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昔日香港、香港的教育、香港的社會福利、香港的文娛康樂、香港的公共衛生和醫療…

2007-10-29 2:27 am
香港:昔日香港、香港的教育、香港的社會福利、香港的文娛康樂、香港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求其選一樣)(4000字以上可俾個網我)20點

回答 (1)

2007-11-01 7:11 am
✔ 最佳答案
香港的教育主要由香港政府的教育局管理,制度上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部份:

學前教育:透過私立的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學前兒童提供機會學習與群體相處。
九年免費教育:在全港設立官立或津貼資助學校,為適齡學童提供六年制小學及三年制初中課程。
高中及預科課程:設立兩年制高中(中四、中五),為學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設立兩年制預科課程(中六、中七),作為學生報考大學前的課程準備。
專上課程:提供各種形式的專上課程,包括工業學院、大專、大學教育。
學前教育
香港的學前教育大致可分為幼兒園和幼稚園兩種。兩者均為私立經營,有以商業化集團形式運作的幼稚園集團,也有由非牟利團體興辦的幼稚園。後者通常由教會或社會服務機構籌辦。
香港的幼兒園和幼稚園本來有不相同的服務對象:幼兒園的服務對象是未適合進入幼稚園的幼童,為家長提供托兒服務;而幼稚園的服務對象則是3至6歲的幼童,讓他們在學校環境裡學習群體相處,以及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幼稚園由教統局管理,而幼兒園則由社會福利署管理。但現在不少幼兒園都兼營幼稚園相同的業務,使6歲以下幼童都可以在幼兒園內接受教育。

九年免費教育
根據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在2002年發表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現時香港基礎教育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反思優勢,使他們能夠發揮所長。香港的基礎教育一直被批評為過份著重背誦(即所謂「填鴨式教育」),使學生在現今瞬息萬變的資訊社會中,未能好好把握社會的需求和變化,從而使香港的就業人材變得缺乏競爭力。因此,教統局希望透過課程改革,從根本改善學生的素質。
教育局制定的政策強調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為達到使學生能夠養成學會學習的能力,政府在前述的課程指引內提出了「九種共通能力」及「四個關鍵項目」兩種概念。

九種共通能力

協作能力
溝通能力
創造力
批判性思考能力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運算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研習能力

四個關鍵項目

德育及公民教育
從閱讀中學習
專題研習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小學課程(小一至小六)
小學六年免費教育於1971年推行。現時香港的小學教育分為八個學習領域及兩個學習階段。
八個學習領域分別是:

中文(包括語文課及普通話課)
英文
數學
科學教育(包含在常識科內)
科技教育(包括常識科及資訊科技)
個人、社會及人文學科(包含在常識科內)
藝術(包括音樂及視覺藝術)
體育科
兩個學習階段分別是:

第一學習階段:由小一至小三;
第二學習階段:由小四至小六;
每一個學習階段完結時,學生都要參與一個由教育局主辦的[[全港性系統評估]],評核結果讓當局瞭解學生能力上的差異。完成小學後全港學生會被教育局中央派位分派到志願的中學。

參看

課程

香港小學中國語文科課程
香港小學英語科課程
香港小學數學科課程
香港小學常識科課程

香港小學社會科課程(舊課程)
香港小學科學科課程(舊課程)
香港小學健康教育科課程(舊課程)
香港小學音樂科課程
香港小學視覺藝術科課程
香港小學體育科課程
香港小學普通話科課程
香港小學資訊科技課程
學校

本站香港初等學校條目列表

初中課程(中一至中三)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的初中教育,大部份本地主流中學名義上是英文中學,除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學等科目外,其它科目如地理、數學、歷史等,均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但實際上是奉行雙語教學,僅課本及筆記以英文編寫,上課時老師通常以廣州話講授。
1997年後,特區政府決心貫徹推行母語教學,即除英文科外,其它科目均採用以中文編寫的課本及筆記,並以廣州話講授(這個政策假定所有本地主流中學的學生的母語均為廣州話,並非真正按個別學生的母語教學,也沒有提供其他方言的教學)。但全港四百多間中學裡,其中一百多間卻可以繼續使用英語授課,這些中學通常是學生學業成績較佳的,當中甚至有一定數量是政府主辦的官立中學,由於政府的官校亦不以身作則,因此母語教學的成效一直備受質疑。母語教學的議題,至今仍具爭議性。
2005年,教育局於中學教育制度改革中再次重提學校授課語言的議題。局方考慮以學校學生成績作為參考標準,學生成績佳的學校將可選擇以英文為授課語言,而其餘亦以中文為授課語言。
而初中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除了有中國語文、英文及數學這三個主科外,還有綜合科學、歷史、中國歷史等科。

高中課程(中四、中五)
九年免費教育之後,學生需要以校內考試成績作評級,決定能否升讀高中(中四、中五)。香港的中四及中五課程,大致上會文理分科,分開文、理、商科三個主流。教授科目均以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舉行的香港中學會考考試內容為本,大多數高中學生均需要修讀至少六個科目,以符合升讀預科資格。
在修畢中四及中五課程後,所有學生均需參加香港中學會考,以決定能否升讀預科課程(中六、中七)。考試評分以最佳成績之六科計算,滿分為30分。一般將14分且中國語文和英國語文及格(第2等)視為升讀預科課程的基本條件。
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佈,2006年的報考人數是 122,078名,其中 84,087名為學校考生;37,991 名為自修生。當中符合升讀中六資格的考生有48,599名。但官立和津貼中學學位只有約25,000個,再加上私立及直資中學學位,總預科課程學額只有約32,000個,因此學位競爭非常激烈。每年放榜日,均會出現學生四處奔走尋找學位的情況。
香港中學會考成績以E級為合格,被視為中學畢業生求職時必須擁有的最低資格。考獲C級或以上,則會被視為等同英國通用教育證書普通程度(GCE O-Level)或英國中學證書(GCSE)及格。
其中以法文科比較特別,因其試卷並不是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所以撰寫,而採用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局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考試(IGCSE)的試題,所以其成績會有A*, A, B, C, D, E, F, G, G級以下則不予評級(Unclassified,簡寫作"U",俗稱「楂兜」)。

預科課程(中六、中七)
順利升讀預科課程的學生,隨即要開始準備另一個公開考試。香港的預科課程以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考試內容為本。跟高中課程一樣,學生大致上會依文、理、商科分流。學生可以因應各自的會考成績,選擇修讀AL(高級程度)或AS(高級補充程度)科目。升讀高等院校學士學位的最低資格,是4個預科科目合格,當中「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和「英語運用科」為必修科(兩科皆為AS程度),以及兩個AL程度之科目(兩個AS程度科目被視為等同一個AL程度科目)。
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佈,2007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報考人數為36,608名,當中符合升讀高等院校學士學位最低資格的考生有17,089名,但九所高等院校合共只提供約11,500個聯招課程,所以學生升讀高等院校的競爭亦相當激烈。縱然升讀高等院校的競爭亦相當激烈,但是由於香港9間高等院校均以「香港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統一收生,所以不同於會考放榜,高考放榜後學生無須四處尋找學位。考生可透過JUPAS,報讀由香港九所專上院校(即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城市大學、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及香港公開大學)所提供的學士學位課程、由香港理工大學提供的高級文憑課程及城市大學的副學士學位課程,此等課程中除公開大學的學士學位課程外,均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預科生考試後,JUPAS會通知取錄結果。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成績E級,無論AL或AS程度,均被視為等同英國通用教育證書相應程度之及格。
香港的預科教育主要由當地的中學提供,但由於預科教育亦是大專教育的預備課程,香港有不少大專院校都有開辦預科課程。當中最為知名的,是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及恆生商學書院為學校的準大學生開設的商科預科課程,兩者都有接近30年的歷史。此外,明愛徐誠斌學院、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香港專業進修學院等學校都有開辦預科課程。

高中教育改革


主條目: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
政府現時正籌劃把中四至中七的課程修改成三年的高中課程,與世界其他國家教育制度接軌。預料現時預科課程較深的部份會從新課程裡剔除。另外,中國語文、英語運用、數學科以及通識教育科會成為必修科目。為配合未來對通識教育科老師的需求,政府正計劃為有關老師提供在職培訓。
學界擔心新課程由於未必與海外中學畢業證書接軌,而國際間現時尚未有一個普遍通行的預科文憑標準,使將來學生離港升學時可能會有認受性的問題。

普通話授課學校
香港只有數間學校以普通話為主要授課語言,除英文外全用普通話教授。學校列表如下:



學校名稱
創辦年份

蘇浙小學
1953年

蘇浙公學 (部分班別除中文外全使用英文教學)
1958年

葵涌蘇浙公學
1982年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小學
1987年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
2001年

基督教臻美黃乾亨小學暨初中學校
2001年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
2002年

弘立書院
2003年
此外還有少數小學和中學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等部份科目。
參考: Wikipedia


收錄日期: 2021-04-15 19:24: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28000051KK038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