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鴉片戰爭的兩個問題

2007-10-28 12:35 am
1. 鴉片戰爭有咩因素導致?
2. 你認為那個因素係最有影響力?

不要點列式,請用完整文字作答。

回答 (4)

2007-10-29 10:39 pm
✔ 最佳答案
1.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42年) 的原因眾多, 先試從遠因和近因兩方面來析述:

遠因方面

首先, 中國與英國有著天壤之別的外交觀念. 中國自秦漢以來, 一直視之為天朝大國, 無論地利抑或人和方面都盡善盡美, 並以其民風物阜, 地大物博自豪, 而且對於對外貿易. 一切都視之為朝貢貿易, 並沒有所謂的對等外交, 對歐洲諸國都稱之為夷人, 可是, 英國人長期與清廷的接觸, 雙方的矛盾和分歧便越深. 而且, 英國人十分重視平等貿易, 他們把貿易當作互惠互利, 不認同單向貿易, 加上英國人經歷工業革命後, 經濟飛黃騰達, 為了尋找原料和擴展實力以視威望, 紛紛努力尋找殖民地, 再加上英國是當時歐洲的大國, 對於中國人的蔑視, 自然深感不滿, 紛紛派使節來華, 要求改善兩國的外交和貿易關係. 然而, 在乾隆五十八年, 嘉慶二十一年, 道光十三年和道光十六年, 英國分別派馬嘎爾尼、亞美士德、律勞卑、查理義律四位使者領事等來華協商, 但都失敗而回, 這使英國知道只有訴諸武力才能解決問題.

而且, 清中葉以來, 鴉片不斷流入, 幾乎與白銀外流成正比, 當時官員智慧未開, 誤以為所有白銀外流的原因都是鴉片貿易, 所以紛紛禁煙, 其實, 據學者林滿紅指出, 當時白銀外流, 其實還與中國茶葉出口的升降, 世界貨幣數量減少, 未足成色的外國貨幣如西班牙鷹洋幣與白銀兌換等因素有關. 可是, 他們未能意識到這些理論, 於是紛紛提倡禁煙, 其中林則徐堅決禁菸, 使中英貿易關係甚差, 林則徐對於鴉片的貽害便力斥說: ''數十年後, 幾無可以禦敵之兵, 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於是上書於道光皇帝(清宣宗), 中英戰爭一觸即發.

加上, 在法律方面, 中國慣行連坐法, 一人犯罪, 誅及家人, 疑犯根本沒有餘地自辯, 例如林則徐說: ''貨沒盡官, 人即正法'', 剝削人權. 而英國則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司法程序, 犯人如果犯案, 要由原告提出證據證明被告有罪才定罪, 重視人權, 可是外國人在中國犯法, 理應援引中國法律審判, 可是, 查理義律在林維喜案中私自開庭審訊, 輕判那名打死林維喜的英國水手, 未免蔑視中國的司法權, 所以中英兩國的法律觀念亦是戰爭的因素.

最後, 中英鴉片貿易的分歧, 亦是戰爭的遠因. 英國為了圖利及彌補在對華茶葉貿易的逆差, 於是在印度私自種植鴉片, 走私入清境, 清人吸食鴉片蔚成風氣, 不但損害國民健康, 更對作戰的能力大大削弱, 而且朝廷官員勾結東印度公司的經理, 又私自吸食, 對社會風俗構成敗壞, 清方不得不作出禁煙行動, 中英戰爭隨即爆發.

近因方面 (林維喜案)

道光十九年七月, 一名英國水手在九龍尖沙咀打死村民林維喜, 清方官員亞要求處理事件, 但是英方插手, 任由查理義律自行輕判了事, 因而林則徐下令將英人逐出清境, 查理義律便率領英商到一艘英艦上, 致函給外相巴麥尊 (Palmerstone, 英譯帕麥斯頓), 當時英國投票, 以271對262勝數出兵中國.

2. 我認為禁煙是最關鍵的因素

因為清朝禁煙對英國人來說是剝削他們的利益, 企圖把他們趕上絕路, 而林維喜案將中英多年來的積怨表面化出來, 只是戰爭的催化劑, 加上查理義律態度強硬, 他提倡出兵, 使英人紛紛響應, 即使清朝肯妥協讓鴉片流入, 但是鴉片的貽害便更深, 作為一位愛國愛民的林則徐, 其禁煙是合理的. 所以, 鴉片戰爭的爆發是遲早的問題.
參考: me
2007-10-28 7:08 pm
國近代史是從這場戰爭開始的。

中國五千年來閉關自守,生活自給自足,一直以來與西方的經濟交易,只視為對外人施予恩賜」。自「鴉片戰爭」後,中國被遠來的英軍驚醒了。醒後的中國,驚覺自己面對著一個自己不認識的世界,要處理一個自己不能控制的局面,這就是西方的船堅炮利和無可抗禦的國力,只感到徬徨和無奈。中國民眾有一味迷幻於鴉片的,有沉溺於紙醉金迷的,有媚洋取利的,有力主抗敵的,有奮身救國的……鴉片戰爭自此打開了中國歷史的新一頁。

鴉片戰爭」前,英國在對華貿易一直有大量逆差。為了抵償巨額的貿易逆差,英國不惜從事可恥的「鴉片」貿易。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每年輸入中國的鴉片一般不超過二百箱;六十年代以後上升到一千箱;1786年達二千箱。19世紀後,增長更加迅速。1800至1801年,為四千五百七十箱;1830至1831年,驟增至二萬一千八百四十九箱;1838至1839年,竟高達三萬五千箱。除英國外,法、美、俄等國也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戰爭」後,鴉片貿易雖未合法化,但實際上獲默許,免徵稅收,大量輸入。第二次「鴉片戰爭」使清政府被迫准許「鴉片」貿易「合法化」,納稅後即可正式進口。鴉片貿易使白銀源源不斷流往國外,造成白銀短缺。

鴉片大量流入中國,造成了巨大災難。吸食成癮者,身體逐漸虛弱,精力耗散,精神委靡,久成廢人,錢財耗盡,往往還禍及家人鄰里。鴉片貿易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鴉片戰爭」前十年,總數高達七千至八千萬兩。這造成銀荒,國家財政更趨拮据,百姓生活更加惡化。「鴉片」還侵蝕清朝的國家機關,嚴重威脅清朝的統治。綠營、八旗的官兵,有不少手持煙槍,吞雲吐霧,軍隊戰鬥力愈形下降。鴉片走私中的行賄受賄,使清朝的吏治更加敗壞。正如林則徐所說,如果不重視鴉片問題,數十年後,中國就會沒有可以抵抗外敵的士兵,也沒有用來發餉的白銀。
2007-10-28 12:56 am
「鴉片戰爭」前,英國在對華貿易一直有大量逆差。為了抵償巨額的貿易逆差,英國不惜從事可恥的「鴉片」貿易。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每年輸入中國的鴉片一般不超過二百箱;六十年代以後上升到一千箱;1786年達二千箱。19世紀後,增長更加迅速。1800至1801年,為四千五百七十箱;1830至1831年,驟增至二萬一千八百四十九箱;1838至1839年,竟高達三萬五千箱。除英國外,法、美、俄等國也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戰爭」後,鴉片貿易雖未合法化,但實際上獲默許,免徵稅收,大量輸入。第二次「鴉片戰爭」使清政府被迫准許「鴉片」貿易「合法化」,納稅後即可正式進口。鴉片貿易使白銀源源不斷流往國外,造成白銀短缺。




東印度公司的鴉片倉庫
2007-10-28 12:40 am
1. 清朝自康熙以來一直收緊外貿政策,僅允准番商「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廷進一步限制外人來華貿易,批准兩廣總督提出的《防範外夷規條》,嚴限制外人來華貿易外。更規定武器、米糧、硝磺、鐵鍋、廢鐵和各種鐵器不准出口。蠶絲、綢緞也有出口數量規定。正是這種保守的閉關鎖國的政策埋下了中英兩國衝突的遠因。

由於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呢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中英貿易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入超)。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銀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人利潤受損。

為了擺脫貿易逆差,英國從其殖民地印度走私鴉片來華。由於吸食鴉片會上癮,故中國歷代亦嚴格控制其入口。清廷於雍正年間已明令禁煙。但鴉片販子不顧禁令,賄賂清廷官吏,勾結國人,在廣州對出的零丁洋利用特製快艇進行鴉片武裝走私。由於走私鴉片利潤甚豐,鴉片走私來華日益嚴重,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四千餘箱,到道光十八年(1839年)間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令英國出超,並反使中國入超。

「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六百萬兩,令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出現通貨膨脹,令清廷財政枯竭,國庫空虛。鴉片貿易嚴重更敗壞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時更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

由於鴉片的危害日趨嚴重,使得朝野上下,禁鴉片的呼聲日趨高漲。1838年底,清朝道光帝頒佈禁煙命,並派欽差大臣湖廣總督林則徐前往廣州負責執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將大部分法律上屬於英國人的鴉片庫存全部銷毀。

1839年7月,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兇手,義律卻自己輕判了事。此事因而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8月初,中國禁煙消息傳至英國,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下,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 "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引起我國臣民與該國通商關系中斷,朕已極嚴重注意,並將繼續注意這一影嚮我國臣民利益與王室尊嚴的事件。"

10月1日,英國內閣以商務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脅為理由,作出「派遣艦隊去中國海」的決定,雖然依據中國法律英國人無權在中國領土上存放鴉片。1840年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侵華英軍總司令。4月,英國議會正式通過發動戰爭的決議案,派兵侵略中國。同年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的機動艦隊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海面,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英國出兵的深層原因據羅茲·墨菲的分析,則是為了擁有與巨大的中國市場自由貿易的機會,從而能夠直接進入中國市場。並且希望清朝政府能夠承認英國是平等國家。而中國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態度,使英國無法容忍遭受輕視或忽視和遭受排擠,中國的態度在當時已經進入近代世界的國際社會中顯得格格不入。英國將中國的拒絕看作是落後的表現,而部分西方人也有一種必要時訴諸武力把中國推向近代世界的使命感,認為這對雙方都會帶來利益。正是雙方的自大,導致了正面衝突的爆發。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57: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27000051KK029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