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上面兩位只抄襲一些辛亥革命發生的過程,卻沒有樓主問題:為何革命軍在中國這些多城市都不選擇,偏偏要選擇湖北的武昌作起義的地點?
首先你要了解清末時代的歷史。滿清後期倚重的湘軍及淮軍在甲午戰爭後被日本陸軍打至一敗塗地,湘軍淮軍本已非正規軍,所以甲午戰爭後滿清政府銳意仿傚德日建立一支全新的陸軍,稱為『新軍』。當時滿清在湖北建立湖北武備學堂,是全國僅次於由袁世凱控制的北洋武備學堂,第二大訓練新軍的基地。因此,很多湖北人加入新軍。
湖北武備學堂的學員有很多後來被選派至日本學習軍事,偏偏革命黨在日本非常活躍(同盟會也在東京成立),所以革命黨在日本招攬了很多留日學習軍事的湖北籍學生加入,這些學生回中國後成為新軍骨幹,使本來效忠清廷的新軍卻成為支持革命的武裝力量,故湖北革命黨勢力較其他省份鞏固,再加上湖北鄰近的省份如湖南、陝西革命黨人勢力都很大,可作湖北的照應,故革命黨在湖北起義的條件比其他省份成熟。
另外也是有關革命黨的戰略部署。在1910年初廣州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開始主張要將起義地點移回北方。當時革命黨人宋教仁提出上、中、下三個作戰策略,上策為在聯絡北方新軍在北京起事,一舉攻下首都,但北方是袁世凱的北洋軍天下,北洋軍未必像南方新軍支持革命;下策是在邊陲地方起義,以割據一方而圖進擊,但這策略未必能為清廷作出致命攻擊,反而可能令滿清有反擊機會;最後革命黨人採用中策,則在中國中部的長江流域省份起義,因革命黨在長江流域的新軍在一定支持度,而長江中游的湖北省更是革命黨最先要奪取的,因湖北局全國中心,據湖北可中斷聯繫中國南北的京廣鐵路,也可中斷長江上下游的航道,打擊清廷的命脈,也可幫助鄰省如湖南、陝西的革命軍起義,要取湖北就要先取省會武昌,故革命黨選擇在武昌起義。
最後一個原因是四川的保路風波。滿清想將全國很多民營鐵路收歸國有,但當時很多出資建鐵路的士紳商賈不滿,不少革命黨人及反清邦會也乘機煽動反清,其中以四川的情況最為嚴峻,省會成都出現罷市、抗稅、甚至騷動,清政府將部份駐守湖北武昌的部隊調入四川,以至武昌一帶防務空虛。而駐守武昌的八千新軍,其實有一半與革命黨有關,再加上傳來清廷武力鎮壓四川的保路運動,武昌人心惶惶,更是發動革命的好機會,故革命黨決定在武昌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