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
中國
中國歷史
夏朝以前
大禹手持耒耜治水圖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的高等靈長類中華曙猿距今450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江南一帶(見人類及其近親的共同祖先中華曙猿的發現)。目前考古發現在距今224萬年至25萬年前,中國就有直立人居住,如巫山人、元謀人、藍田人、南京直立人、北京直立人等。中國特有的文字及文化延綿數千年未曾中斷。中國是世界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中國文明的歷史至少可以溯源到四千年前(目前最早的考古證據顯示中國最晚至公元前3700年前出現國家體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三千年之久,但賈湖文化遺址內出土的一批具有文字性質的契刻符號距今八千到九千年,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發現最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資料。[4]
中國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造人,是中國神話中關於世界與人類起源的説法。上古的歷史,傳説燧人發明鑽燧取火,伏羲教民漁、獵、畜牧,創造八卦文字,神農開創農業及醫葯,此即三皇。三皇之後的首領,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上古伏羲、女媧時代便以龍為圖騰,神農之後黃帝時代文明突進從而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基石,炎黃兩部落融合形成華夏族,因而中國人又自稱「龍的傳人」、「炎黃子孫」。自三皇至五帝,歷年無確數,最少當不下數千年。五帝時期,黃河水患嚴重,大禹以疏導之法成功治水,受舜禪讓繼帝位。
歷代世襲王朝
主條目:中國朝代
禹之子啟於前21世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世襲朝代——夏王朝。四百余年後湯武革命,創建商朝。約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周朝後遷都洛邑(史稱東周),東周王朝逐漸衰落,中國進入諸侯爭霸動亂的春秋戰國時期。商朝時青銅器工藝非常發達,甲骨文也十分成熟(甲骨文就是現代中文的前身)。周經文、武、周公的治理,建立了完備的禮治社會。前841年的國人暴動成為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自唐堯、虞舜至周朝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5]。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大發展,出現瞭如孔子、老子等諸子百家。
秦始皇前221年,秦始皇消滅其他的諸侯國,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結束封建體系,開始了中央集權的君主統治時代。秦末農民戰爭中劉邦滅秦,於前202年建立漢朝(史稱西漢),經歷王莽奪權後,劉秀於公元後25年復東漢。東漢末年中國又進入80余年的分裂戰亂的魏蜀吳三國時期,280年晉朝(西晉)司馬炎重新統一。此後不久外族入侵,在北方建立十六國與東晉並存。晉朝滅亡後,中國進入了長達150余年的南北朝對立局面,南朝歷宋齊梁陳四朝,北朝歷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朝,直到589年被隋朝統一。秦朝時,秦始皇採用法家思想治國,他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還焚書坑儒,修建長城。經歷了文景之治的漢朝則於漢武帝時開始獨尊儒術,中國進入儒家社會。漢朝史官司馬遷編《史記》開創紀傳體史書的先河,而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宗教方面,漢時道教形成,魏晉南北朝時佛教興起。另外,華夏民族發展到漢朝以後,也稱為「漢人」。
楊堅建立隋朝後於589年重新統一中國,618年隋末農民戰爭中李淵建立唐朝,其間經歷了10多年女皇帝武則天的武周,唐朝在李隆基為帝時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此後發生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形成,唐朝於907年滅亡。之後中國進入分裂動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和吳越、閩、荊南、楚、吳、南唐、南漢、北漢、前蜀、後蜀十國。50多年後,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但宋朝一直受到遼(後來是金)和西夏的威脅,並於1279年被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所滅。隋朝皇帝首創科舉制度,建立三省六部制,並開鑿京杭大運河。唐朝太宗則任用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良臣,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製,國家走向繁榮,稱爲「貞觀之治」。其間玄奘前往印度取經發展中國佛教。宋朝時軍事力量相對積弱,但經濟及手工業卻比較發達,達到甚至超過漢、唐的水準。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及火藥(合稱四大發明)等唐宋時期的發明對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文化方面唐宋時詩歌散文大發展,出現了李白、杜甫、蘇軾、歐陽修等詩人和文學家,而宋朝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鑒》則是中國史書的奇葩。
蒙古帝國先後消滅金宋,於1271年建立元朝,1368年朱元璋領導起義攻克元大都(即北京)建立了明朝。明朝經歷近300年後於1644年被李自成所滅,同年滿族清兵入關,清朝開始。清朝傳近300年後於1911年在辛亥革命中被孫中山推翻,中華民國成立,至此中國歷史上3000多年的朝代更迭結束。元朝時期戲曲大發展,而明清時期小說則開始繁榮,出現了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和水滸等四大名著。明朝時,西班牙、英國等歐洲國家逐漸崛起並開始向外擴張,中國當時沒有直接受到影響,而依靠歷史的積累保持科技文化的領先,明朝的天工開物乃當時世界領先的科技書籍,而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也是當時其他國家不可企及的。清朝時外國勢力開始進入中國,清朝在黑龍江與沙俄交戰,明遺臣鄭成功在台灣擊敗荷蘭殖民者,之後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1840年,清朝終於暴露出科技和軍事勢力的落後,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英國擊敗,從而導致了一系列對外戰爭的失敗,如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戰爭等,戰後中國同入侵者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歷史進入近代史階段。
中國國旗
五星紅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誌。
國旗由來
國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長和高的比例為3:2。國旗的整個圖案,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紅色象徵革命;旗面左上方綴著的五顆黃色五角星,象徵中華民族屬黃色人種,以表民族的特徵;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國人民所包括的四個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顆小五角星環拱於大星之右,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和人民對黨的衷心擁護,這也體現了中國政權的特徵。由上海人曾聯松先生設計(原設計圖案中,大星內有交叉的深藍色鐮刀鐵錘標誌),國歌評審小組的著名文學家田漢委員修改並推薦為國旗,首屆全國政協全體通過。
中國國徽
形狀與比例:圓形
圖案的組成:國徽中心為紅地上的金色天安門城樓,城樓正上方的4顆金色小五角星呈半弧形狀,環拱一顆大五角星。國徽四周由金色麥稻穗組成正圓形環,麥稻稈的交叉處為 圓形齒輪;齒輪中心交結著紅色綬帶,分向左右結住麥稈下垂,並把齒輪分成上下兩部分。
圖案的含義:紅色和金色融合在一起,體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和莊嚴。
國徽圖案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