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做了一番research,發現古籍中的「彈」於發射的意義上,不是作動詞用,就是指發射器,不見得就指發射物 (我的搜尋不算全面,如有,不妨指正)。子彈在古時稱為「丸」、「子」,但不稱為「彈」。
單音節詞為主流的時代
《左傳》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動詞)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清旦,懷丸持彈從後園而來,衣袷履濡。」(發射器)
《戰國策.莊辛謂楚襄王》 :「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發射器)
《說文解字》:「彈,行丸也。」(動詞)
http://chinese.dsturgeon.net/text.pl?node=3925&if=gb&search=%8F%97
複音節詞盛行的時代
司馬光《資治通鑒》第270卷 :「時彈銅丸于樓墻之外,以警直更者。」
施耐庵《水滸傳》第117回:「包道乙見宋軍中風起雷響,急待起身時,被凌振放起一個轟天炮,一個火彈子,正打中包天師,頭和身軀,擊得粉碎。」
http://www.cbooks.org/main.asp
圖片參考:
http://hk.chiculture.net/0814/picture/0814pic16176.jpg
《紀效新書》書影
http://hk.chiculture.net/0814/html/picture/0814pic16176.html
明代威繼光的《紀效新書》載有連子統的設計圖,圖中稱子彈為「鉛子」,或單稱「子」,而所謂「連子統」就是載有一「連」串「子」的火鎗。
清代邵長蘅《青間剩稿》:「於是圍城中有火藥三百罌,鉛丸鐵子千石,大砲百,鳥機千張,錢千萬緡。」
http://www.tonyhuang39.com/page/cc594.html
弹子十万颗。——清• 黄世仲《洪秀全演义》
http://www.zdic.net/zd/zi/ZdicE5ZdicBCZdicB9.htm
說回「彈盡糧絕」,令人想起另一個四字詞「槍林彈雨」,查一些網上辭典,都說彈指彈藥。既然古籍不稱子彈為彈,相信兩者都是現代出現的詞彙。不知為何,「彈子」的詞序被倒置了,稱作子彈,按現代漢語的習慣,修飾詞在前,主物在後,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把「彈」看成主物,情況就似廣府話「匙羹」一樣,「羹」本是湯,卻訛作湯匙解。
較早出現「彈盡」一詞的現代文學
林語堂《京華煙雲3》:「兩天之後,一個生還者說全營戰到彈盡援絕,全部犧牲。」
魯迅《吶喊》:「七月六日,他以安徽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身份為掩護,乘學堂舉行畢業典禮之機刺死安徽巡撫恩銘,率領學生攻占軍械局,彈盡被捕,當日慘遭殺害,心肝被恩銘的衛隊挖出炒食。」
http://www.cbooks.org/main.asp(字句搜尋)
2007-10-26 00:16:45 補充:
錯字更正, 威繼光一段, 應是「連子銃」。
2007-10-29 23:39:16 補充:
又有成語彈丸之地,「彈丸」即是用來彈射的丸,「彈子」即是用來彈射的子,「彈」又可以刪去或用其他字取代,所以「丸」和「子」才是中心語。至於「彈盡糧絕」的起源,嚴格來說它不是成語,不過是個四字詞,而且只有「彈」字較俱時代特色,所以我只能認為它起源於近代,出處就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