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

2007-10-28 4:50 am
學習普通話有d咩重要性?

多謝幫忙
感謝!

回答 (3)

2007-10-28 5:33 am
✔ 最佳答案
現代標準漢語,即普通話(中國大陸、港澳)、國語(臺灣)、華語(東南亞),是指現當代於漢語主要流傳地區被當成漢語標準音的漢語口音,廣泛應用於中國大陸、臺灣、港澳及海外華文社會。這些標準語均以北京話為基準音,以漢語北方話為基礎。

普通話、國語、華語,三者在語音、辭彙、語法上有著一定的區別。基於中立和政治正確的原則,本文以標準語而非這三個詞的某一個來指代現代漢語標準語。

歷史沿革與地位
[編輯]
1949以前
參見:國語、現代漢語標準語發展史

現代漢語標準語繼承於始於北宋、定命於元明的「官話」體系。
1909年,清政府設立了「國語編審委員會」,將當時通用的官話正式命名為國語。這是漢語標準語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新老國音
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漢語標準語推動計劃被重新進行。1913年的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了史稱老國音的「國音」系統,它的特點是「京音為主,兼顧南北」,具有入聲。「統一會」還制定了注音字母第一式。
此後,「國音」在中國全國範圍內推行。到了1924年—1926年,增修國音字典委員會將國音修訂為「以北京的普通讀法為標準」,即新國音。
「國語」的定形
1932年5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正式公佈並出版以新國音為準《國音常用字彙》,這代表著現代漢語標準語第一個系統--國語系統的正式成形。1932年-1949年以來的國語廣播,基本上都都採取了以《國音常用字彙》為基準的形式,各地的漢語標準語是一致的。
1949年以後的國語系統、普通話系統、華語系統,均緣於這個時期的國語系統。
[編輯]
1949年以後
1949年之後,臺灣和中國大陸的漢語標準語(分別為國語系統和普通話系統)沿不同的軌跡發展。此外,在東南亞等華人地區,有源於國語系統的華語系統。

國語系統:
臺灣於1945年至戒嚴結束,一直以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國語發音作為漢語標準語,儘管臺灣大多數人的國語發音與這種「標準音」有著明顯的區別。戒嚴結束後,臺灣大多數人的國語發音已被臺灣主流社會所接受,被稱為台式國語,而自中國大陸帶來的不帶「臺灣味」的「標準」國語發音(如鄧麗君的發音)則不在臺灣青年人中流行,成為了「老派國語」。
普通話系統:
中國大陸於1955年開始,用普通話來稱呼漢語標準語。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機構的解釋,「普通」二字的涵義是「普遍」和「共通」,不稱為「國語」是對少數民族語言的尊重。普通話仍以北京音為基礎,與(老派)國語相比,在單字的發音上幾乎相同,但在聽感(涉及到語調等)、辭彙上又有不同。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各時期普通話的特點亦有所變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普通話和國語已有一定的區別,到了現在,普通話和台式國語的差別已經相當明顯了。
華語系統:
在東南亞華人社區里,華語是漢語的意思,但實際上,華語往往特指漢語標準語,而不指東南亞華人最常見的母語-幾種漢語南方方言。東南亞華語的標準語大致繼承了老派國語-普通話的體系,但是日常生活中人們的發音、辭彙甚至語法往往帶受母語方言和非漢語的影響,與普通話、國語有一定的差別。
[編輯]
地位
[編輯]
政治地位
普通話和國語分別是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官方語言,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在大陸,「推廣普通話」被作為重要的政策之一,甚至寫入了憲法;方言的使用則受到了限制。在臺灣,也曾有過強制推廣國語、限制方言的政策,但現在已不施行。

在新加坡,李光耀政府鼓勵人民使用華語溝通(說華語運動),當地電視台在播放閩語電視劇時會先配上華語對白。
2007-10-28 8:23 am
普通話的重要性:
1.聲調
2.拼音
3.說話時的高低音調
*多聽聽北京的國語, 因為是國際標準的, 不鼓勵效法臺灣的。
參考: myself
2007-10-28 5:19 am
最重要多d聽人講普通話.....總有睇多d普通話的劇集啦!!
參考: 我諗既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12: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27000051KK045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