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施政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2007-10-18 3:27 am
漢武帝的施政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回答 (3)

2007-10-18 11:02 pm
✔ 最佳答案
漢武帝的施政對後世有很多影響 ,(一)削弱相權:政府權力漸被外戚掌握,權力移入內朝,埋下王莽篡漢及東漢戚宦之爭的禍患。
(二)擴大地方監察:釀成地方離心,造成州牧割據。
失多於得:漢武帝雖然有不少偉大的政治措施,但沒有先見之明。例如削弱相權,雖可令皇權大為提升。然而,政府權力漸被外戚掌握,權力移入內朝,埋下篡漢及東漢戚宦之爭的禍患,漢武帝亦忽略了這點。最後,更被王莽篡漢,實與漢武帝當時的政策有關。

2007-10-22 16:53:00 補充:
經濟得:(一)改革幣制:將流通貨幣改為五珠錢並禁止民間私鑄的偽幣流通,不但能打擊盜鑄的風氣,而且能有助穩定國家財政。(二)鹽鐵酒專賣:設鹽官、鐵官管理鹽鐵的生產,又規定釀酒為國營,不准私人經營。一方面可增加國庫收入,另一方面又可抑制商人。(三)平準衡輸:平準官搜羅各地貨品,貴買賤賣使商人無法囤積居奇,操縱市場牟取暴利以平抑物價穩定民生,同時又增加國家收入。(四)算緡告緡:不少商賈遭告緡而破產。(五)重農措施:改良農業技術,積極推廣鐵農具及牛耕,又推行代田法及新田器,以增加農產。

2007-10-22 16:53:18 補充:
失:(一)鹽鐵酒專賣:造成與民爭利的情況。然而,因政府官員管理不善,故產品的質量低劣。(二)平準衡輸:不少奸商卻利用漏洞獲利。(三)算緡告緡:商賈把資金轉向農村土地投機,使土地日益集中,激化了土地併,受害的始終是農民。(四)重農措施:武帝允許富商捐貲納爵。商賈豪強洞悉漏洞,將賦稅轉嫁給農民,加重人民的負擔。失多於得:漢武帝的措施雖能針對當時的流弊,但沒有深思熟慮。武帝允許富商捐貲納爵,使商人可以此欺壓人民,制度由利民變為擾民

2007-10-22 16:54:13 補充:
武帝獨尊儒術-成為我國二千多年來之正統思想      -有助鞏固君權      -打破漢初功臣世胄壟斷的局面-漢末士人多崇尚「五德終始說」-西漢時代的人需學,已滲入大量陰陽家的學說      -兩漢經學發達

2007-10-22 16:54:42 補充:
得:(一)北伐匈奴:打擊匈奴不但可以一雪國恥,又擴張領土,擴大了版圖。北擊匈奴,西通西域,南平百越和開發西南夷,為漢室解除了邊患,開拓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之發展。(二)東討朝鮮、南定百越、平西南夷、征服西羌:開發了中國與中亞、南洋、日本等地的水路交通,豐富了國人的地理知識,擴大了國內外民族、文化的交流,使漢的聲威,遠播異域。南朝鮮亦向漢朝入貢,令國庫有所上升。漢武帝還被尊稱為「孝武皇帝」,足以反映他武功卓著。

2007-10-22 16:54:56 補充:
失:因對匈奴戰爭多次勝利,令武帝陷入貪婪的侵略戰爭中。用兵四方,使國家開支龐大,形成國庫空虛。而且晚年的戰事也大多失敗而回。武帝又為了確保征伐戰爭的經費而與民爭利,徵收重稅,使之民生困苦,民怨沸騰。 得多於失:漢武帝雖然四方用兵,為了籌集軍費便向人民徵收重稅,使之民生苦。但是,漢武帝北伐匈奴,解除了多年匈奴的威脅壓迫,令漢聲威上升。而且對外用兵,使版圖隨之拓展,加強了民族融和,對我們中國華夏民族的壯大有巨大的貢獻。

2007-10-22 16:55:22 補充:
總結:武帝雖然晚年奢侈迷信及歛財黷武,但他對外的大啟疆域,對內的改制革新,奠立漢帝國長期繁榮和平的基礎,是功不可沒的
2016-06-27 2:44 pm
gangland id en Gibson find bk feint vb nob diff jne
2007-10-21 10:46 pm
漢武帝的文治

景帝死,其子武帝繼位,武帝在位前後五十四年,是西漢全盛時期,他繼續推行削藩政策,用主父偃之計,令諸侯將其封地分封給各子弟,撤銷了很多諸侯國,鞏固了中央集權的局面;又派兵打敗匈奴、南越及朝鮮,擴大了漢朝的版圖。他改變漢初與民休息政策,推行新經濟政策,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造成一個新的士人政府,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所謂「士人政府」,是指中央及地方各級官員,都是文人、學者出身。武帝以前,朝廷大臣為功臣或功臣子弟,一般官吏也多出身於豪門權勢之家。這些朝吏不斷發展自己的勢力,使皇權受到削弱。武帝為加強以皇權為中心的官僚制度,繼位不久,就改革選用官吏的制度,大量提拔士人充當中央及地方官吏。因此全國各地的知識分子,通過各種途徑,大量進入中央及地方的各級政府機構,中央政府上至宰相,下至員吏,幾乎全是士人,因而形成士人政府。

武帝重用讀書人,於是平民通過學習經學,或被察舉等途徑,可以在中央和地方做官。此後布衣也可以躍豋為卿相,打破了貴族、功臣及軍人壟斷政治的局面。秦以前全為貴族政治,漢初雖為平民政府,但非封侯不能拜相。至武帝,公孫弘以布衣儒術晉身,先拜相,再封侯,為漢朝政制上絕大的轉變,亦為政府趨向文治的重大轉捩點。

漢武帝認為任官吏的人,都要具有高深的學識水準,於是便推行下列的政策:
1.設五經博士:武帝採納董仲舒之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乃立詩、書、易、禮、春秋五經博士。博士官為專治歷史及政治的學者,由具有高深學問的人充任,主要職務是作皇帝的顧問,並兼教授生徒。五經博士雖不直接參與實際政務,但得預聞政事,對政治影響很大。

2.設立博士弟子:武帝採納了公孫弘的建議,設立太學,亦為五經博士置弟子員五十人。辦法為選拔各地優秀青年令隨博士學習五經一年,加以考試,能通一經以上而成績優異者,可充任侍衛天子的「郎官」。只通一經而成績中等者得為「補吏」(遣回原籍做地方官的椽屬)。漢朝慣例,中央及地方各級官員,都由郎官選任,其後博士的名額增加,博士弟子員(名額)也相繼增加。

3.推行察舉制度:武帝採納董仲舒之議,命令郡國每歲察舉孝子、廉吏各一人,推薦到中央任官。又命丞相列侯等大臣推舉有才幹之士,親加策問,以選拔人才。

漢武帝之政治措施

1.創年號:武帝即位,即建立年號,稱建元元年,為中國帝王用年號紀年之始,為後世所沿用。

2.訂曆法:改用「夏曆」,以正月為歲首,使唐都、司馬遷等修訂曆法,稱「太初曆」,與農業社會配合,後來一直沿用下來。

3.尊儒術:接納董仲舒之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學說成為中國二千年來的正統思想。

4.振文教:在京都設立太學,置五經博士,並設博士弟子員,又在郡縣廣設學校,推廣教育。

5.行察舉:博士弟子一年一考,成績優異者,派充朝廷郎官,次等者遣回原籍為吏。更令郡國每年察舉孝子、廉吏各一人,並選拔循吏(指遵理守法的官吏)。

6.擴監察:武帝為求加強中央對地方行政的控制,將全國劃分為十三州,每區為一個監察區,每州設置刺史,考察各地方的政治情況。

7.削封地:採用主父偃的「推恩法」,下令諸侯分封子弟以分割其領土及劫勢力;又以諸侯在朝廟助祭時所貢獻的酬金份量和成色不足,奪去106人的爵號,侯王勢力自此瓦解,封建名存實亡。

8.新經濟:將鹽、鐵、酒收歸國有;設「均輸法」處理貢物的收集和變賣;立「平準法」,於京師設局,調節物資,平衡物價;並統一貨幣,發行五銖錢。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

漢武帝,是漢代最具雄才大略的一位皇帝。漢武帝姓劉名徹,是漢朝第五代的皇帝,十七歲即位,七十一歲病逝,在位期間有五十四年。在我國歷史上,除了康熙、乾隆兩位皇帝以外,他是歷代君主中,在位時間最長,最有治績的皇帝之一。由於他半個世紀的努力,不但擴展了中國的疆域,也奠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國學術上的正統地位。

經過秦朝末年以來的長期戰亂,中國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困苦,國力衰弱;漢朝立國初年,為了給百姓充分的休養以致力生產,恢復國力,採用道家的無為統治方式。但是,北方的匈奴非常強大,對漢朝的邊防構成極大的威脅;為了避免發生戰爭,漢朝只得委屈求全,利用和親政策以求取短暫和平。然而,匈奴需索無厭,窺伺中原的危機始終沒有解除,直到漢武帝時代,局勢才有改變。

漢武帝即位,漢朝已經過六十年的休生養息,經濟富裕,國力充沛,政治上也形成了中央集權的模式,有足夠的實力解決邊患的問題。漢武帝認為以往對匈奴的戰略是採取消極的守勢,和親要消耗鉅額的財力,數千里的邊防更要動員眾多的兵力,多年來漢帝國的尊嚴受損,更難以解決匈奴入侵的威脅。漢武帝決定轉守為攻,主動北伐匈奴。在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的率領下,漢朝大軍曾先後出塞九次,把匈奴的主力擊潰,此後數十年間,漠南地區不見匈奴的蹤跡。

除外,漢武帝更積極地向四方開拓;出兵大宛揚威西域,臣服西南夷收為郡縣,平定百越,夷滅朝鮮;使國土從黃河、長江流域擴展到粵江、鴨綠江流域,同時也加強各種族間的融合,對後世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漢武帝除了開疆拓土有著非常傑出的表現外,在政治、財經及教育學術上也有卓越的成就。他首先以儒家觀念為思想核心,積極進行各項改革:

一、教育學術: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置五經博士,成立太學,博士弟子員共有五十人,跟從博士學習,凡是精通一經以上的人,就可以補授為官吏。儒學經過漢武帝的提倡,從此以後成為中國學術的正統。

二、財經變革:為了廣開財源,充實府庫,漢武帝推行了以下的政策:

1.統一貨幣:針對以前貨幣紊亂,私鑄盛行;武帝發行「五銖錢」,統歸政府鑄造,嚴禁人民私鑄,統一了全國的貨幣。

2.公賣事業:武帝時代將鹽、鐵、酒收歸政府公賣,以增加政府的收入 。

3.國營貿易:所謂的國營貿易就是平準與均輸兩法。平準法就是在京師設平準官,負責收購天下貨物,賤價時收購,高價時則以平價出售,以平抑物價。均輸就是在各地設置均輸官,負責將地方貢獻京師的貨物,運往價高的地方出售,得錢歸公。

三、人才選拔:漢武帝特別重視人才的選拔,厲行察舉的制度。漢初無論是中央或地方官的任用,都被宗室、外戚及淮泗功臣集團所把持。到了漢武帝時代,下令由全國各地推舉有品德有才幹的人,經由中央政府加以考試,使得許多具有真才實學的人都能出來擔任官職;官場獲得品學俱優的新血輪,也提高各地百姓對政府的向心力。

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期間,他在文治、武功方面的作為,深深地影響到中華文化的全面展開,開創了一個積極進取、活力充沛的新局面。但是,他個人的慾望太多太大,生活非常奢侈,迷信鬼神,妄求長生,反而因「巫蠱之禍」,造成家庭的悲劇。再加上長年的對外經略,不惜戰爭,導致國用不足,民窮財盡;動搖了國力,種下了漢朝國運走向衰弱


收錄日期: 2021-04-15 23:04: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7000051KK028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