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會拜天后?

2007-10-26 5:13 am
他們都是漁民和村民,為什麼古人會拜天后?

回答 (4)

2007-10-26 5:23 am
✔ 最佳答案
香港天后廟的位置大多在沿海及村落的中心位置,究
其原因,初期的民間信仰者多為漁民、蜑民。面對茫茫大
海,往往產生一種恐懼的心理,是以天后於他們心中,則如
同一無形的守護神,船民及航海家均相信,天后能拯救他們
免於災禍,保佑他們於海上之平安。由此可見,天后之傳播
與這些以海為生的族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2007-10-31 6:11 pm
據一位研究香港廟宇的專家表示,他曾經到過所有的天后廟,他認為,最美麗的天后神像,是在筲箕灣的天后廟內。

對廟宇沒有研究的人,以為神像是千篇一律的,每一位神,都是一樣相貌。其實深入了解,就知道不只咁簡單。

原來,神像是由精於雕塑神像的工匠虔製,而每個工匠的藝術修養各有不同。藝術水準高的,雕塑得特別優美,以細心研究,是有分別的。專家認為,最美麗的天后娘娘,是筲箕灣那一位。

筲箕灣天后廟,亦有可述的奇趣歷史。原來這間廟,建於同治壬申年(一八七二年),建成之後,不到三年,香港突然遭逢一次歷史上最大的風災,這就是著名的「同治甲戌風災」,當時颶風橫掃港海,死人無數,筲箕灣這間天后廟也被摧毀,成間塌了下來。

不過,計算起來,筲箕灣的損失最少,坊眾認為,這是天后娘娘以身保護坊眾,所以廟毀,神像亦破碎,因此籌款重建這座天后廟。

同治甲戌即一八七四年,當時建廟值理,特地到佛山去,以重金聘請一位名家,為天后娘娘塑像。這間廟於光緒二年冬天重建開光,光緒二年是一八七六年,即用了兩年的時間建成。由於神像是名家所塑,故此特別莊嚴美麗。

廟內現仍嵌有南海人潘藜閣所撰的「天后古廟重修碑記」。文中有句云:「創始自壬申,繼遭風於甲戌。茲棟宇,盡屬荒涼;獨視几筵,又經摧毀。抑知各共一心,蚨錢爭擲,工興數月,鳳闕新成。」足證該廟曾在一八七四年遭風災後重建。
2007-10-26 6:45 pm
天后(又稱天妃)實有其人,原名林默。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嶼,是個海島。據史書的記載,其生卒年有多種說法,較一致的是,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卒於太宗雍熙四年(987),只活了二十七歲。自小與佛有緣,通悟秘法,預知休咎;她最大的能耐是對海事有著不同凡響的靈感。
一次,其父與其四名兄長分乘五船去福州辦事。林默與母親呆在家中。夜裏,忽然手腳亂動。母親趕忙推醒她,問是否做了惡夢。林默睜開眼道:<不好,爸爸他們的船遇上了風暴。>母大驚。林默埋怨母親道:<我兩手各拉住一條船,兩腳又掛上了兩只,嘴裏還叼著一只,本來沒事,但您一喊,我嘴一張,叼著的那只船給刮跑了。>說完哭起來:<大哥性命難保了。> 幾天後,父兄們回來,哭訴海上遭遇風暴事,大哥的船已沉沒海中;並說風作之時,見一女子牽五條桅索而行,渡波濤若平地。全家這才明白,林默當時瞑目而睡,乃出元神救弟兄也。此事越傳越神,林默名聲大震。
林默長大後,誓不嫁人,經常乘船渡海,雲遊島嶼間。憑著她一身好水性和一顆菩薩心,在海上多次救遇難漁民和商人,被人們呼為神女、龍女。她的海上救難行善事跡,在莆田地區廣泛流傳。
在一千年前的一個暴雨天,林默奮不顧身,在海上搶救遇險船民,因風浪太大,林默不幸被颱風捲去......
莆田百姓為了紀念林默,編說她已升化了,並修了個祠堂。後來還有人見她<常衣朱衣,飛翻海上>
朝廷為安定海上作業的民心,找一位海上保護神,天妃娘娘成為最佳人選。於是沿海各地,紛紛修建了天妃宮。
明代三保太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宣稱在海上屢得天妃神顯靈所佑。及後隨著海外發展,天妃也漂洋過海,在東南亞一些地區安下了家,受人們供奉。
在台灣天后宮又叫媽祖廟,媽祖是福建方言,,意思跟北方的<奶奶>差不多,即天上聖母。
參考: 莆田縣志、三教搜神大全
2007-10-26 5:27 am
相傳天后娘娘有預測天氣的異能,於海難發生時顯靈救人無數,於是沿海鄉民立廟祀奉,此後天后成為中國及東南亞華人社會裏漁民和所有航海者普遍的守護神。


收錄日期: 2021-04-19 23:02: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25000051KK038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