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很遺憾樓上的英文答案是錯誤的,莫洛托夫雞尾酒的名稱來源於1939-1940年的蘇芬戰爭(又稱冬季戰爭)。
面對蘇聯的侵略,芬蘭人打得相當堅強,他們無論兵力和裝備都劣於蘇軍,尤其是坦克,因此芬蘭人(甚至包括芬蘭共產黨)製造了大量燃燒瓶裝備步兵,此時芬蘭人便將燃燒瓶稱爲“Molotov Cocktail”,用來招待坦克。
在戰場激戰的同時,輿論戰也相當激烈,莫羅托夫作爲外交人民委員,當然要廣造輿論,顛倒黑白聲稱蘇聯的正義。其中一個廣爲人知的例子是當蘇聯轟炸了芬蘭城市後(當時世界輿論認爲轟炸平民與城市是令人不齒的),羅斯福總統派特使質詢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羅托夫聲稱“蘇聯轟炸機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轟炸芬蘭城市”,又聲稱“蘇聯轟炸機在芬蘭城市上空的確執行了任務,但他們是“在向貧苦的芬蘭人民投擲麵包”!
當然,隨後蘇聯投擲的燃燒彈就被稱爲“莫羅托夫麵包籃”。
同時西方輿論也站在芬蘭一邊,因此“莫洛托夫雞尾酒”這一芬蘭人對燃燒瓶的稱呼也廣爲人知。
而燃燒彈,據稱是在西班牙内戰時由共和軍一方發明的(蘇聯所支援的一方)。
2007-11-01 09:02:11 補充:
有個地方寫錯了,最後一句:“燃燒彈”應作”燃燒瓶”。
2007-11-01 21:06:26 補充:
針對樓下的錯誤陳述進行糾正:燃燒瓶對抗坦克時,投擲的目標是坦克後方的發動機上部。通常坦克駛過步兵隱藏的戰壕或工事之後,步兵探出戰壕向駛過的坦克後方投擲。燃燒的汽油通過發動機的通風口滲入發動機艙内部造成坦克起火。而坦克任何部分起火對於成員都是不可忍受的,必須立刻棄車。所謂“外掛油缸”和“從外面被打開”是想當然爾,姑且不論蘇軍的作戰條例規定作戰時要拆下這些油箱,實戰中步兵也絕無這些“打開外掛油缸”的時間。用“擲石器”投擲攻擊移動中的坦克也是不可能的,想象一下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