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我文天祥的資料.

2007-11-03 7:00 am
請給我文天祥的資料.

回答 (6)

2007-11-03 7:10 am
✔ 最佳答案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1256年)中狀元後,他又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詩人,以忠烈名傳後世。


生平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寶佑四年,其年有二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在殿試中,他作「禦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參加殿試時,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但四天後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後歷任簽書甯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口號進行反元鬥爭。然最終因為孤立無援,抗爭失敗,到最後僅餘六人。次年,任右丞相,赴元營談判,不意被伯顏拘留,押解北方。後於鎮江脫險。力圖恢復,轉戰東南。但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投降,文天祥為此屢遭猜疑戒備,不得不顛沛流離至溫州。這時,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文天祥與當時朝臣張世傑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岩、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十縣、吉州四縣,人心振奮,抗元形勢轉好。但好景不長,元軍主力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到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兒也被元軍擄走。

祥興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崖山,為擺脫艱難處境,請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計畫失敗,文天祥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文天祥在五坡嶺兵敗被俘。張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至大都,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胡同,拘囚四年。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

元世祖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次日於菜市口執行死刑,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就死。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死時年僅四十七歲。行刑之際,「俄有詔使止之」,而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地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絕唱。

為了紀念文天祥,在北京文天祥曾被關押的地方,成立了文丞相祠,後成立文天祥紀念館。

而香港新界新田區文氏族人(香港原居民新界五大氏族之一),因源自江西吉安,被稱為文天祥的後人,而這些文族人士,在新田附近興建文天祥紀念公園。[1]


民族英雄還是愛國英雄
近年中國歷史教學改革,將文天祥、岳飛等過去所說的「民族英雄」改為「愛國英雄」,這一事件引起廣泛爭議。結合「四分法」一說淡出中學歷史教科書,被一些民族主義者所批評。

另外在台灣,文天祥迄今仍於教科書中視作民族英雄。甚至1950年代,花蓮縣中央橫貫公路地名「塔比多」改稱天祥。附近溫泉則取其號改稱文山溫泉。花蓮縣秀林鄉天祥路與臺北市中山區亦有道路以天祥為名。
2016-01-19 1:22 pm
文天祥是潮州人,海丰人,还是家客人?
2007-11-11 8:23 pm
文天祥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有新訊息(與上一個版本的差異)。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文天祥祠中的塑像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1256年)中狀元後,他又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詩人,以忠烈名傳後世。


[編輯] 生平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寶佑四年,其年有二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在殿試中,他作「禦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參加殿試時,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但四天後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後歷任簽書甯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口號進行反元鬥爭。然最終因為孤立無援,抗爭失敗,到最後僅餘六人。次年,任右丞相,赴元營談判,不意被伯顏拘留,押解北方。後於鎮江脫險。力圖恢復,轉戰東南。但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投降,文天祥為此屢遭猜疑戒備,不得不顛沛流離至溫州。這時,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文天祥與當時朝臣張世傑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岩、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十縣、吉州四縣,人心振奮,抗元形勢轉好。但好景不長,元軍主力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到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兒也被元軍擄走。

祥興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崖山,為擺脫艱難處境,請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計劃失敗,文天祥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文天祥在五坡嶺兵敗被俘。張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至大都,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胡同,拘囚四年。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

元世祖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次日於菜市口執行死刑,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就死。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死時年僅四十七歲。行刑之際,「俄有詔使止之」,而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地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絕唱。

為了紀念文天祥,在北京文天祥曾被關押的地方,成立了文丞相祠,後成立文天祥紀念館。

而香港新界新田區文氏族人(香港原居民新界五大氏族之一),因源自江西吉安,被稱為文天祥的後人,而這些文族人士,在新田附近興建文天祥紀念公園。[1]


[編輯] 民族英雄還是愛國英雄
近年中國歷史教學改革,將文天祥、岳飛等過去所說的「民族英雄」改為「愛國英雄」,這一事件引起廣泛爭議。結合「四分法」一說淡出中學歷史教科書,被一些民族主義者所批評。

另外在台灣,文天祥迄今仍於教科書中視作民族英雄。甚至1950年代,花蓮縣中央橫貫公路地名「塔比多」改稱天祥。附近溫泉則取其號改稱文山溫泉。花蓮縣秀林鄉天祥路與臺北市中山區亦有道路以天祥為名。


[編輯] 參考資料
維基語錄上的相關摘錄:
文天祥維基文庫中該作者的作品:
文天祥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文天祥從容就義
2007-11-04 11:41 pm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1256年)中狀元後,他又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詩人,以忠烈名傳後世。
2007-11-03 8:13 pm
文天祥

文天祥祠中的塑像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1256年)中狀元後,他又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詩人,以忠烈名傳後世。


生平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寶佑四年,其年有二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在殿試中,他作「禦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參加殿試時,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但四天後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後歷任簽書甯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口號進行反元鬥爭。然最終因為孤立無援,抗爭失敗,到最後僅餘六人。次年,任右丞相,赴元營談判,不意被伯顏拘留,押解北方。後於鎮江脫險。力圖恢復,轉戰東南。但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投降,文天祥為此屢遭猜疑戒備,不得不顛沛流離至溫州。這時,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文天祥與當時朝臣張世傑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岩、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十縣、吉州四縣,人心振奮,抗元形勢轉好。但好景不長,元軍主力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到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兒也被元軍擄走。

祥興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崖山,為擺脫艱難處境,請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計劃失敗,文天祥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文天祥在五坡嶺兵敗被俘。張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至大都,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胡同,拘囚四年。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

元世祖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次日於菜市口執行死刑,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就死。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死時年僅四十七歲。行刑之際,「俄有詔使止之」,而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地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絕唱。

為了紀念文天祥,在北京文天祥曾被關押的地方,成立了文丞相祠,後成立文天祥紀念館。

而香港新界新田區文氏族人(香港原居民新界五大氏族之一),因源自江西吉安,被稱為文天祥的後人,而這些文族人士,在新田附近興建文天祥紀念公園。[1]


民族英雄還是愛國英雄
近年中國歷史教學改革,將文天祥、岳飛等過去所說的「民族英雄」改為「愛國英雄」,這一事件引起廣泛爭議。結合「四分法」一說淡出中學歷史教科書,被一些民族主義者所批評。

另外在台灣,文天祥迄今仍於教科書中視作民族英雄。甚至1950年代,花蓮縣中央橫貫公路地名「塔比多」改稱天祥。附近溫泉則取其號改稱文山溫泉。花蓮縣秀林鄉天祥路與臺北市中山區亦有道路以天祥為名
參考: wikipedia,
2007-11-03 8:46 am
文天祥(1236—1283),男,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 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 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文天祥家世考:
“富田文氏”是西汉蜀郡太守文翁的后裔,五代后唐时期文天祥先祖文时迁徙至今江西吉州,开吉州庐陵淳化乡富田文氏一脉。

文天祥在《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先君子尝考次谱系,文氏系成都徙吉,五世(七世—编者)祖炳然居永和镇,高祖正中由永和徙富田。” 《宋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文山先生纪年录》(后面称《纪年录》亦云:“庐陵文氏来自成都,公六世(七世—编者)祖炳然居永和镇,五世(八世—编者)祖 正中徙富田。”所以现在有人把文天祥认作是客家人,是不确实的。

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有《文山先生集》传世。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赵昺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厓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厓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厓山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 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 “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 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 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 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 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 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 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 “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 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 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 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 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 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后人评价他:“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事业虽无所成,大节亦已无愧”肯定他主要不是名相,而是以名相能为烈士。

文天祥诗词选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
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题碧落堂

大厦新成燕雀欢,与君聊此共清闲。
地居一郡楼台上,人在半空烟雨间。
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
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鬃欲斑。

夜坐

谈烟枫叶路,细雨蒙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建康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
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
健儿徒幽土,新鬼哭台城。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金陵驿二首(选一)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真州驿

山川如识我,故旧更无人。
俯仰干戈迹,往来车马尘。
英雄遗算晚,天地暗愁新。
北首燕山路,凄凉夜向晨。

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惧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收錄日期: 2021-04-13 21:29: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02000051KK038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