萻提本無樹何解?

2007-11-04 8:19 am
萻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 何解

回答 (6)

2007-11-04 11:31 am
✔ 最佳答案
應是“菩提”不是萻提。整句偈是: 『萻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是出自「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般習慣略稱「六祖壇經」,或者「壇經」)中「行由品第一」。當中記錄了禪宗六祖慧能的故事,大約係:

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弟子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於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於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畿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牆上寫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這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後沒有做任何的評價。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六祖慧能原本在一家小旅館裡打雜,有一天在給客人收拾東西的時候聽客人在念一本經書,那本經書就是佛教經典著作《金剛經》了。六祖慧能聽罷便覺其中奧義博大,於是決心出家為僧。他投在五租弘忍門下,每日做些雜務。而這時,當廟裏的和尚們都在談論這首畿子的時候,被廚房裏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畿子,這裏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於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後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世),他這個畿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弘忍看到這個畿子以後,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慧能寫的,於是他叫來了慧能,當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並親自擦掉了這個畿子。然後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這時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於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裏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這部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並傳了衣缽給他。然後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慧能,讓慧能連夜逃走。於是慧能連夜遠走南方,隱居10年之後在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這件事以後,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沒有追到。後來神秀成為梁朝的護國法師,創立了禪宗的北宗。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白話為: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眾生的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不讓它被塵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白話為: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慧能此詩是針對神秀詩而寫的。作為禪宗的真正開創人,此詩也是體現其基本宗旨與教義的示法詩。慧能此詩否定了神秀身為菩提樹心為明鏡台的說法。在慧能看來,這是承認了人身的實體,是不符合真如佛性的本性的。真如佛性及人的本性為神妙的精神性實體,絕非實有,因此,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宇宙萬物,皆為虛無,絕非實有,無所謂菩提樹,也無所謂明鏡台,既然本無一物,又何處去染塵埃呢?慧能對佛性的認識顯然比神秀更深更徹底。慧能也不講常拂拭,不主張漸修,而主張頓悟。此詩也宣揚了這一思想,即佛性及人的本性本是清淨的,只要能覺悟,即可頓時成佛。因此,此詩歷來被認為是體現南宗慧能與北宗神秀的教義的根本區別的詩。此詩由於悟境較神秀更高,因而影響亦更大。
2007-11-07 10:19 am
六祖說的是最上乘的境界,神秀那番話是大乘的境界.身是菩提樹的那個是如來,本來是無一物,至於何解,都說要解脫,還解什麼?
2010-04-03 6:33 am
建議參考惟覺老和尚,開示《六祖壇經行由品一》
http://www.chungtai.org.tw/turn/sutra/013.htm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念心一法不立,像樹也不對,像明鏡也不對,像什麼都不是的。這念心當中什麼都沒有,講明鏡、講菩提,都只是一種譬喻,在這個地方什麼都沒有,一法不立,一切諸法畢竟空,無能、所,無我、我所,這念心是空性。「何處惹塵埃?」因為心不可得、性不可得,既然一切都不可得,從哪裡去沾染塵埃?所以煩惱不可得,菩提也不可得,這就是真空。

願閣下與一切眾生修持諸佛正法無礙。^_^
《永嘉大師證道歌》云:『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2007-11-04 9:02 pm
慧能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
自性三寶寂靜涅盤清淨,本來真如佛性無有染淨,心.佛.眾生.佛性平等無二,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煩惱菩提,非善非惡,空有一如),度一切苦厄;

■明鏡亦非臺
萬法八識一切相與見,法非法,因心而有,心生則我生,執心亦心妄,緣起性空空無自生,當體即空無智無得;因緣所生法,佛說即是空;覺照一切相與見,心如明鏡,臺者,子也,法者,無生知見立知。得亦一無所得。

■本來無一物
釋迦牟尼︰
法本 法無法,無法 法亦法,
今付 無法時,法法 何曾法?

掃塵除垢、除垢掃塵,非善非惡,但掃自心,善也掃惡也掃。有也掃無也掃,直至無心,無著一切處,行遍一切處。

■何處惹塵埃
菩提本清淨,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
諸行無常(過去心)、諸法無我(現在心)、寂靜涅盤(未來心),三心不可得(執),無念 念即正,有念 念成邪,前念中念後念,念念 不著愚痴染。煩惱即是菩提因,凡夫轉境不轉心,道人轉心不轉境,煩惱菩提因果彈指佛果自成。


神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身是菩提樹
自性三寶寂靜涅盤清淨,本來真如佛性無有染淨,心.佛.眾生.佛性平等無二,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煩惱菩提,非善非惡,空有一如),度一切苦厄;

□心如明鏡台
萬法八識一切相與見,法非法,因心而有,心生則我生,執心亦心妄,緣起性空空無自生,當體即空無智無得;因緣所生法,佛說即是空;覺照一切相與見,心如明鏡,台者,子也,法者,無生知見立知。得亦一無所得。

□時時勤拂拭
釋迦牟尼︰
法本 法無法,無法 法亦法,
今付 無法時,法法 何曾法?

掃塵除垢、除垢掃塵,非善非惡,但掃自心,善也掃惡也掃。有也掃無也掃,直至無心,無著一切處,行遍一切處。

□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清淨,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
諸行無常(過去心)、諸法無我(現在心)、寂靜涅盤(未來心),三心不可得(執),無念 念即正,有念 念成邪,前念中念後念,念念 不著愚痴染。煩惱即是菩提因,凡夫轉境不轉心,道人轉心不轉境,煩惱菩提因果彈指佛果自成。

★迷者迷於悟,悟者悟於迷,前念迷迷於分別是 眾生心,後念悟悟無分別是 佛心,法無高下,何有頓漸之分?

2007-11-07 10:32:54 補充:
因心分別?!因為自有問者?所以自有來答者?沒問答之前,那心是如何想的?解鈴還須繫鈴人!
參考: 只是我見.妄說.阿彌陀佛.
2007-11-04 5:53 pm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
「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

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CBETA, T48, no. 2008, p. 349, a6-22)


當初提上「菩提本無樹…」時的 六祖大師仍未開悟,落在「空」的一邊;所以 五祖說:「亦未見性」。一直到五祖在方丈室中為其開示《金剛經》,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經文時,方才「言下大悟」。所以 六祖向 五祖稟白他的見地:「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從來都無所住的自心如來本來就是那麼地清淨無染。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從來都無所住的自心如來無始來本來就在,從來都沒有出生過,也永遠不會滅掉。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從來都無所住的自心如來本來就圓滿具足一切世、出世間法的功德。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從來都無所住的自心如來面對六塵境界時,一向都是如如不動。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每一個眾生皆具有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自心如來,雖然從來都無所住,卻能藉諸緣直接間接輾轉出生五陰十八界…等萬法。

五祖聽後即印可 六祖所悟真實,並開示【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所以「菩提本無樹…」並不是開悟偈,而這詣歍網友竟然把不是開悟的偈套到第九識上頭來;唉唷!不懂佛法就多聽多聞,別自己這樣亂鬼扯,業報很重的!

六祖所悟的心乃是能生萬法的心,此能生萬法之心必是第八識也,「萬法唯識」故。
2007-11-04 9:14 am
對返神秀GE偈語,身去菩提樹,心是明鏡台,天天勤擦拭,勿使惹塵埃
就知道神秀執菩提,如來藏(本心)為實有,所以要就經常去清淨自心,而且唔好令到本心受染污
但係了義角度而言,亦正如楞嚴經中亦多次以摩尼寶珠作比喻,明言菩提同心都係空但,無實有,眾弟子唔應該執以為實有,所以六祖就答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既然皆為空,又何來染污?
所以六祖見地符合般若無漏正見,而神透卻處處著相,執為實有
哈薩惹尊者云:執實有者笨似豬,執實無者笨於豬"
所以於空上,亦不能執空為實無

2007-11-04 12:35:56 補充:
樓下GE師兄解釋得好清楚,典故都好明確,而食塵師兄所指GE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如來本心愚真係未聽過如此自大之如來本心,還想請教如此自大之如來本心拙自何經??(又係蕭某GE假經??)另外一樣係雖然當時六祖依然執於無一方,但點解解釋GE時候唔可以了義D呢??難道閣下只願停留係低下階層,唔願參透究竟實義??
參考: 自性解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09: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04000051KK001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