Iphitos於是詢問女祭司,如何才能使人民免予戰亂。女祭司告訴他必須為眾神舉辦運動會。國王於是決定每四年舉辦一次運動會,交戰的各方同意在運動會期間停止戰鬥,並且把運動會命名為「奧林匹克」,因為希臘的奧林匹斯山是眾神聚集之地。
運動會是在祭神的奧林匹亞舉行,那裡有一個12米高的用象牙和黃金鑄成的宙斯神像,這個神像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奧運會於公元前776年舉行,但是我們可以確定之前奧運會就已經存在了。當時只有短跑(希臘人稱之為「斯泰德」Stadion,意為「場地跑」,英語中「體育場」stadium一詞就出於此)一個項目,長度為192.27米,因為這是大力神腳長的六百倍。奧運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後來希臘人還將奧運會作為一種計算時間的方式,一個「奧林匹亞」就是兩次奧運會之間的時間——4年。
後來,其他項目逐漸地加入到奧運會中:拳擊、摔跤、混鬥(合併拳擊和摔跤的運動)和田徑(包括場地跑、跳遠、標槍和鐵餅)。新項目的加入使得運動會的長度從1天延長到5天,其中3天有比賽,其他2天則從事宗教活動。最後一天所有的參賽選手都可以參加一場盛宴,享用在比賽第一天時供奉給宙斯的100頭牛。奧運會項目獲勝者的獎品是橄欖枝編成的花環以及莫大的榮譽。雕塑家們還為獲勝者雕刻人像。古人曾經約定奧運會舉行期間,各城邦互不交戰,久而久之,橄欖枝就成了和平的象徵。
許多人以為在奧運會期間所有的戰爭都必須停止,其實不一定,不過參賽的士兵可以被允許脫隊,而且在進入敵軍的陣地時不會被攻擊。
公元393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廢除奧運會,認為這是一項「異教徒的活動」。
[編輯] 現代奧運會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d/Coubertin.jpg/180px-Coubertin.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現代奧運會的創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男爵
15世紀的文藝復興使得許多歐洲人開始重新讚揚奧林匹克精神。義大利的馬泰奧·帕爾米里亞在1450年提出要提倡奧運會的和平與友誼的精神;德國人庫齊烏斯花了多年時間挖掘古希臘的奧林匹亞村,他在1852年1月在柏林宣讀了考察報告,並建議恢復奧運會。
被尊稱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的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於1892年在索邦大學大禮堂首次公開提出恢復奧運會,並把範圍擴大到全世界。1894年,顧拜旦致函各國體育組織,邀請他們參加在巴黎舉行的國際體育大會。在同年6月16日舉行12國的代表在巴黎舉行了恢復奧林匹克運動大會。會議決議每四年舉行一次全球範圍的奧林匹克運動會。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希臘人維凱拉斯出任主席,顧拜旦任秘書長,並親自設計了奧運會的會徽、會旗。會議還通過了奧林匹克憲章。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終於在希臘雅典正式舉行。並決定此後每4年舉行一次,會期不超過16天。
歷屆奧運會從1896年開始,其中第6屆(1916年)、第12屆(1940年)、第13屆(1944年)由於戰爭的原因沒有舉行,但是屆數仍然按照順序排列。
1896年奧運在1896年4月5日舉行,雖然只有13個國家300名運動員參加,但是它第一次成為了國際性的比賽。這一屆的冠軍沒有金牌,因此不能被稱作「金牌獲得者」。在這一屆奧運會上,也確定了奧運會由奧委會的各成員國輪流舉辦的原則。
1900年奧運第一次有女子運動員參加,這也是女子進入體育運動的開始。1912年奧運首次實行了限制職業運動員參賽的規定。從這屆開始,國際奧委會對女子參賽由預設轉為公開支持的態度。
1908年奧運時,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奧運會的宗教儀式上,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主教在佈道詞中說,奧運會「重要的是參與,不是勝利」,顧拜旦很欣賞這句話,以後多次引用,使得不少人認為這句話應該成為奧林匹克理想。1913年,為了宣傳奧林匹克精神、鼓勵參賽運動員,由顧拜旦提議,經國際奧委會批准,將「更快、更高、更強」(拉丁文:Citius、Altius、Fortius)作為奧林匹克格言。
1920年奧運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人們,在開幕式上點燃了聖火,這一形式也被以後的奧運會承襲下來。本屆奧運會還首次採用了國際奧委會會旗——奧林匹克五環旗。此外,開幕式上的運動員宣誓儀式和閉幕式上的會旗移交儀式也是從這一屆開始的。1936年奧運首創了聖火接力並在開幕式上點燃聖火的儀式。1968年奧運增加了裁判員宣誓。
自1964年奧運以降,耗資日益巨大,使得許多國家都不敢申請。美國舉辦的1984年奧運大膽革新,引入商業模式,最後獲得2.25億美元的盈利,首開奧運會獲利的先河。
1954年,國際奧委會承認北京的中國奧會資格,但仍繼續承認位於台北的中國奧會,形成兩個中國奧會局面。北京政府對此感到強烈不滿,並退出所有奧運。之後,在1984年,臺灣改用「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才參加奧運。
[編輯] 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2007年危地馬拉時間7月5日,國際奧委會在第119屆全會中決定了創立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員的年齡需為14至18歲,首屆舉行的時間為2010年8月間[1][2]。
[編輯] 舉辦城市
奧運會的舉辦城市所屬的國家也就是本屆奧運會的主辦國。自從1984年美國奧運會以來,由於實現了盈利,每屆奧運會舉辦城市的競爭日趨激烈,而舉辦城市則只能有一個。根據國際奧委會章程規定,奧運會屬國際奧委會的專利。國際奧委會根據申請舉辦城市的組織能力和財力,由全體委員投票決定舉辦下一屆奧運會的城市,並由國際奧委會同獲得舉辦權的城市簽訂必要的合同。舉辦城市必須遵守國際奧委會的章程和指示,例如興建符合標準的運動場地,為運動員提供專門的住所,也就是選手村。
一般來說,國際奧委會主席和東道國的元首都會出席開幕式和閉幕式,並在會上致詞,並由東道國元首宣佈大會開幕。以往奧運會參賽國家由東道國發出邀請,現在根據1986年9月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漢城會議決定,由國際奧委會邀請。
奧運會舉辦城市一覽,點擊某一年份將顯示這一屆奧運會的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