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蛙(咩樹蛙都點)

2007-10-17 11:35 pm
上英文課時老師說要寫一段關於樹蛙
急急急急急明交呀!!!!!!!

回答 (2)

2007-10-18 12:08 am
✔ 最佳答案
什 麼 是 樹 蛙
一般人乍看樹蛙這兩個字,可能覺得很奇怪,心裡會想:樹木怎麼會和青蛙扯在一起?那樹蛙是不是青蛙?原來樹蛙這名詞是從英文 Treefrog 直接翻譯過來,它泛指可以利用膨大成明顯吸盤狀的指端在枝葉間穿梭或平貼在樹幹上,並常常以樹林為家的蛙類。
台灣產的31種蛙類中,符合這標準的有11種,分屬於樹蛙科(Rhacophoridae) 及樹蟾科 (Hylidae)。其中樹蟾科只有中國樹蟾1種,其他10種樹蛙都屬於樹蛙科。

樹蟾科成員主要分布於美洲及歐亞大陸,全世界約有630種。

樹蛙科樹蛙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南部、日本、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南半島、孟加拉、印度及非洲,但在歐洲、美洲及澳洲不見其蹤跡,因此又稱為舊世界樹蛙,全世界約有190種。

大部份的樹蛙都具有良好的保護色,面對敵人時採用以不動應萬變的策略,活動範圍小,遷移能力又差,很容易因地理隔離而演化出新種。

以台灣而言,10種樹蛙科樹蛙中,就有7種是僅分布於台灣的特有種,特有種比例特別高。 

【樹蛙生活史】

樹蛙是屬於夜行性動物,所以它們在白天的時候,多半是把身體平貼著葉片或地面,閉著眼睛,躲得好好的睡覺。晚上是它們活動的時間,由於它們的眼睛只看得見會動的東西,因此凡是飛過或爬過它們眼前、長得比它們小的甲蟲、蚯蚓、毛毛蟲等都是美味的食物;但不會動的東西,例如死蚯蚓,它們則是視若無睹、毫不理會。

平時樹蛙大多棲息在山林裡的喬木或灌叢裡、姑婆芋葉片上或者地表隱密的地方,晝伏夜出,安安靜靜。但到了繁殖季節,它們則會大舉遷移到山林附近的池塘、水溝、稻田或溪流,進行一年一度、轟轟烈烈的求偶行為。此時雄蛙會發出響亮的叫聲,以吸引雌蛙與其交配。

在台灣,許多種樹蛙都選在春天繁殖,而且常常不約而同的來到同一個水域,但由於每一種樹蛙的叫聲及鳴叫位置都不太一樣,所以不同種之間倒也相安無事,不會發生雜交的情況。樹蛙大多在水邊陸地或植物體上產白色棉花糖一般的泡沫性卵塊,但也有將卵一粒粒散布在地上或黏在竹筒壁:有些種類則在水裡產卵,此時多半將卵粒聚成一團黏在樹葉或石頭上。

卵孵化成蝌蚪,蝌蚪在水域生活,以口部的角質齒刮取藻類為食,偶而若有些蛋白質的食物掉進水域,例如死蚯蚓,它們也會主動啃食,不過多半時間仍以素食性為主。蝌蚪期的長短和環境溫度、食物有關。在攝氏25度、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大約一個半月就可以變態成小樹蛙。小樹蛙吃的東西比較小,例如蚊子、果蠅或小蟋蟀,隨著它們的成長,能吃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各種樹蛙簡介】
中國樹蟾(Hyla chinensis)
中國樹蟾的體長約2-4公分,是一種小型的樹蛙。

日本樹蛙(Buergeria japonicus)
日本樹蛙的體型不大,僅3-4公分。

褐樹蛙(Buergeria robustus)
體型較大(4-7公分),指(趾)端的吸盤明顯,從兩眼到吻端有一塊淡黃色的三角型斑,而兩眼到體背另有一塊倒三角型的黑斑,身體呈褐色,這些都是褐樹蛙的特徵。

艾氏樹蛙(Chirixalus eiffingeri)
艾氏樹蛙的體長約3-5公分,體色多變,可從淡褐色變到綠色。牠們的皮膚上有許多顆粒狀的突起,背部有一個X或H型深褐色斑,前肢、小腿及第五趾外側都散布著細小的白點,但以小腿和足部相接處的白點最明顯。

面天樹蛙(Chirixalus idootocus)
面天樹蛙和艾氏樹蛙長得很像但體型略小,約2-5公分。

白頷樹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白頷樹蛙是一種中型樹蛙,體長約5-8公分。

莫氏樹蛙(Rhacophorus moltrechti)
莫氏樹蛙是一種小型的(3-5公分)的綠色樹蛙,普遍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的山區,是台灣特有種。

翡翠樹蛙(Rhacophorus smaragdinus)
牠的體長約5-7公分,是臺灣五種綠色樹蛙中,體型最大者。

台北樹蛙(Rhacophorus taipeianus)
台北樹蛙是一種小型的樹蛙(體長3-5公分),牠們的背面為綠色,腹面白色,股部內側黃色並有一些小黑斑,看起來很小巧清爽。

橙腹樹蛙 (Rhacophorus aurantiventris)
橙腹樹蛙是師範大學生物系呂光洋教授在83年發表的新種,也是台灣特有種,因腹部呈橘紅色而得名,背部綠色,體長約6-7公分。

諸羅樹蛙(Rhacophorus arvalis)
諸羅樹蛙也是呂光洋教授最近發表的新特有種,目前已知的族群都分布在嘉義附近,所以以嘉義古地名「諸羅」作為其俗名。諸羅樹蛙體型約4-5公分,背部顏色為淺黃綠色,腹部白色沒有任何斑點,身體兩側各有一條白色皮褶。
參考: 網路上的資料~~
2007-10-18 12:29 am




艾氏樹蛙


圖片參考:http://wagner.zo.ntu.edu.tw/multi-database/amph/a0010p05_1.gif


<辨認特徵> 中小型樹蛙,體背為黃褐、赤褐或綠褐色,大都佈滿顆粒狀小突起,後肢跗蹠外緣 有一列白色顆粒突起,在脛跗關節上的一顆特別大,此為重要辨識特徵。大都出現於 中低海拔的竹林及潮溼樹叢中。
<相似種> 面天樹蛙








代 號:a0010
保育等級:無

英文名:Eiffinger’s Treefrog
學 名:Chirixalus eiffingeri

科 名:樹蛙科 (Rhacophoridae)
目 名:無尾目 (Anura)

體長(公分):公3.0-4.0 母:4.0-5.0
最大體長(公分):5.0

上顎齒:有
指尖:具吸盤

微棲地類型:低海拔闊葉林、竹林
棲地類型:林地

生殖季節(月):011,111,111,000
族群狀況:廣泛分布,無危險種

卵塊性質:卵包膠膜,個個分離黏附
產卵數:80-100,不超過200
http://wagner.zo.ntu.edu.tw/multi-database/amph/a0010_content.htm

莫氏樹蛙




圖片參考:http://wagner.zo.ntu.edu.tw/multi-database/amph/a0004p03_1.gif

<辨認特徵>
中型綠色樹蛙,眼球瞳孔外側的虹膜為鮮紅或橙紅色。眼後皮褶為淡黃色或不明 顯。後肢外側及蹼膜為橙紅色,並有塊狀黑斑。體表光滑。分佈於中低海拔山區的 潮溼樹叢,草叢下層。







代 號:a0004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

英文名:Moltrecht’s Treefrog
學 名:Rhacophorus moltrechti

科 名:樹蛙科 (Rhacophoridae)
目 名:無尾目 (Anura)

體長(公分):4.0-5.5
最大體長(公分):5.5

指尖:具吸盤
上顎齒:有

棲地類型:林地
微棲地類型:中、低海拔闊葉林

族群狀況:廣泛分佈,無危險種
生殖季節(月):依區域而異

卵塊性質:泡沬狀
產卵數:300-400粒
http://wagner.zo.ntu.edu.tw/multi-database/amph/a0004.htm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hinfish/frog.jpg

盧文氏樹蛙小檔案

本港獨有及是最細小的兩棲動物, 1952年首次發現,但直至1984年在赤立角才再被發現,身體短小,平均只長1.5厘米,背部棕褐色,有「x」形的黑印,四隻腳的腳趾吸盤很大,能在樹幹上爬行,只在夜間活動,雄蛙的叫聲尖銳而短促。

由於須要興建新機場,盧文氏樹蛙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曾瀕臨絕種。本地的生物學家幾經努力,為牠們尋找新的「居所」,盧文氏樹蛙又再在本港的郊野繁衍起來。
http://hk.geocities.com/hinfish/frog.htm






翡翠樹蛙 Rhacophorus prasinatus
保育類 特有種



圖片參考:http://www.froghome.idv.tw/assets/images/Rhacophorus_prasinatus_L-1.jpg


‧快速鑑定清單


中型、背部翠綠色

指(趾)端有吸盤

眼鼻線及顳褶金黃色

體側及四肢內側有許多黑斑


 

圖片參考:http://www.froghome.idv.tw/assets/images/Rhacophorus_prasinatus_T-1.jpg


 

圖片參考:http://www.froghome.idv.tw/assets/images/Rhacophorus_prasinatus_T-2.jpg


http://www.froghome.idv.tw/html/class_1/rhacophorus_prasinatus.html


收錄日期: 2021-04-27 20:31: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7000051KK015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