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光觸媒
特性:利用光線使觸媒產生強力氧化作用,使附著的污垢及有機物質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目前以二氧化鈦(TiO2,一種半導體)為主要材料。
運用:潔淨室內空氣、防霧、抗菌等功能。目前光觸媒研究及運用發展,以日本居多。1972年《自然》雜誌刊載第一篇有關光催化觸媒的運用,認為運用天然能源的光觸媒是一種相當環保的方式。
其中化學性質較穩定、沒有毒性的二氧化鈦,成為光觸媒材料的研究重心。
直至1990年代,光觸媒的親水性特質被發現,運用更廣。
日本運用奈米技術將二氧化鈦做成微細顆粒,並結合各種媒材,像是磁磚、不銹鋼板甚至纖維等,發展出路燈、防霧玻璃、衛浴設備等一系列光觸媒相關商品。
光觸媒的原理,簡單來說,當紫外線照射到光觸媒表面時,氧氣及水分會轉換成極具活性的氫氧自由基,並產生強烈的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將附著在表面上的污垢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此外,光觸媒還具有高親水性的自潔(自我潔淨)作用,當光觸媒吸收光源後,附著在表面的水分會變成超親水性的水膜,如同一層透明保護層,水分及污垢不易凝結沾附在表面上,除了防霧之外,也可常保清潔。一般運用在汽車後照鏡、公路路燈及建築物外牆。
所謂抗菌馬桶,也是利用光觸媒這種容易清洗、細菌不會殘留表面的特性。日本將光觸媒磁磚運用在講求無菌的醫院手術室,除能減少細菌數目、避免增加手術時的感染機會,也可以維持清潔並減少清洗次數,負責光觸媒開發研究,工研院化工所博士黃淑娟提到。
運用在空氣清淨方面,光觸媒濾網可以吸附低濃度的甲醛及一氧化氮等有害氣體,並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及水,減少病態大廈症候群的產生(研究發現,甲醛濃度達1PPM時,容易造成噁心、頭暈等病態大廈症候群症狀)。
然而,問題在於,目前國際上仍未有公認的光觸媒統一規格及檢測標準,到底光觸媒商品是真是假,可以達到多少效果,實難分辨,消費者只能自求多福。
「光觸媒確實有抗菌效果,但不像廣告宣稱的那麼好,」一位研究光觸媒的學者私下表示。
影響光觸媒效率的因素很多,如材料選擇、分散技術、光源等,缺少任一環節,都會影響抗菌結果。
譬如光觸媒用的二氧化鈦以銳鈦礦(Anatase)效果最好,但價格也高。一般用在防曬化妝品及白色顏料中的金紅石礦二氧化鈦(Rutile)價格便宜,「但沒有光觸媒效果,」逢甲大學奈米中心主任蔡宜壽表示。
材料分散技術不成熟,光觸媒粒子分布不均勻,或是固化技術差,光觸媒難以附著在表面或牆壁上,可作用的光觸媒變少,抗菌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就像泡牛奶一樣,光觸媒粒子要完全均勻不結塊,才不會影響效果,」擅長材料分散技術的蔡宜壽認為,未來還有努力的空間。
且光觸媒的限制是,它不會主動去捕捉空氣中的粒子,一定要細菌或有機物質接觸到表面才能作用分解。
最重要的是,紫外線光是點燃光觸媒反應的發電廠,「不需用光就可以作用,那是騙人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目前光觸媒的技術,需要波長約300~400nm的紫外線才能作用,室內光源只有千分之一,「微弱光的環境還是不足,」黃淑娟博士表示,曾有人嘗試利用可見光做試驗,但可見光的效果僅能達到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未來希望有更大突破。
但這樣的紫外線光對人體有害,使用時應避開人群。「因此光觸媒通常放在浴室、廁所或室外較多,可以在沒有人的時候進行紫外光照射,」擔任多家醫療院所感染顧問,衛生署基隆醫院院內感染管制委員會顧問林金絲醫師說。
二氧化鈦本身並無毒性,但另一個問題是,光觸媒的極微小顆粒會不會造成過敏現象?「曾有研究報導奈米微粒因分子過小,容易被吸入肺部造成過敏,」顧洋教授指出,光觸媒運用在工業衛生上,用來處理空氣污染、水污染等效果不錯,但都在無人的密閉空間情況下,若是在居家使用,實在很難評估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光觸媒專家提供簡單的化學試驗,幫助你分辨光觸媒真偽。
你可以到原料行購買甲基藍溶液,把光觸媒噴在裡面,若是真正的光觸媒,水溶液會從藍色變為透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