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鎮??

2007-10-19 6:43 pm
點解會有新市鎮?
邊啲地方是新市鎮?有多少個?
邊個新市鎮最多人住?
邊個新市鎮最少人住?
邊個新市鎮最大?
邊個新市鎮最細?
點解新市鎮特別多公屋同居屋?
點解東涌同天水圍的設施比其他新市鎮少?

回答 (2)

2007-10-19 8:23 pm
✔ 最佳答案
發展新市鎮的基本概念是盡可能提供一個均衡和設
備齊全的社區,這包括基礎建設和社區設施。至於鄉鎮發
展,政府着重改善及增補現有的基礎建設和社區設施,以
及在有需要時實施鄉村防洪計劃。市區的新大型發展計劃
則提供新土地,以應付人口的增長、分散市區現有的人
口,以及供建設或改善設施之用,以便重建舊的市區範
圍。各項發展計劃在功能、環境及美化方面的事宜。
真是話新市鎮是區內是有經過規劃,將住宅區和工業區分開,交通基礎配套設施及社區自給自足的定儀。
最大新市鎮是沙田
七十年代初期,沙田只是一個約有三萬人居住
的鄉鎮。時至今日,沙田已發展為人口約63萬的大型新市
鎮。沙田新市鎮(包括馬鞍山)的總發展面積約為3 591
公頃,規劃人口為73.5萬。土地主要由吐露港填海開拓
而成。
最細新市鎮是東涌
東涌位於北大嶼山,現正分期發展。第I期發
展已於1997年竣工,為東涌建成了一個約有18 000名居民
的社區,以支援位於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第II期發展
已於2001年完成,為大約69 000人提供居所。第3A期發展
的填海工程亦已完成。總發展面積約155公頃。政府將進
行進一步研究,以檢討和確定東涌新市鎮餘下發展計劃的
可行性,以達到容納約22萬人居住的目標。研究會在2007
年年底展開,在2010年完成。
點解東涌同天水圍的設施比其他新市鎮少?
因為東涌近十年前完成,加上近新機場開始,所以運作上,暫時未成熟只是屬於初期發展,人口不足,到十年後旅遊業發展將人口帶動,人口自然會增長,所以屬於中期發展,所以要有全面配音設施 例如醫院 游泳池等等。
天水圍和以上都一樣 因為西北通道所影響,不過有些設些要和元共用。
2007-10-19 6:57 pm
香港新市鎮自從1973年以來開始發展,已經發展了9個新市鎮(在香港政府早期文獻中稱為衛星城市),以應付香港人口的增長,並藉以分散擠迫市區內的人口,從而改善香港的居住環境。

新市鎮發展計劃展開時的目標,是在首先發展的三個新市鎮內,為180萬人提供居所。
當時香港的人口約為420萬,現時人口已達700萬,預計到2016年,人口將增至800萬。香港政府現正用這個預算人口數字作規劃用途。
香港的新市鎮由土木工程拓展署負責規劃管理。


衛星城市
香港的衛星城市其實早已在1960年代選擇觀塘及荃灣為首兩個選址。由於當時香港島及九龍的土地經已飽和,故刻意選擇這個接近市區而又未被完全規劃的地點作出一連串城市發展規劃,以便紓緩香港島及九龍的人口。可是當時港英政府對觀塘的衛星城市規劃帶有濃厚英國低密度城鎮色彩,根本未能配合香港高度用地需求。基於這個衛星城市落成初期各有弊端,理論上初期的衛星城市規劃是完全失敗的。
至於華富邨,同樣是以類似衛星城市概念發展成為一個公共屋邨的形式發展,落成初期交通不足,而且遠離市區,需要大量宣傳吸引市民遷入。不過華富邨只是一個以城鎮概念的公共屋邨,並不算是衛星城市。
其後,港英政府決定吸取觀塘的衛星城市規劃失誤,並配合香港的情況,決定1970年代初期重新在新界的荃灣、沙田和屯門發展衛星城市,以配合香港急速經濟發展所出現用地需求,紓緩市區人口壓力。最後這些衛星城市發展成功,漸漸改稱為新市鎮。
值得一提,由於觀塘是位於九龍,並非位於新界,加上發展觀塘衛星城市時,根本未出現新市鎮一詞,因此政府把觀塘視作市區內的一個新發展區域,認為觀塘根本不屬於新市鎮之例。事實上,觀塘屬於香港新市鎮發展的開端,更是香港首個衛星城市。不過社會上仍有不少人誤以為荃灣才是首個衛星城市,忘記觀塘也是衛星城市。


新市鎮
九個新市鎮依發展時間約可劃分為四代:首三個新市鎮荃灣、沙田和屯門的發展工程於1970年代初期動工;第二代的大埔、粉嶺/上水和元朗繼而於1970年代後期動工建設;第三代的將軍澳和天水圍的發展工程則於1980年代展開;而最後一個新市鎮北大嶼山(東涌及大蠔)則在1990年代初開始發展。這些新市鎮的整體計劃人口約為400萬。現時約有300萬人在這些已發展地區及附近的鄉鎮內居住。
現時,政府把新界東北的粉嶺北、古洞北和新界西北的洪水橋劃為發展區,並展開了一連串的公眾諮詢,日後如有需要,會展開這些地區的開發工作。


香港新市鎮列表



名稱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sort_none.gif

發展年代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sort_none.gif

人口(萬)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sort_none.gif

面積(km²)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sort_none.gif

行政區劃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sort_none.gif


荃灣
1970年代初
77.4
24.00
荃灣區和葵青區

沙田
1970年代初
63
35.87
沙田區

屯門
1970年代初
48.85
19.00
屯門區

大埔
1970年代末
28.2
12.70
大埔區

粉嶺/上水
1970年代末
24.43
7.80
北區

元朗
1970年代末
21.1
11.70
元朗區

將軍澳
1980年代末
29
10.05
西貢區

天水圍
1980年代末
27
4.30
元朗區

北大嶼山
1990年代初
8
8.30
離島區


計劃發展新市鎮地區



元朗區

洪水橋新市鎮(天水圍新市鎮及元朗新市鎮)
北區

古洞北新市鎮
粉嶺北新市鎮(粉嶺/上水新市鎮)
坪輋/打鼓嶺新市鎮
大埔區

白石角新市鎮
西貢區

將軍澳南及百勝角(將軍澳新市鎮)
沙田區

白石及落禾沙(沙田新市鎮)
屯門區

掃管笏(屯門新市鎮)



收錄日期: 2021-04-25 19:57: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9000051KK010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