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來源源自佛教
的佈施行為及施恩者。
佈施
梵語為檀那Dána,又稱為佈施度或佈施波羅蜜。以福利施與人,以施與財物為本義。意即為了幫助一切如母眾生,將自己所擁有的財物或法給予眾生。
菩薩心行,第一就是實踐「給予」的美德。佈施的內涵,佛經分為財佈施、法佈施及無畏佈施,是由淺入深的次第。
佈施給寺廟、僧侶,也常稱為種福田,意思是為來世累積福德。
施恩者(施主)
[編輯] 行佈施者
出家眾主要行無畏佈施、法施。在經典中,佛並沒有要出家眾行廣大的財物佈施[1]。宗喀巴大師說,這是由於會障礙聞思修,故不許出家眾集財寶而行財佈施,但若無妨害,由宿生福力多而得的財寶,也當行財佈施[2]。
在家眾主要行財佈施,佛家稱之施主,又稱檀那主。
而當市民不想當施恩者時
就會向化緣的人說過主
相等於英文的pass。
而這一句過主
其實用了
話題優先語言的技巧
即會通過語法來表達句中的主題和述語——亦即主題和描述文,相對不受主詞、動詞格和受詞等規限。
所以過主是一句相當文雅和傳神的命令句。
2007-10-24 08:45:54 補充:
當然語言是會演變的所以乞丐募施情況誤人甚至對朋友有時都會應用到至於適當與否則在於說話者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