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由來

2007-11-01 2:10 am
要快200字 唔好講太多神話故事

回答 (3)

2007-11-01 2:15 am
✔ 最佳答案
中 秋 節 是 人 月 兩 團 圓 的 好 日 子 。 一 家 人 開 開 心 心 地 共 進 晚 餐 後 , 便 會 帶 備 月 餅 和 水 果 出 外 賞 月 , 提 著 燈 籠 的 小 孩 子 顯 得 格 外 興 奮 ! 燈 籠 的 款 式 繁 多 , 除 了 傳 統 的 動 物 造 型 外 , 還 有 卡 通 人 物 、 飛 機 、 火 箭 等 , 而 使 用 燈 泡 的 現 代 化 燈 籠 更 備 受 小 朋 友 歡 迎 。 銅 鑼 灣 的 維 多 利 亞 公 園 每 年 都 會 舉 辦 大 型 的 中 秋 綵 燈 晚 會 , 熱 鬧 非 常 !
根 據 傳 統 習 俗 , 每 年 中 秋 節 前 後 , 即 農 曆 八 月 十 四 至 十 六 日 , 一 連 三 晚 , 銅 鑼 灣 大 坑 居 民 會 在 區 內 多 條 大 街 小 巷 , 舞 動 一 條 蜿 蜒 曲 折 、 長 達 67 米 的 火 龍 。 景 象 奪 目 , 蔚 為 奇 觀 。
這 條 由 百 多 人 舞 動 的 火 龍 , 將 游 走 於 蓮 花 宮 、 浣 紗 街 、 安 庶 庇 街 、 新 村 街 、 布 朗 街 和 華 倫 街 一 帶 。 舞 畢 , 居 民 會 拔 下 火 龍 身 上 的 線 香 , 然 後 分 派 予 圍 觀 者 , 據 說 取 得 線 香 的 人 士 可 因 此 沾 上 好 運 。
相 傳 舞 火 龍 的 習 俗 , 源 自 大 坑 區100 年 前 的 一 場 瘟 疫 。 當 時 居 民 飽 受 疫 症 、 颱 風 及 其 他 災 禍 之 苦 , 為 了 驅 趕 這 些 災 害 , 中 秋 節 期 間 , 村 民 以 珍 珠 草 織 成 長 龍 , 在 龍 身 插 滿 線 香 , 一 邊 燒 鞭 炮 , 一 邊 舞 動 火 龍 , 三 天 三 夜 後 , 災 禍 真 的 絕 跡 ; 從 此 以 後 , 這 項 一 年 一 度 的 活 動 奉 行 至 今 , 成 為 了 本 地 的 一 項 風 俗 , 名 聲 更 流 傳 海 外 。
參考: me
2007-11-19 8:31 am
只不過在別的網站複製過來, 無真正分享自己的知識. 沒什麼了不起~! 還有, 問題係中秋節的由來? 根本答非所問~!
2007-11-01 2:18 am



中秋節由來歷史







圖片參考: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70827/0019b91ec6f7083ce5a433.jpg

中秋節由來歷史

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闔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收錄日期: 2021-04-16 14:08: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31000051KK025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