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也推介雲南,不過我會推介旅遊勝地麗江,因為果度境外遊客多,旅遊設施完善,住宿也很舒服,我記得我去年去麗江,百幾蚊一晚的私人旅店,已經有全封閉的按摩浴缸,床上仲舖有電熱毡,玩完一日,沖返個熱水涼,訓得好舒服,雲南叫就叫四季如春,不過有陽光就暖暖地,無陽光都係凍架,不過當然同香港的濕冷或者北方的寒冷相比,仍然係小兒科,不用擔心。
麗江的介紹:
丽江市
圖片參考:
http://unn.people.com.cn/mediafile/200710/09/P200710091519152668516737.jpg
丽江七八月份为旅游旺季,丽江古城客栈众多。其中玉龙花园大酒店最为有名,纳西净地客栈则最具纳西本土人文气息,纳西净地客栈的房东就是纳西著名歌手肖煜光,客栈极具纳西文化。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辖1镇14区。县城大研镇古城,海拔2400米,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人。有纳西、汉、白、傈僳、普米、彝、藏、苗等民族。其中纳西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7.7%。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曾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 湾而得名。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古城北依象眠山,西枕狮子山,南临文笔山,翠峰如屏。以不筑城墙而驰名,因为古代丽东世袭的土司姓木,若筑城墙,木字加上框便成为“困”字,因而古城没有城墙。玉泉水自城东北黑龙潭涌出,沿街分流,走巷穿户,常年清流,有“户户朝阳,家家流水”的高原水城风貌。民居、街道依山傍水,顺山就势,古朴自然,选址建城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街道、庭院遍植花木,素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古城无户不养花”赞语。路面都以丽江特产彩石板铺成,溪流之上为石拱桥,小桥临波,曲经通幽,雨季不泥,旱季无尘。丽江当时的街场是个土圩场,雨季泥泞过膝,干季风沙遍地。明代土司开挖西河,利用西高于东的地势,人工控制活动石板,定时引西河水入中河,并冲洗五花石铺成的街面,保持城市的清洁干净。到了清代,又开挖东河,把中河水东引入城。这样,三水入城,穿街过巷,又分为无数小渠,与潭泉相连,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布满金城。才有“家家门前流活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景观。有水就有桥,及单孔、双孔、三孔及多孔桥共七十余座。许多石拱大桥都是明代纳西族木氏大土司从内地聘来能工巧匠,精心设计营造的,具观赏价值,也有很高的实用性。丽江城中心为四方街,自古商旅云集,贸易兴盛,也是节日聚会处。城内明清建筑鳞次栉比,均保存完好,有皈依堂、黑龙潭、五凤楼、得月楼、锁翠桥、解脱林、木氏土司府和成片的古民居,在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瑰宝。木氏土司府仿北京明紫禁城,有三大殿、家庙、万卷藏书楼等数十个院落和狮子山“御苑”,规模宏大、殿宇壮丽,占地达40万平方米。寻常百姓民居,格局式样均三方一照壁,门多东门,厅廊宽敞,天井大方,门窗雕饰花鸟等图案,极富文化气息,体现了纳西民族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有“高原姑苏”高原“威尼斯”之称。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交界地区,丽江境内多山,主要有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两大山脉。有金沙江和澜沧江两大水系。海拔最高是玉龙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点是七河区江边坡脚金沙江出境处,海拔1219米,形成了寒、温、热兼有的立体气候这里大多数的城镇均坐落与云南人称之坝的一种小山间盆地中,丽江古城则位于丽江坝中部的狮子山南麓.
景点海拔
玉龙雪山.........5596米
丽江古城.........2416米
拉市海............2437米
云杉坪............3205米
白水河............2950米
甘海子............3100米
玉峰寺............2760米
白沙壁画.........2500米
虎跳峡............1800米
长江第一湾.........1850米
泸沽湖............2685米
牦牛坪............3800米
老君山主峰.........4247米
玉龙雪山四季滑雪场....4500米
冰塔林............4600米
气候
丽江由于地处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其气候垂直分布明显, 虽处高原,终年看见雪山,但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2 .6~19.8℃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C。大部分地方只有温凉之更迭,无寒暑之巨变,春秋相连,长春无夏,形成了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丽江年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左右,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以上,7、8两月特别集中。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终年太阳辐射较强。丽江坝年日照时数为2530小时,光能充足,年太阳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46.5千卡,为云南省最高值区。
纳西,摩梭传统服饰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便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这样的一种文化特性影响到今天丽江纳西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服装, 纳西族男子早在本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抛弃了汗衫,到膝短裤的传统服装而改穿汉服,今天丽江古城的纳西族年长妇女的衣着也是根据满服进行改良的结果. (其中的羊皮袄,披星戴月和围裙则保留了传统特点),而在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租服装更为纯粹,泸沽湖的摩梭人的穿着则与藏服接近,而且在今天的丽江,二战以后出生的纳西族妇女大多不再穿这种传统服装.
文化
这种文化的演变在汉化程度最高的丽江古城反映的尤为明显,在96年地震和随之而来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后,汉语的云南方言逐渐替代纳西口语成为古城社区的主流语言,而年轻纳西夫妇也开始用汉语对子女进行教育. 而在1990年以前的丽江,纳西的口语在古城是一种缺省的社会交流工具,即使子女在学校接受汉语的教育,但是纳西家庭中和纳西少年之间却都用纳西语进行交流.1996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丽江的民众带来信心,而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汉语的方言替代纳西口语成为丽江(古城)的交流工具,这则使纳西传统文化的前途显得更为严峻.
两性地位
如同今日汉族的父权社会,丽江坝区的纳西家庭大多被男性所主掌,而与泸沽湖的摩梭女性家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纳西妇女承担着比汉族妇女更承重的家务和社会义务.
在丽江古城,四十多岁的男人养花养鸟甚为普遍,这给人以纳西族过于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的印象,其实,除了掌握家庭之外,这也和丽江传统的商业经济而非手工业经济有联系.纳西女性不仅要承担家务,而且还要赚钱养家.在古城原先的四方街菜市场,操刀卖肉的绝大多数是中年妇女,而男性则在一旁收钱、观看.1980年代,《南华早报》的记者在古城关门口看到这一场景,以至于得出纳西社区仍保留母系遗风的结论.
在1253年蒙古人征服丽江之前,丽江的纳西和泸沽湖的摩梭同处于母权社会,1253年以后倾向于中原汉文化的木氏逐步使纳西家庭受到汉族父权制度的影响.1723年汉族的流官取代木氏家族统治丽江,大量的汉族的价值观,包括父权社会的规范和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开始盛行,纳西妇女不仅失去了对家庭的掌握,同时由于恋爱自由和性的自由遭到儒家汉制的抵触, 纳西少女情死的人数急剧上升,有些死定终身的男女则越过金沙江迁到摩梭社区,寻找自由的爱情.
1970年代以后出生的纳西青年男女,已经不再遵从传统的价值,他们和大陆的新新人类一样,从西方涌入的文化中寻找纳西祖先曾经拥有的自由精神.
宗教
纳西族在历史上曾经信奉过佛教,喇嘛教,道教.但是与一些生活方式深受宗教影响的民族不同,纳西人并不笃信某一种宗教,在今天的丽江,即使在年老的纳西人中也很难找到很虔诚的信奉者.东巴教是纳西古代的一种原始宗教,但它更富有精英色彩而不是一种平民宗教.
语言
纳西口语是丽江及坝区纳西社区的主要的语言.而在丽江古城,汉族的云南方言(也称云南话)是最广为使用的语言, 但在古城纳西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纳西口语. 丽江的年轻一代都能讲汉语普通话,有些从事旅游业的青年则能讲很流利的英语.由于有些老一代的纳西老人曾经接受过教会学校的西式基础教育,因此在丽江古城的街上看到古稀老人和老外用英语自如交流也并非奇事,丽江名人宣科则更是以一口流利的英语让老外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