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氣質
每一個人一生下來,先天就決定的,對內在或外在刺激反應的方式,學術上稱為『氣質』。
1956年美國紐約大學,兒童發展學家以行為立場觀察所得。
一、氣質是由天生而來的『行為方式』
二、氣質不同小孩需要不同的照應(因材施教不同氣質特徵的孩子)
評估氣質九個項目:
1.活動量 6.反應強度
2.規律性 7.情緒本質
3.趨避性 8.注意力分散度(分心度)
4.適應度 9.堅持度
5.反應閾
1.活動量
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身體活動量之高低。
例:睡眠、洗澡、包尿布、穿衣。
2.規律性
指個人飲食、睡眠、排泄等生理時鐘的規律性。
3.趨避性
對陌生的情境(如新的事、物、情況、食物)所表現出來的或是『接受』或是『退縮』的態度,稱為『趨避性』。
4.適應度
對新環境適應的快慢程度。
☆趨避性與適應度表面看好像有點相似,其實是兩回事。
5.反應閾
引起個體某種反應的刺激量。(閾→指所需要的刺激量)
☆視、觸、聽、味、嗅覺、社會覺(察言觀色能力),此與智商高低無關。
6.反應強度
指個體對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反應的強弱程度,此和活動量不同,它可藉動作、語言、情緒表達出來。
7.情緒本質
一個人一天清醒的時間中,所表現的快樂、友善、和悅與不快樂、不友善、不和悅之間的比例,稱為『情緒本質』。
例:『拗嘟嘟』、『笑微微』
☆一個人『外在表情』和此人『內在感覺』未必是一致的。
8.注意力分散度(分心度)
指個體從事一項工作時,被其他情況分散注意力的難易程度。
9.堅持度
指個體從事一項工作時,其注意力的持續度而言。
氣質特性:
一、磨娘精型 二、慢吞吞型 三、好養飼型
圖片參考:
http://wm.npust.edu.tw/images/nd001.jpg
教導:
一、磨娘精型:
1.不能用嚇或寵來對付
2.孩子需長時間的適應
3.恩威並施
4.循序漸進和交互抑制的使用
二、慢吞吞型:
1.孩子需要多一點時間來適應
2.循序漸進和交互抑制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