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五) (1) 中國有那四大發明?

2007-10-20 1:13 am
請問中國有那四大發明?
及由誰人發明?
答得好給你5分+5分=10分

回答 (7)

2007-10-20 1:47 am
✔ 最佳答案
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論說,是指古代中國的四種發明,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

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從三大發明到四大發明
「三大發明」最早由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提出, 後來被麥都思、馬克思等學者認同。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並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變化來: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國、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影響都無過於這些機械性的發現了。」

英國漢學家麥都思指出:「中國人的發明天才,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中國人的三大發明(航海羅盤,印刷術,火藥),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1]。

馬克思評論:「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

來華傳教士、漢學家艾約瑟最先在上述三大發明中加入造紙術,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他們(指日本)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指南針、和火藥那種卓越的發明」[2]。


造紙術
主條目:造紙術
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相傳是由東漢時代的宦官蔡倫所發明,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在更早時期就存在,而蔡倫只是一位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造紙術對知識的保存及資訊的流通有不少影響。


指南針
主條目:指南針
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前身為中國古代的司南。是一種用於指示方向的工具,廣泛應用於航海、野外探險等領域。早在古代已對貿易、戰爭和文化交流造成深遠影響。


火藥
主條目:火藥
四大發明中的火藥除了可製作煙花和炮仗等,亦是一種炸藥,被運用到戰爭上成為軍事用途。據載起源於唐朝甚至秦朝。宋朝時期已經發展出具有一定殺傷力的單兵火器(火銃)以及連髮式火器(連銃)用於彌補當時宋人戰鬥力不及金人的劣勢。中國在實用性火器的使用上早於歐洲五個世紀左右。

而歐洲人約在13世紀時才懂得黑火藥的作用,而經過數個世紀的發展與改良,主要是粒狀火藥和火帽等發明,黑火藥兵器乃逐步取代冷兵器,在陸地戰爭戰術、攻城築城技術以及海軍戰列艦的發展和戰術等各方面,造成革命性的影響,而黑火藥作為爆炸藥和推進劑,一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逐漸被無煙火藥、三硝基甲苯、苦味酸、季戊炸藥、旋風炸藥等新發明的炸藥所取代[3],這些新炸藥則不是中國人的發明。


活字印刷術
主條目:活字印刷術
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是現代印刷術的前身,與造紙術一樣對知識的保存和流通造成影響。據載是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對於中國四大發明所造成影響的不同看法
造紙術方面有較明確證據,是由中國人發明且廣為使用,並經由阿拉伯人逐漸傳至西方的;而西方人也認同此說法。

指南針:宋沈括《夢溪筆談》明確記載,中國宋代已有水羅盤和旱羅盤:

水羅盤一種:將磁針浮在水面而成。
旱羅盤三種:1)將磁針放在指甲上;2)將磁針放在碗唇;3)用單獨一根絲縷,沾一粒芥末大小的蠟,將將磁針懸掛。
水羅盤和旱羅盤明明在中國出現較早,但為什麼早期明代舟師在航海中多使用水羅盤,而旱羅盤使用較少,到萬曆年間,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遭倭寇侵擾,倭國船多用旱羅盤,「中國得其制,始多寒針盤」[4]。

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在中國本土因單個漢字數目龐大必須製造大量活字,不如拼音字母活字簡單,應用不太廣泛,出土活字文物不多,1965年在浙江溫州發現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活字殘本。十三世紀末出現木刻活字和陶瓷活字。1490年有華隧的銅活字本。1733年清世宗雍正,詔令制木刻活字,二十五萬余梅木刻活字,在一年內全部完成[5]。一直到19世紀的晚清之前,中國的印刷多用雕版印刷,因此對於古騰堡發明的活字印刷,受中國活字啟發影響的可能性,西方學界多有爭議。

火藥方面,一般認為中國對於黑色火藥有相當的貢獻、較有力的証據為11世紀開始的宋、元時代的火藥,但因為技術不佳在軍事上的實用性並不高。至於,阿拉伯人及歐洲人後來使用的較為實用的火器則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受到蒙古人的影響而改造,但是沒有實質証據而成為爭論點。


古代中國影響世界的其他發明與新四大發明
除了四大發明,古代中國在科技交流中經常是以捐贈者的身份,向歐亞大陸傳播其科技發明,進而影響世界文明的發展
2007-10-22 6:30 am
紙.印刷術.指南針.火藥
2007-10-22 12:52 am
中國四大發明:
-----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
2007-10-20 6:07 pm
一、造紙術

造紙術在東漢的時候就已由蔡倫發明,蔡倫發明以來只就可以替代笨重的竹簡

在漢朝的穀樹皮的穀紙的基礎上,晉代出現了以藤皮做出的藤紙,造紙術在唐朝時盛行

由於唐太宗李世民愛好王羲之的蘭亭序, 張 彥 遠 就 說 過 : " 好事 家 宜 置 宣 紙 百 幅 , 用 法 蠟 之 , 以 備 摹 寫 。 古 時 好 榻 畫, 十 得 七 八 , 不 失 神 采 筆 棕 。 " ( 《歷 代 名 畫 記 ( 卷 二 ) .論 畫 體 工 用 搨 寫 》 ) 照 彥 遠 的 說 法, 摹 寫 一 術 , 不 但 用 於 字 , 而 且 用 於 畫 ; 所用 的 紙 , 不 僅 要 求 薄 , 而 且 還 要 上 蠟 。 姑 無 論 用 於 宇 或是 用 於 畫 , 也 不 管 所 用 的 紙 是 本 質 輕 薄 還 是 上 蠟 所 得 ,它 必 須 具 有 一 定 的 透 明 度 , 那 是 毫 無 疑 問 的。造紙術,再一次唐朝與阿拉伯的戰役中,唐玄宗領導不治,使得唐軍戰敗,大食(阿拉伯)打了勝仗,被俘虜的唐軍中有造紙的工人,所以阿拉伯人也學會了如何造紙,促進了文化的交流

二、印刷術

中國的印刷術,分為活字版印刷術及雕版印刷術,印刷術的盛其是在宋朝的時候,一開始是雕版印刷術先發明,但是,宋代的畢升,想到,為何同樣的字要重複刻呢?所以就發明了這種活字版印刷,活字版印刷術,再排版方面十分便利,而且可以把他拆下又可放在別處,十分的便利,因此,印刷術一直在演變,才成了今日的便利。

這是雕刻版印刷術的雕版

三、羅盤

羅盤是一種海上的導航系統,可以指引方向,因為有了羅盤,所以才演變為今日的指南針。羅盤發明後廣泛被運用在軍事上,以及導航,羅盤也是在宋朝為盛期,宋朝是個重文輕武的朝代,許多的文明都是從此開始,就連羅盤也不例外,羅盤的發明,使海上的路線一目了然,也提高了航海的準確性與安全。

四、火藥

火藥是從三國時代開始發明,當時被用來當爆竹,到了宋代才被用來當作軍事用,火藥是硝石加硫磺跟炭所製成的,可以用來作為大砲,火槍等,火藥的用途可以鑿山,挖壁,挖洞,當爆竹,或作為軍事武器等......

十四世紀後歐洲人又從阿拉伯人獲知火藥的知識,並學會了製造火器的方法,火藥才正式傳入歐洲
2007-10-20 4:03 pm
造紙術
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相傳是由東漢時代的宦官蔡倫所發明,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在更早時期就存在,而蔡倫只是一位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造紙術對知識的保存及資訊的流通有不少影響。


指南針
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前身為中國古代的司南。是一種用於指示方向的工具,廣泛應用於航海、野外探險等領域。早在古代已對貿易、戰爭和文化交流造成深遠影響。


火藥
四大發明中的火藥除了可製作煙花和炮仗等,亦是一種炸藥,被運用到戰爭上成為軍事用途。據載起源於唐朝甚至秦朝。宋朝時期已經發展出具有一定殺傷力的單兵火器(火銃)以及連髮式火器(連銃)用於彌補當時宋人戰鬥力不及金人的劣勢。中國在實用性火器的使用上早於歐洲五個世紀左右。

而歐洲人約在13世紀時才懂得黑火藥的作用,而經過數個世紀的發展與改良,主要是粒狀火藥和火帽等發明,黑火藥兵器乃逐步取代冷兵器,在陸地戰爭戰術、攻城築城技術以及海軍戰列艦的發展和戰術等各方面,造成革命性的影響,而黑火藥作為爆炸藥和推進劑,一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逐漸被無煙火藥、三硝基甲苯、苦味酸、季戊炸藥、旋風炸藥等新發明的炸藥所取代[3],這些新炸藥則不是中國人的發明。


活字印刷術
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是現代印刷術的前身,與造紙術一樣對知識的保存和流通造成影響。據載是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對於中國四大發明所造成影響的不同看法
造紙術方面有較明確證據,是由中國人發明且廣為使用,並經由阿拉伯人逐漸傳至西方的;而西方人也認同此說法。

指南針:宋沈括《夢溪筆談》明確記載,中國宋代已有水羅盤和旱羅盤:

水羅盤一種:將磁針浮在水面而成。
旱羅盤三種:1)將磁針放在指甲上;2)將磁針放在碗唇;3)用單獨一根絲縷,沾一粒芥末大小的蠟,將將磁針懸掛。
水羅盤和旱羅盤明明在中國出現較早,但為什麼早期明代舟師在航海中多使用水羅盤,而旱羅盤使用較少,到萬曆年間,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遭倭寇侵擾,倭國船多用旱羅盤,「中國得其制,始多寒針盤」[4]。

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在中國本土因單個漢字數目龐大必須製造大量活字,不如拼音字母活字簡單,應用不太廣泛,出土活字文物不多,1965年在浙江溫州發現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活字殘本。十三世紀末出現木刻活字和陶瓷活字。1490年有華隧的銅活字本。1733年清世宗雍正,詔令制木刻活字,二十五萬余梅木刻活字,在一年內全部完成[5]。一直到19世紀的晚清之前,中國的印刷多用雕版印刷,因此對於古騰堡發明的活字印刷,受中國活字啟發影響的可能性,西方學界多有爭議。

火藥方面,一般認為中國對於黑色火藥有相當的貢獻、較有力的証據為11世紀開始的宋、元時代的火藥,但因為技術不佳在軍事上的實用性並不高。至於,阿拉伯人及歐洲人後來使用的較為實用的火器則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受到蒙古人的影響而改造,但是沒有實質証據而成為爭論點。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10-20 7:11 am
紙.印刷術.指南針.火藥
2007-10-20 1:39 am
造紙術.印刷術.羅盤.火藥


收錄日期: 2021-04-19 00:57: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9000051KK0316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