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言文轉為白話文

2007-10-21 4:14 am
煩請幫忙,把以下之文由文言文轉為白話文,如下:

1.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2. 黎明即起,洒掃庭除,要內外清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檢點。《朱子治家格言》

感激不盡!!

回答 (2)

2007-10-22 11:00 pm
✔ 最佳答案
以上譯文,錯處斑駁,敢請重譯《三字經》、《朱子治家格言》二文,俾供台端參考。

人如果不接受教育的話,他的性情就會改變。教學的內容,必須集中。(案:文中「專」字不當作「專業」解,「專」字古語只能解作「集中」。又,教學內容需要集中,古書有徵。)從前孟子的母親,會為他的兒子選擇合適的鄰居。當孟子認為自己的學問已經很足夠的時候,(案:將「學」字釋作「上學」,大謬。「上學」古作「就學」,若「學」作動詞解,則只能釋作「學習」。又,「子」是孟子,古代凡單稱「子」者,必是賢人,無所謂「兒子」之謂。)孟母就將紡織機上的線弄斷,以告誡孟子不可停止學習。(案:此事見載於《列女傳》。《列女傳》無所謂「氣得把織布杼折斷」之事。)

天快亮的時候就要起床,(案:「黎明」之時,當未日出。)然後將家裏和屋企的庭園都打掃乾淨。(案:文中「外」字之義,有跡可尋。上文曰「洒掃庭除」。)日落後就要休息,休息前要親自檢查家中大門是否已經關好。(案:台端引文,當作「必親自檢點」。)

2007-10-23 09:39:26 補充:
早上重看譯文,發現自己順手打了廣東語辭「屋企」。「屋企的」三字可刪。又,昨夜反覆思索,古代當無「上學」之概念,案文所言「就學」亦誤。《說文.敘》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文中「入小學」三字,是「上學」之初步概念,然亦只算是「入學」而非「上學」。
2007-10-22 1:48 am
假如不教,性情就會變。教育的方法,最好要專業。古代孟母,對選擇鄰居很嚴格,如果兒子不上學,氣得就把織布杼(梭)折斷。
天一亮就起身,然後打掃家裡的每處地方,令到家裡的裡裡外外都清潔。到晚上的時候休息之前,必需親自去檢查門戶有沒有關好鎖好。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51: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20000051KK044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