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7/Cscr-featured.svg/16px-Cscr-featured.svg.png
座標: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a/Erioll_world.svg/18px-Erioll_world.svg.png
北緯22度10分00秒,東經113度34分00秒22.1666666667;113.566666667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Regiã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
da República Popular da China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3/Flag_of_Macau.svg/125px-Flag_of_Macau.svg.png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3/COA_of_Macao.svg/110px-COA_of_Macao.svg.png
區旗
區徽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c/LocationMacau.png
面積
土地面積:28.6km²(2006年底)[1]
海域面積:未明確劃定「海域管理界線」
水域率:0%
海岸線:44km [2]
時區
UTC+8(東八區)
人民生活
官方語言
中文(粵語)、葡萄牙語[3][4]
人口
總人口:超過520,000人(2007年)[5]
人口密度:約17,952人/km²(2006年底)[1]
民族
華人97%、葡萄牙人(包括在澳門土生土長的葡人)及其他外國人則佔3%[5]
政治文化
適用憲法
《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法律制度
大陸法
政府首腦
行政長官:何厚鏵
主要節慶
特區成立紀念日:12月20日(1999年)
經濟
貨幣單位
澳門幣(Patacas)、大部份店舖亦接受港幣,遊客區也接受人民幣
GDP
$1,143.6億澳門幣[6](列第139位)
人均GDP
$227,508澳門幣[6]
HDI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3/Straight_Line_Steady.svg/10px-Straight_Line_Steady.svg.png
0.909 [7](高,2006年列第25位)
其他資料
市花
毛稔[8]
地標
大三巴牌坊
地區代碼
MAC
頂級域名
.mo
國際電話區號
853
澳門全圖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b/Mo_map.PNG/300px-Mo_map.PNG
澳門(收聽:普通話讀音、粵語發音、葡萄牙語發音),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轄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位處珠江口以西,由澳門半島、氹仔、路環以及路氹城四個部份所組成。其中澳門半島北面與中國大陸連接,而氹仔和路環本是兩個分離的離島,但後期填海工程把兩離島完全連接,兩離島之間填海得出的地段稱為路氹城。東面與香港相距30公里。
澳門自秦朝起已為中原領土,從明朝開始被葡萄牙人逐漸侵佔。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永駐管理」之地[9],也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地[10]。1980年代中葡兩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正式簽署《中葡聯合聲明》,定於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結束對澳門的統治,主權移交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承諾向澳門實行一國兩制,而且保障澳門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11]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9/Portal.svg/32px-Portal.svg.png
澳門主題首頁
目錄[隱藏]
1 歷史
2 政治
2.1 行政
2.2 立法
2.3 對外事務
2.4 姊妹城市
3 法律
4 行政區劃
5 地理
5.1 自然生態
5.2 氣候
6 經濟
6.1 旅遊博彩業
6.2 工商業
6.3 通訊及郵政
7 人口
7.1 人口分佈
7.2 語言文字
7.3 宗教
8 教育
9 交通
9.1 陸路交通
9.2 水路交通
9.3 航空交通
10 文化與節日
10.1 文化遺產
10.2 地方特色
10.3 創意工業
10.4 主辦盛事
10.5 節假日
11 國際排名
12 參看
13 注釋及參考資料
14 外部連接
[編輯] 歷史
主條目:澳門歷史
自古以來,澳門一直是中華民族居住之地,古稱濠鏡澳,與香山的歷史關係極其密切。[12]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粵海嶼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約公元前3世紀),澳門就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地的番禺縣。到晉朝咸和6年(公元331年),澳門隨香山屬東官郡地。而其後隋朝開皇10年(公元590年),香山由東官郡改屬寶安縣地。自南宋開始,澳門屬香山縣。據史料記載,宋末名將張世傑與軍隊曾在此一帶駐紮;宋幼主趙昺於1279年在澳門海域裏淹死。[13] 早期在澳門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魚與務農種植為生。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8/Saopaulo.jpg/200px-Saopaulo.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19世紀畫家錢納利筆下的聖保祿學院
澳門在明代史書中記載稱為「蠔鏡」(濠鏡),澳門當時是葡萄牙與中國貿易的主要補給港口。葡萄牙人佔領後,問當地人這裡的地名。因在媽閣廟旁,當地人便回答「媽閣」,於是澳門便被命名為「Macau」[14](「媽閣」葡萄牙語的譯音)。原屬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1557年,葡萄牙人向當時明政府取得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15]最初由果亞親王管轄,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1640年當葡萄牙擺脫西班牙統治後,因澳門未曾投降於西班牙,於是被授「天主之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稱號。[16]
澳門歷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馳名於世,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中在地區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亦曾在世界經濟的運轉中發揮重大作用。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 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宣佈澳門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國交澳門地租。1851年,葡萄牙佔領氹仔。1864年,葡萄牙再佔領路環。1883年,葡萄牙再佔領望廈、青洲。1887年,當時的葡萄牙政府方使清政府先後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規定「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區治理它處無異」。[17] 1896年,葡萄牙企圖再佔領附近的大小橫琴島,但不成功。1908年,葡萄牙要求展界,並劃定澳門的界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葡萄牙屬中立國,沒有被日本佔領。1955年,葡萄牙頒佈了《澳門海外省組織法》. 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確定澳門為旅遊區,特准設賭。同年11月澳門政府頒佈《承投賭博娛樂章程》。在1974年澳門首條陸路連接工具──澳氹大橋落成啟用前,民間或運輸往來兩離島和灣仔皆用船隻,曾有航班設立。
葡萄牙人在澳門一直擁有特權或特殊地位,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滿;從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殺害亞馬留總督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學校事件而觸發「一二·三事件」,顯示民間對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一直深感不滿。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的領土。[17] 中葡兩國政府於1986年開始為澳門問題展開合共四輪談判並於1987年4月13日,兩國總理在北京簽訂《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合聲明說,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18]。而1993年3月31日於北京,由全國人大通過並經當時國家主席江澤民頒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共九章145條目另加三附件)成為相當於澳門的「憲法」。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澳門新口岸交接儀式會場(已清拆,現分別改建為「文化中心廣場」及「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由中、葡兩國元首見證與澳門第127任總督韋奇立和第1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交接澳門政權,翌日早上澳門群眾歡迎駐澳門解放軍之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詳見澳門政權移交。
「回歸」後,澳門在幫會活動被肅清和博彩業結束獨家經營,以及中央政府放寬內地居民赴澳旅遊政策的背景下,社會經濟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但社會亦日益分化:貧富懸殊、外勞人數激增等問題仍沒有解決,加上歐文龍貪污事件,引起了澳門人的不滿。2007年澳門勞動節遊行示威人士與警員爆發激烈衝突,其中有警員開槍,引起了國際傳媒關注。[19]而在二零零七年八月,澳門勞工局局長孫家雄涉嫌僱用黑工事件,也在澳門各界產生了頗大的回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