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巴烏
巴烏,彝、苗、哈尼等民族吹奏樂器。管身竹制或木製,長約27厘米,開有八個按音孔(前七後一),一端側面開吹孔,吹孔內裝有尖舌形銅質簧片。演奏時橫吹,振動簧片發聲,其音色優美,音量較小,常用於舞蹈和說唱的伴奏。近年來對巴烏進行了改革,管身加粗加長,使用了音鍵,音量也有所增大。改革後的巴烏音域可達到兩個八度(e——e2)。在紅河彝族地區還流行直吹巴烏和雙管巴烏。
關於巴烏一些文章,敬請參考。
http://www.dtes.ptc.edu.tw/dingseng/bawu-introduction.htm
http://www.dtes.ptc.edu.tw/dingseng/bawu-1.htm
http://www.dtes.ptc.edu.tw/dingseng/bawu-free-reed-repair.htm
=========================================================
簫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2/Xiao_blowhole.JPG/200px-Xiao_blowhole.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簫上端的吹孔
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文人隱士深好,簫聲韻悠遠,如泣如訴,令人有超凡脫俗之感。
現代簫分洞簫、南簫和琴簫。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應與古琴合奏;南簫,亦稱尺八,現已不多見,多見於南音(南管);而琴簫為最長的一種簫。
古時知名演奏家有東晉時的大將恆伊,相傳其作《梅花三弄》,成為絕響。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E%AB&variant=zh-tw"
=========================================================
篳篥
(重定向自篳篥)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0/Hichiriki.JPG/180px-Hichiriki.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篳篥是古代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經常使用的一種樂器,名稱可能是由突厥語或匈奴語直接音譯過來的,也寫做「觱篥」,用竹子或木做管,頂端有用蘆葦或麥秸做的哨,管身開洞,豎著吹。聲音高亢凄厲,古代詩人聽後就有遠離家鄉的感慨。
篳篥傳入中國後,經過改造,據信目前中國的樂器管子和嗩吶可能都是篳篥改造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