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人爲何探月?怎麽探月?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杰、總設計師孫家棟、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就此接受媒體采訪,披露出“嫦娥”工程一些台前幕後的故事——
歐陽自遠:半克月球樣品起步月球研究
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回憶說,其實早在一九七八年,美國總統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送給中國政府一克月球樣品,中國科學院就曾組織全國力量對樣品的一半進行初步研究,同時還利用月球隕石和其他途徑開展相應研究。
一九九四年之後,中國科學家又對中國開展月球探測的必要性、可行性、國外發展綜合研究、中國月球探測的發展戰略與規劃、第一階段月球探測的科學目標、有效載荷配置、深空探測規劃與科學目標等方面做了綜合分析與系統研究,取得比較扎實的成果。
一九九四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啓動實施,當時要在“長征二號E”基礎上發展載人航天用的“長征二號F”火箭,但該火箭首次發射什麽載荷引起討論,有人提議發射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幷提出一個簡易的月球探測方案。最後這個方案未能實現,主要原因是對月球探測尚未提出一個完整的發展規劃,缺乏長期和有深度的科學探測目標,同時,當年航天基礎也不像今天這樣扎實。
“我們從這次經歷中開始全面思考如何開闢中國航天活動的新領域。”歐陽自遠希望,中國月球探測起步晚,但起點要高;既與國際接軌,又緊密結合國情;既重點突破,又持續發展;既有特色,又有創新。
孫家棟:探月是深空探測的必然選擇
繞月探測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曾參與“兩彈一星”的研製工作,他認爲,中國目前已具備拓展航天活動領域的基本條件和需求,開展以月球探測爲起點的深空探測是必然選擇。
“過去我們的航天活動都是圍繞地球做文章,現在月球探測拉開了中國深空探測的帷幕。”孫家棟說,國家决定上馬月球探測工程,用最少的投資,在最快的時間裏,“快、好、省”地獲得月球探測第一手資料,將爲後續更加深入的探測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隨著月球探測各期工程的分步實施,中國將逐步突破繞月探測關鍵技術、月球軟著陸及自動巡視勘察技術、月球自動采樣及地月往返技術,研製和發射月球探測衛星、月球軟著陸器和月球車、月球采樣返回器,建立幷逐步健全月球探測航天工程系統,爲未來的深空探測活動奠定技術基礎。
這位資深航天專家表示,開展月球探測工程,是中國啓動深空探索活動的一條可行、便捷之路。“我們一定能够圓滿完成‘繞、落、回’各個階段的月球探測任務,爲中國乃至整個人類積累一筆寶貴的財富。”
欒恩杰:中國探月“三步走”
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杰表示,考慮到中國科技水平、綜合國力和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二0二0年或稍後一個時期,中國探月球以無人探測爲主,分三個階段實施,分別實現繞月探測、月面軟著陸探測與月面巡視勘察、采樣返回等。
他說,目前啓動實施的繞月探測工程,是中國探月“嫦娥”工程的第一步,國家十四億元人民幣的投入已經到位,按計劃,二00七年之前,中國將發射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實現繞月探測。
這一步科學目標的重點爲月球三維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質類型的全球含量與分布特點、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間環境探測。其工程核心是實現從地球走向月球。
中國將充分利用中國現有成熟航天技術,研製和發射月球探測衛星,突破地月飛行、遠距離測控和通信、繞月飛行、月球遙測與分析等技術,建立月球探測航天工程初步系統。
探月“嫦娥”工程的第二步、第三步工作,正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進行充分論證。欒恩杰透露,目前,第一步繞月探測工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各級研製隊伍已基本建立,各系統研製工作取得較大進展。
嫦娥工程有不少“南京製造”
在談到嫦娥工程中南京專家的工作時,歐陽院士首先提到了紫金山天文臺,因爲他們完成了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在2007年即將發射的繞月衛星上,負責探測月球表面的“伽馬射綫譜儀”就是紫台專家智慧和心血的産物。記者從紫台獲悉,負責該項工作的空間天文研究室從2001年就開始研製,譜儀的口徑約爲20厘米,長約40厘米,重約30公斤,看上去似乎更像個天文望遠鏡。這個儀器體積雖小但本事巨大,它是專門用于采集人們肉眼看不見的、來自月球的伽馬射綫,由于月球土壤中不同的元素會發生各種核反應,産生不同特徵的伽馬射綫,這種射綫猶如元素的身份證,人們可以通過對伽馬射綫的研究,確認不同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歐陽院士說,届時在探月衛星上,它和X射綫譜儀、光學成像儀等儀器協同工作,月球土壤中的各種元素就能“一覽無餘”。届時我們將探測月球上共14種土壤重要元素,繪製出他們具體分布圖。
探月衛星發射,至關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安全準備的軌道,月球距離地球的距離遙遠,軌道的細微偏差都可能導致發射的重大失誤,而南京大學天文系的專家就參與探月衛星飛行軌道的計算工作,軌道的好壞是相當關鍵的。
登月宇航員將有那些要求?
在中國人實現飛天夢想之後,中國科學家正籌劃在2020—2025年使“嫦娥奔月”的神話成真。那麽相比遨游太空,登月的宇航員將有那些更多的要求呢?歐陽院士表示,其實登月的宇航員的基本要求和現在宇航員是一致的,因爲在太空和在月球都是處于失重狀態,所以對于宇航員的基本素質和訓練項目不會太大出入。歐陽院士自信的表示,其實讓現在中國訓練的宇航員完全能够勝任登月的要求。只不過登陸月球的宇航員要機上對月球環境的適應訓練和對月球基本知識的掌握。不過從地球和月球間來回一趟就得要2個禮拜,加上在月球上時間就更長了,届時在選拔中航天員的心理素質就顯得尤爲重要。
繞月衛星已基本研製就緒
實現嫦娥工程我們面臨著那麽技術難關?歐陽院士坦言,我們需要攻克的科技難關實在太多,由于探月工程對于我們而言是白手起家,一些難題是預計之內的,但還有很多意想之外的問題冒出來,“2005年是探月工程的問題暴露年,也是質量保障年”,歐陽院士說,專家正通過各種嚴格的試驗使得一期探月計劃中的各種問題暴露出來,一步步加以解决,在今年使得各項技術要求指標穩定下來,爲2007年的發射做準備。
歐陽院士舉了個例子,對于届時探月之路的遙遠距離,而目前我國的目前的測控系統目力難及,會出現幾公里的誤差,這對于探月飛行可是致命傷,爲此我國特意增加了一套測控系統,將在探月衛星遠程監控中大顯身手,爲此專家特意在北京雲南兩地分別裝上了兩個分別架起了長大40和50米的“巨無霸”測控天綫。歐陽院士還透露,探月一期工程的各項科研任務其實在3—4年前就已經布置完畢,目前各項器件的生産已基本就緒。嫦娥工程的第二期工程要實現探測器登陸,歐陽院士告訴記者,對于其軌道設計、機器人的降落、導航和工作等技術難題,現在正逐步被理順幷加以克服。
我國的月球基地會是啥模樣?
20年後我國如果實現了載人登月,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在月球建立自己基地。這個基地會是啥模樣?解釋月球基地是多國共建還是我國自行建設?歐陽院士解釋到,現在就定具體怎麽建還有點爲時過早,畢竟還有20多年的時間,國際形勢和各方面情况都隨時會有變化。他分析了兩種趨勢,一種是由于建設月球基地耗資巨大,所以實行國際合作共建的方式,届時采用大量的機器人工作,而科學家在地球上控制,也可能是短期有人照料,中國一定會積極這種國際合作中參與承擔責任。而另一種可能是各國各搞各的,其中也許有雙邊的合作,但月球基地的建設和我們所設想的月球移民完全不是一回事。
歐陽院士告訴記者,我國建立月球基地還停留在設想階段,但無能將來以什麽形式建,月球上地形複雜,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是首要問題。比如外國有科學家設想在月球的南極建造一個月球基地,因爲在那裏可以終年沐浴陽光,可以利用大量的太陽能,但這就要求這個基地必須建設在基地的在山頂上,同時由于地處極地,太陽照射的角度是水平的,太陽能的能量就不及赤道上的多,這樣看來任何一個基地位置的選擇都是利弊互現。
我國探月起點時間都有考究
目前,2007年將發射探月衛星,邁出嫦娥工程的第一步。歐陽院士介紹,目前的發射基地已經確定在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因爲發射繞月衛星,其緯度是越南越好,所以在我國幾大衛星發射基地中最南的西昌成了最佳的選擇。
相對發射基地的選擇,發射時間的要求更加苛刻,因爲一個月內只有一天可以發射,而這一天中又只有半個小時合適,在2007年只有7—8個月時間是適合發射的,這樣一樣發射繞月衛星的時間只有4個小時,如果萬一天氣狀况糟糕而錯失發射良機,就得再等上一個月。爲了確保發射一次成功,專家搞了個發射的“提前量”,届時衛星發射時間將在最佳時機基礎上提前三天,在天氣良好狀况下先上天繞地飛行,一直繞行兩天轉到最佳時機,然後加足“馬力”一飛沖天奔向月球,届時地面的惡劣天氣對它“鞭長莫及”,不會有影響了。至于2007年的發射時間,歐陽院士還表示自己已經“心裏有數”,但出于保密無法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