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應該這麼說﹕中國文革時期,「相識滿天下, 建交有四十九國, 只有一個阿爾巴尼亞是真正朋友。」要討論此問題必須長篇大論,只簡短說說。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建國後一直處於被封鎖的外部環境。在聯合國,美國及其盟國從1961年起,每年都要提出一項提案,利用它們暫時控制的多數,強行把討論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這個原來只需簡單多數即可決定的程度性問題,列為必須由聯合國大會2/3多數票贊成才能作出決定的“重要問題案”,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而阿爾巴尼亞在這問題上郤是一直堅定地支持中國的國家。後來中國能進入聯合國,除中國本身的努力外,阿爾巴尼亞也功不可沒。
2. 在對蘇聯的問題上,阿爾巴尼亞和中國的觀點是相同的。在當時所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也只有阿爾巴尼亞是堅決和中國站在一起反對蘇聯赫魯曉夫的"修正主義" 。
3. 1966年“文革”爆發,江青、康生、王力等中央文革主要成員隨即插手外事工作,製造了外事領域的一系列混亂。主要表現在:批判和打倒一大批外交領域領導幹部和駐外使節,鼓吹中國中心論的極左思潮,製造火燒英國駐華代辦處等一系列外交惡性事件。在1966年至1967年一年多時間裡,中國同已建交和半建交的四十多個國家中的近三十個國家先後發生外交糾紛,國家外交關係受到嚴重破壞。在那時大概也只有阿爾巴尼亞這個當時的"忠心朋友"能得到江青等人的認同吧。
4. 在對美國的問題上,中阿本是共同戰綫,一致反對"美帝",但自1972年中美關係改善,阿爾巴尼亞則認為中國的作法“在原則上和策略上都是錯誤的”。中阿之間出現了重大的政治分歧。此後在政治上,經濟上均無法達至共識。到1978年,中阿越來越惡劣, 阿爾巴尼亞拒絕協商解決問題,兩國關係再也無法維持下去了。此時正值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鄧小平複出後,在外交領域,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果斷地擺脫中阿關係的畸形狀態。
詳見﹕
http://www.reviewing.cn/www/6/2007-07/668.html
http://bk.baidu.com/view/18524.html
+個人閱後整理
2007-10-24 16:53:53 補充:
「到1978年,中阿越來越惡劣」應更改為﹕到1978年,中阿關係越來越惡劣。
2007-10-24 18:36:48 補充:
中美關係改善是中阿關係惡化的原因之一,但1976―1980間,中國未能滿足阿爾巴尼亞對外經援、軍援的龐大要求,成為後來中阿關係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大革命”後期,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粉碎“四人幫”以後,中國百廢待興,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要求無法全部滿足,也無法及時滿足,阿不但不體諒中國的困難,反而把不能滿足對它的援助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霍查含沙射影地攻擊中國。 詳見﹕
http://bk.baidu.com/view/1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