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崛起的原因-20分

2007-10-30 6:54 am
歷史論述題:
解釋希特勒崛起的原因?

就以下六點回答問題:
一.希特勒本身的能力
二.專才的任用
三.威瑪政府的衰弱
四.斯特萊斯愎曼的去世
五.國內經濟疲弱
六.全球經濟大衰退

回答 (2)

2007-10-30 7:20 am
✔ 最佳答案
阿道夫·希特拉(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自1933年起任德國總理;1934年起任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領袖和納粹德國的元首直至去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他兼任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他被公認為是二戰的發動者與罪魁禍首。




[編輯] 生平簡介

[編輯] 早期

孩童時期希特拉生於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的邊界城市因河畔布勞瑙(Braunau am Inn)的一個海關文職人員家庭,父親阿伯雷·希特拉曾經當過鞋匠,後來才轉為海關文職人員。

希特拉童年時代性格即很倔強、放任,希特拉的童年很不愉快。目前有歷史學家指出,希特勒小時候曾遭到學校同學的虐待,才造就了今日的希特拉。他很愛他的家人。他曾學習過繪畫,但中學時期學習成績非常差,因此未畢業就退學了。他曾經兩次報考維也納美術學院,但都被以「不適合繪畫」為由拒絕錄取。父母雙亡之後他的生活日益窘迫,不得不流浪到維也納街頭行乞,靠賣畫為生,有時被雇佣來掃雪、扛行李。

希特拉早在中學時就接觸了狂熱的民族主義思想,來到維也納之後又閱讀了大量吹噓種族優越的書籍,更加痴迷於其中。他發誓要「為德國復興而奮鬥」。在他1925年出版的自傳《我的奮鬥》(Mein Kampf)中,他表露了他對日耳曼民族的優越性的確信﹑對猶太民族的仇恨,並且為日後走上納粹主義這道路埋下了伏筆。


[編輯] 一戰與納粹黨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爆發時,希特拉志願參加了德國巴伐利亞預備步兵第16團,在西線與英法聯軍作戰。1917年,他由傳令兵晉升為下士,並因作戰勇敢獲得一枚一級鐵十字獎章和一枚二級鐵十字獎章,還曾兩次負傷,在第二次負傷後養傷期間,德國向協約國宣佈投降。戰後,由於德國曾爆發以猶太人為首,與蘇俄第三國際聯手的共產革命,德國陸軍一方面要避免共產思想在軍隊中蔓延,一方面又對如雨後春筍成立的各種新政黨頗有興趣,於是成立了一個調查局。希特拉因為這個調查局符合他的反共理念而應征並獲得錄用。在慕尼黑大學,他對被遣返戰俘的演說才能讓教授與戰俘們同樣印象深刻。


納粹黨的標識1919年,在執行任務旁聽德國工人黨(即後來的納粹黨)會議的時候,希特拉起身痛斥一個鼓吹巴伐利亞分離運動者是中了猶太人「要把德國分裂成兩個國家」的奸計,德國工人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對此演說印象深刻並邀請了希特拉入黨。不久後希特拉成為主席團委員,3年後即1921年出任黨魁,並正式將黨名更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NSDAP),並雇佣了一批打手成立了國民衝鋒隊。

1923年,希特拉因為啤酒館政變事件而入獄,在獄中由他口述完成《我的奮鬥》一書的上半部分,表達出他多方面的觀點,如兼併奧地利,廢除《凡爾賽和約》,奪取生存空間,擴充領土,征服世界;並宣揚復仇主義、種族主義、民族沙文主義和反蘇反共等思想。1924年12月出獄後,他於次年重建納粹黨並成立黨衛軍(警衛旗隊)。


[編輯] 第三帝國
1933年,在壟斷資本集團和軍界支持下,納粹黨發展成為國會中的第一大黨。1月30日,希特拉出任德國總理。通過「國會縱火案」與「長刀之夜」等事件,他逐漸打擊及削弱異己黨派與黨內反對派,鞏固自身勢力。1934年8月1日,總統保羅·馮·興登堡病逝,希特拉兼任德國總統,並將總統與總理兩個職務合二為一,擁有無上的權力,可以無限期連任,並命令所有軍隊、法官以及政府官員向他宣誓效忠。作為元首和總理,他成為國家政權的單獨執掌者,即獨裁者,把軍隊和教會之外的所有政治社會機構都納粹化。在執政期間,希特拉廢止魏瑪共和國,將德國改稱為納粹德國或德意志第三帝國;並解散國會,取締其他一切政黨和團體,迫害和屠殺共產黨人、進步人士和猶太人,宣佈納粹黨和第三帝國合為一體,開始了他的獨裁之路。

在第三帝國初期階段,他的某些經濟措施一度使得德國經濟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陰影,也因此獲得低下層民眾的支持。希特拉承諾「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排與麵包」,而且他的承諾在第三帝國初期(1933年—1938年)實現了,從而使更多人擁護希特拉。所以戰後有人這樣評價他:「元首在1938年之前是偉人,1938—1940年之間是暴君,1940之後則是個徹底的瘋子。」這句話不無道理。


墨索里尼和希特拉
[編輯] 二戰
在政治體制上,希特拉領導下的第三帝國相對魏瑪共和國時期是傾向於極端民族主義的。1936年,德國與東條英機領導的日本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次年,墨索里尼領導的義大利加入了這個協定,從而形成了德、日、意三大軸心國,這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在對外進行侵略戰爭的同時,在國內希特拉實行法西斯式的一黨恐怖專政,仇視且排斥其它非納粹政黨和思想,包括共產主義。他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即為關押共產黨之用。他還鼓吹民族優越,仇視其它民族。他在國內建立衝鋒隊、黨衛軍、蓋世太保等獨立於德國國防軍之外的納粹軍事組織,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在希特拉的領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德國以及其佔領國領土上大量建造集中營,猶太人以及其他人種的遭到了空前的大屠殺。根據粗略估計,期間總共有約600萬猶太人因為希特拉的種族滅絕政策而被屠殺。

在戰爭方面,希特拉在軍事上摒棄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模式,創立了並且實踐了閃電戰、空軍支援等新型戰爭模式,改變了傳統戰爭的形式。

1936年3月,在他的指揮下德軍進入萊茵蘭非軍事區。7月,德軍伙同義大利軍隊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扶持佛郎哥取得政權。1938年3月12日,第三帝國吞併奧地利;9月,英國、法國、德國與義大利在德國慕尼黑簽定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領土蘇台德區給德國的《慕尼黑協定》。1939年3月15日,德國撕毀《慕尼黑協定》,進軍並侵佔捷克斯洛伐克。為避免蘇聯捲入戰爭,導致德國兩線作戰,希特拉邀請史達林會晤,並於同年8月23日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9月,納粹德國採取閃電戰戰術,迅速侵佔波蘭,從而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春,希特拉指揮德軍僅用6周時間打敗英法聯軍,佔領丹麥和挪威。5月開始進攻法國,並相繼攻下荷蘭、盧森堡和比利時。6月4日,英軍被迫從敦刻爾克向英國撤退。6月14日,巴黎淪陷,6月22日,法國與德國簽訂了德法停戰協定,法國投降。由希特拉制定的旨在摧毀英國的「海獅行動」於同年9月展開,不列顛空戰正式開始。德國空軍不分晝夜地對英國境內包括倫敦、考文垂在內的各大城市進行轟炸。但是在首相邱吉爾的率領下,英國成功抵制住了德國的空襲威脅。

1941年6月22日,300萬德軍在希特拉的授意下越過蘇德邊界進軍蘇聯,發動了規模空前的蘇德戰爭。希特拉曾妄圖在6-8周內打敗蘇聯。戰爭開始時,德軍連連獲勝,並迅速深入蘇聯內部。然而1941年底的莫斯科保衛戰粉碎了希特拉的閃擊戰術。同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對日本宣戰,希特拉向美國宣戰。1942年底到1943年初,22個德國陸戰師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被全殲,同時,英國將領蒙哥馬利在阿拉曼戰役中也取得勝利。1944年6月,美英盟軍在諾曼第登陸,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人民的共同打擊下,曾經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國,面臨覆滅的命運。同盟國軍隊很快在各個戰場轉入全面反攻,德軍則節節敗退。


美國報紙刊登希特拉的死訊1945年4月28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希特拉宣佈鄧尼茨海軍元帥為元首繼承人,宣傳部長戈培爾為總理繼承人,黨務部長鮑曼為黨務繼承人,並下令逮捕不忠的帝國元帥戈林和蓋世太保首領希姆萊,之前他還槍斃了企圖叛逃的衛隊長,愛娃·布勞恩的親戚菲格萊因。4月30日15時30分,希特拉與愛娃·布勞恩舉行婚禮,之後希特拉用一支7.62毫米手槍自殺,而愛娃·布勞恩則服氰化鉀自盡。1945年5月8日夜,納粹德國正式投降,德國戰敗。不久盟軍在總理府的廢墟中找到了希特拉尚未完全焚毀的屍體。
2007-10-30 9:43 am
有史以来,第三帝国恐怕是人类文明自身产生的最大灾难。在六年的时间里,它使我们这个星球上整整一个大洲成为血流 成河的战场,它象一架巨大的磨盘日夜不停地碾碎着成千上万的生命,它制造了人类所能遇到的最为广泛、最为黑暗的恐怖。毫无疑问,它的心脏和灵魂就是它的元 首——希特勒。他在第三帝国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用下面这句话来表达:没有希特勒就没有第三帝国。说得极端一些,第三帝国就是放大了的希特勒,希特勒就是缩小 了的第三帝国;或说,第三帝国就是希特勒的政治军事延伸,希特勒就是第三帝国的人格体现。我们这里的问题是,第三帝国是希特勒一手缔造的,那么希特勒又是 什么造就的呢?也就是说,人类史上这个前无古人、也许后无来者的奇特人格是由什么历史因素促成的呢?
在 历史事实的层面上我们可以追溯到多种因素:比如,在思想渊源上,我们可以寻绎到戈平瑙、张伯伦(不是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的种族主义思想、尼采的权力 意志学说和超人史观及黑格尔、特莱希克的国家至上学说对希特勒的影响;在性格气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父亲(阿洛伊斯·希特勒)刚愎冷酷的作风被他继承,也 可以找到普鲁士容克地主的专横、粗暴、傲慢、残酷、狡猾、狭隘等特点对他的感染,甚至还可以窥到长期非正常生活给他造成的一些变态心理;在个人能力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天份和长期训练使他具备了高超的演讲水平、准确的政治和军事判断力,同时引起人们兴趣的还有,似乎他天生还具有某些神秘但极有价值的直觉。
这 些社会思想、家庭风气及个人先天倾向和后天发展的因素都是形成希特勒人格的重要条件,但这些条件只不过是促成了他的主观精神世界。虽然这个主观精神世界是 相当奇怪甚至可以说有些荒诞,但在当时的德国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找出更为奇怪和荒诞的人格并不难。因此,对于第三帝国和希特勒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时代 和历史提供了一个时机让这个奇怪的主观精神世界转变为一个民族的具体实践,也就是为它提供了一整套制度和物质条件使之落实到国家生活之中。这个时机包括的 内容有:德国民族长期的极权传统和普遍的愚忠思想及其在二、三十年代迅速抬升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英法等国的姑息养奸政策和相对下降的国家力量,苏联斯大林 政权的一些错误(至少事后看来如此)的外交决策,还有非常关键的是,历史一次次给予希特勒的有利机遇。正是这些主客观条件在人类历史的这个时段出现并聚合 在一起,才造就了希特勒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人物及第三帝国,并对人类本身及其文明造成了严重的摧残。
我 们说,从历史现象上来看,希特勒的多种主观因素和历史提供给他的多种客观条件能在时空中结合在一起似乎是偶然的。因为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种条件,二十世纪 的人类史将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除了归结为天意和宿命之外,我们找不出将这么多的条件聚合在一起的必然力量。但是,这并不是说历史内部没有必然规律,实际 上,历史规律正是通过历史的偶然现象来表现自己。只不过它不是事无巨细地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超越力量,而是这些历史现象背后的趋势和方向。它并不对一个 具体的人、事件、瞬间负责,并不规定它们的面貌和状态,它甚至并不管人类较短一个时段内的所有故事和情节,它负责的是人类较长时段内(从今天人类社会的发 展速度着眼,这一时段大概要以世纪来计算)的整体趋向。有时,这个趋向一往直前地延伸自己,而在更多的时候它采取的是迂回曲折的形式。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便 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巨大曲折和倒退,但它并没能阻碍人类文明上升和发展的趋向。因此,造就希特勒的那些条件主要是历史的偶然,但它们仍然是历史必然规律完成 自己的工具和途径,仍然是漂浮在历史必然之河表面的泡沫和浮萍。
今天,第三帝国的血腥味早已散尽,人类社会的主要部分承平 已久。但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我们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历史还有可能采取第三帝国式的形式、借助希特勒式的工具,人类文明史还有可能曲折和倒退。在当今的 欧洲不还有各种面孔的新纳粹主义在兴风作浪吗?甚至还能在选举中取得较大的成就吗?世界上许多国家不还有各种各样的邪教在兴妖作怪吗?甚至还能形成相当大 的势力和规模吗?因此,警惕二十一世纪的“希特勒”出现是人类应该注意的问题。而要想阻止上个世纪的灾难重演并不是不可能的,从原则上说,人类应该清醒地 把握住历史上升的必然规律,认识到文明进步将越来越需要宽容、平等、自由,排斥专制、强权、暴力,从而制止造就希特勒的思想条件、性格条件、制度条件出 现。这也就是使历史必然规律的展开采取和平、民主的文明形式,从而使偶然的历史不是有害而是有益于仅有短暂生命的各个个体和将有长远前景的各个民族。


收錄日期: 2021-04-18 15:50: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29000051KK0460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