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42年) 的原因眾多, 先試從遠因和近因兩方面來析述:
遠因方面
首先, 中國與英國有著天壤之別的外交觀念. 中國自秦漢以來, 一直視之為天朝大國, 無論地利抑或人和方面都盡善盡美, 並以其民風物阜, 地大物博自豪, 而且對於對外貿易. 一切都視之為朝貢貿易, 並沒有所謂的對等外交, 對歐洲諸國都稱之為夷人, 可是, 英國人長期與清廷的接觸, 雙方的矛盾和分歧便越深. 而且, 英國人十分重視平等貿易, 他們把貿易當作互惠互利, 不認同單向貿易, 加上英國人經歷工業革命後, 經濟飛黃騰達, 為了尋找原料和擴展實力以視威望, 紛紛努力尋找殖民地, 再加上英國是當時歐洲的大國, 對於中國人的蔑視, 自然深感不滿, 紛紛派使節來華, 要求改善兩國的外交和貿易關係. 然而, 在乾隆五十八年, 嘉慶二十一年, 道光十三年和道光十六年, 英國分別派馬嘎爾尼、亞美士德、律勞卑、查理義律四位使者領事等來華協商, 但都失敗而回, 這使英國知道只有訴諸武力才能解決問題.
而且, 清中葉以來, 鴉片不斷流入, 幾乎與白銀外流成正比, 當時官員智慧未開, 誤以為所有白銀外流的原因都是鴉片貿易, 所以紛紛禁煙, 其實, 據學者林滿紅指出, 當時白銀外流, 其實還與中國茶葉出口的升降, 世界貨幣數量減少, 未足成色的外國貨幣如西班牙鷹洋幣與白銀兌換等因素有關. 可是, 他們未能意識到這些理論, 於是紛紛提倡禁煙, 其中林則徐堅決禁菸, 使中英貿易關係甚差, 林則徐對於鴉片的貽害便力斥說: ''數十年後, 幾無可以禦敵之兵, 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於是上書於道光皇帝(清宣宗), 中英戰爭一觸即發.
加上, 在法律方面, 中國慣行連坐法, 一人犯罪, 誅及家人, 疑犯根本沒有餘地自辯, 例如林則徐說: ''貨沒盡官, 人即正法'', 剝削人權. 而英國則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司法程序, 犯人如果犯案, 要由原告提出證據證明被告有罪才定罪, 重視人權, 可是外國人在中國犯法, 理應援引中國法律審判, 可是, 查理義律在林維喜案中私自開庭審訊, 輕判那名打死林維喜的英國水手, 未免蔑視中國的司法權, 所以中英兩國的法律觀念亦是戰爭的因素.
最後, 中英鴉片貿易的分歧, 亦是戰爭的遠因. 英國為了圖利及彌補在對華茶葉貿易的逆差, 於是在印度私自種植鴉片, 走私入清境, 清人吸食鴉片蔚成風氣, 不但損害國民健康, 更對作戰的能力大大削弱, 而且朝廷官員勾結東印度公司的經理, 又私自吸食, 對社會風俗構成敗壞, 清方不得不作出禁煙行動, 中英戰爭隨即爆發.
近因方面 (林維喜案)
道光十九年七月, 一名英國水手在九龍尖沙咀打死村民林維喜, 清方官員亞要求處理事件, 但是英方插手, 任由查理義律自行輕判了事, 因而林則徐下令將英人逐出清境, 查理義律便率領英商到一艘英艦上, 致函給外相巴麥尊 (Palmerstone, 英譯帕麥斯頓), 當時英國投票, 以271對262勝數出兵中國.
2. 我認為禁煙是最關鍵的因素
因為清朝禁煙對英國人來說是剝削他們的利益, 企圖把他們趕上絕路, 而林維喜案將中英多年來的積怨表面化出來, 只是戰爭的催化劑, 加上查理義律態度強硬, 他提倡出兵, 使英人紛紛響應, 即使清朝肯妥協讓鴉片流入, 但是鴉片的貽害便更深, 作為一位愛國愛民的林則徐, 其禁煙是合理的. 所以, 鴉片戰爭的爆發是遲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