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何繼承儒家學說,而不繼承老庄學說

2007-10-30 2:06 am
中國人為何繼承儒家學說,而不繼承老庄學說.為什麼?

回答 (2)

2007-10-30 2:38 am
✔ 最佳答案
儒家學說和道家學說都為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時出現的顯學,都是百家之中較具義理規模的學說。

道家學說之首次應用在漢初的「無為而治」時期,而儒家學說取得其一統和獨尊之地位在漢武帝時期。由於漢初推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使漢武帝時有龐大的資源發展,於是採取了儒家中之「尊君」並發揚為「儒術」,以確立自己的君權。

期後的魏晉時期是佛教中傳的時期,道家也立了道教,於是佛老盛行一時,並漸漸溶在中國文化中,道家學說就成了佛教中傳的「消化劑」。後來到了唐朝,很多古文學者即知佛道出世,不利社會建設,於是又提倡了儒學。

到了宋明時期,由於古文運動的影響,加上文人開始體察佛老思想的不足,外族交侵的情況下更需要有一確立文統道統,增加人民民族意識的學說,於是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家學說的傳統也確立了下來。

總體來說,儒家學說成了正統除了因為歷史上君主的提倡,也因為道家思想出世無為,於解決人文社會之事實效不大,相反,儒家學說的立論本於人性,故基本上有人的地方也可以發揚儒家學說,而且因應時代的變遷,儒家學說有其進化的歷程,使其適合每個時代,而道家則沒有甚麼改變,故適應不了轉變。另外,唐朝起的科舉以儒家學說為取錄標準也有一定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道家也有其價值與影響,但其影響都主要在文學藝術,可說化在文化之中,只是其體系負擔不起成為正統文化思想所需的義理規模和實用性,所以不被正視。但其實從某方面說,它已和儒家在某些領域溶合,在暗地裏繼承下來了
2007-10-30 2:40 am
我諗...
老莊思想太出世了..無為而無不為思想太被動了
不符合現實社會需要
而且佢唔著重人與人之間關係
令人及社會不團結,對統治者不利

儒家很多思想都符合中國人情
忠悌孝恕,五倫等..
令社會結構井然有序
對上及下都有好處
而且有些儒家思想與彿教互相融和,影響
感染很多中國人思想
故一直沿用至今

略盡綿力
希望幫到你 :D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30: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29000051KK0249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