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爆發主因(貿易衝突or林則徐禁煙)急...

2007-10-18 3:01 am
鴉片戰爭爆發主因(貿易衝突or林則徐禁煙)正面立論+反面立論,不要點列式

回答 (2)

2007-10-18 3:08 am
✔ 最佳答案
<鴉片戰爭的主因是貿易衝突>

鴉片戰爭產生之背景:
1.貿易衝突:清廷向以天朝自居,不重視對外貿易,對外商在華貿易予以各種限制,
英使曾要求改善貿易關係,但不得要領。
2.鴉片問題:英商大量輸入鴉片,導致中國白銀外流,國家經濟受損,人民健康及社
會風氣亦受影響。清廷派林則徐查禁鴉片,雙方因具結問題起衝突。
3.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尖沙咀殺害村民林維喜.清廷要求交出兇手,遭義律拒絕。
林則徐驅逐英人離開澳門,英議會亦通過出兵議案。中英戰爭,由是爆
發。

鴉片戰爭的經過
1.第一階段:道光二十年六月,英國軍艦抵廣東海面,鑑於林則徐守備極嚴,於是北
上進攻廈門、定海、寧波等地,並直迫天津的大沽囗。直隸總督琦善,
向道光進言主和,並答應英人查辦林則徐,英人始撤兵,道光以琦善為
兩廣總督,並將林則徐撤職。
2.第二階段:琦善赴粵,與英議和,私與英訂《穿鼻草約》,答允割讓香港、增開通
商口岸及賠款等。清室不滿,乃撤琦善膱,派奕山與英再戰,英軍進陷
虎門,進犯廣州,奕山不能抵抗,遂與英簽訂《廣州和約》,答允賠償
軍費,英軍始退。
3.第三階段:英國因《穿鼻草約》中所得未如理想,決定增兵再戰.派樸鼎查代義律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率艦隊陷廈門、定海、寧波。次年,再陷上海和鎮
江,進迫南京,清廷急命耆英、伊里布赴南京議和,訂定《南京條約》
,鴉片戰爭才告終結。

《南京條約》的內容
1.割香港島予英國。
2.賠償英國二千一百萬兩銀,分四年交凊。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囗為商埠,許英人居住及設使館。
4.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自由通商。
5.進出囗關稅稅率,須經兩國協議。
6.來住文書用平行款式。

《南京條約》對當時政治、社會及經濟二方面的影響
1.政治方面:鴉片戰後,簽訂《南京條約》,美、法首先傚尤,逼凊廷簽訂了《中美
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開了不平等條約的先例。自此,中國失去主權,
飽受列強的欺凌。
2.社會方面:《南京條約》沒有禁止鴉片流入,自此鴉片大量輸入,流毒中國社會;
且列強根據條約,成立租界,不受中國法律控制,成為罪惡的溫床。
3.經濟方面:開放五囗通商,使中國淪為西方商品傾銷地和原料供應巿埸,國家經濟
不能自主;加上未能禁止鴉片輸入,白銀外流無法制止;而賠款極大,中國經濟大
受破壞。

鴉片戰爭的影響
政治方面
1.地位驟降:鴉片戰敗,中國國際地位驟降,清室弱點盡露,引起列強環伺,國人對
外的心理亦由輕外轉為懼外、仇外,終至排外。
2.喪失主權:戰後,中國喪失了許多主權,如關稅自主、領事裁判權、內河航行權.
又給與外國最惠國待遇,使中國淪為半獨立國,破壞了主權國的地位。
經濟方面:
3.打擊工商:國內較大的城巿,被開放為商埠,外商自由銷售貨品.增加競爭,使中
國的工商業受到嚴重的傷害,導致經濟破產。
4.銀元外流:大量賠款、外國貨物輸入,加上鴉片無法禁絕,使銀元大量外流,國家
經濟萎靡。
社會方面
5.排外心理:自鴉片戰敗及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國人仇外之心囗重,社會上排外情緒
濃烈,導致日後英法聯軍之役及自強運動的出現。
6.鴉片流毒:鴉片戰後沒有禁絕鴉片,目此鴉片大量輸入,流毒中國社會;且條約成
立柤界,更不受中國法律統制,租界成罪惡的溫床,對社會風氣有極不良影響。
外交方面
7.外交困境:鴉片戰後,與英訂立《南京條約》,開中國對外不平等憡約的先例,此
後列強要求「利益均沾」,爭相索取特權,中國外交陷入困境。
8.門戶洞開: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開放五囗通商,打破了清室閉關自守攻策,從此
門戶洞開,在外交上要面對列強威脅。
2007-10-18 3:08 am
背景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4/%E8%8B%B1%E5%9C%8B%E5%9C%A8%E5%8D%B0%E5%BA%A6%E7%9A%84%E9%B4%89%E7%89%87%E5%84%B2%E5%AD%98%E5%BA%AB.PNG/180px-%E8%8B%B1%E5%9C%8B%E5%9C%A8%E5%8D%B0%E5%BA%A6%E7%9A%84%E9%B4%89%E7%89%87%E5%84%B2%E5%AD%98%E5%BA%AB.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英國在印度的鴉片儲存庫
清朝自康熙以來一直收緊外貿政策,僅允准番商「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1]。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廷進一步限制外人來華貿易,批准兩廣總督提出的《防範外夷規條》,嚴限制外人來華貿易外。更規定武器、米糧、硝磺、鐵鍋、廢鐵和各種鐵器不准出口。蠶絲、綢緞也有出口數量規定。正是這種保守的閉關鎖國的政策埋下了中英兩國衝突的遠因。


由於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呢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中英貿易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入超)。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銀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人利潤受損。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a/%E4%B8%AD%E5%9C%8B%E4%BA%BA%E6%9C%8D%E9%A3%9F%E9%B4%89%E7%89%87%E5%9C%96.PNG/180px-%E4%B8%AD%E5%9C%8B%E4%BA%BA%E6%9C%8D%E9%A3%9F%E9%B4%89%E7%89%87%E5%9C%96.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中國人在服食鴉片中
為了擺脫貿易逆差,英國從其殖民地印度走私鴉片來華。由於吸食鴉片會上癮,故中國歷代亦嚴格控制其入口。清廷於雍正年間已明令禁煙。但鴉片販子不顧禁令,賄賂清廷官吏,勾結國人,在廣州對出的零丁洋利用特製快艇進行鴉片武裝走私。由於走私鴉片利潤甚豐,鴉片走私來華日益嚴重,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四千餘箱,到道光十八年(1839年)間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令英國出超,並反使中國入超[2]。
「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3]。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六百萬兩,令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出現通貨膨脹,令清廷財政枯竭,國庫空虛。鴉片貿易嚴重更敗壞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時更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
由於鴉片的危害日趨嚴重,使得朝野上下,禁鴉片的呼聲日趨高漲。1838年底,清朝道光帝頒佈禁煙命,並派欽差大臣湖廣總督林則徐前往廣州負責執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將大部分法律上屬於英國人的鴉片庫存全部銷毀。



鴉片戰爭爆發主因


主條目:林維喜案
1839年7月,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兇手,義律卻自己輕判了事。此事因而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8月初,中國禁煙消息傳至英國,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下,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 [4]:

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引起我國臣民與該國通商關系中斷,朕已極嚴重注意,並將繼續注意這一影嚮我國臣民利益與王室尊嚴的事件。

10月1日,英國內閣以商務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脅為理由,作出「派遣艦隊去中國海」的決定,雖然依據中國法律英國人無權在中國領土上存放鴉片。1840年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侵華英軍總司令。4月,英國議會正式通過發動戰爭的決議案,派兵侵略中國。同年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的機動艦隊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海面,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英國出兵的深層原因據羅茲·墨菲的分析[2],則是為了擁有與巨大的中國市場自由貿易的機會,從而能夠直接進入中國市場。並且希望清朝政府能夠承認英國是平等國家。而中國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態度,使英國無法容忍遭受輕視或忽視和遭受排擠,中國的態度在當時已經進入近代世界的國際社會中顯得格格不入。英國將中國的拒絕看作是落後的表現,而部分西方人也有一種必要時訴諸武力把中國推向近代世界的使命感,認為這對雙方都會帶來利益。正是雙方的自大,導致了正面衝突的爆發。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b/%E9%B8%A6%E7%89%87%E6%88%98%E4%BA%89.png/300px-%E9%B8%A6%E7%89%87%E6%88%98%E4%BA%89.png


收錄日期: 2021-04-25 19:58: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7000051KK0269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