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

2007-10-17 4:10 am
李白生平?

回答 (7)

2007-10-17 4:50 am
✔ 最佳答案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目錄[隱藏]

1 生平

1.1 早年
1.2 中年
1.3 晚年
2 作品
3 藝術成就
4 參看
5 注釋
6 參考資料



[編輯] 生平

[編輯]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現在一般認為是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為任城尉。705年,李白五歲時,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蜀郡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開始接受啟蒙教育。景雲元年(710年)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開元三年(715年)——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開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寫《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余,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
據《舊唐書》記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並且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門,國由姦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編輯]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編輯]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葬當塗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傳說,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為了摘月失足墮水而死。《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於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編輯] 作品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b/Libai_shangyangtai.jpg/300px-Libai_shangyangtai.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李白唯一存世的真跡《上陽臺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靜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他所鍾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編輯] 藝術成就
李白為盛唐浪漫詩派的代表,把中國詩歌的浪漫主義推向高峰。正是如此,他取得了「詩仙」之譽。再者,李白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有創作性的發展。他的作品內涵豐富,想像超絕而且取材宏富。李白曾批評詩歌:「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因此,他的作品明朗自然,一掃六朝以來的浮靡詩風。李白的思想和詩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時代的特徵,即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識。
李白廣泛吸取了歷史文化遺產,融合百家之說,形成了他複雜獨特的思想面貌。儒家仁民愛物的思想,使他的詩歌充滿了熱愛人民關心百姓的高尚情感。如《丁都護歌》、《秋浦歌》等。道家的批判意識和變化觀,使他透過社會繁盛的外表看出了大唐盛世由盛變衰的種種跡象和隱藏的弊病。在長安的一系列詩歌都體現了他的這種憂慮。墨家任俠的博愛精神,使他仗義疏財,樂於助人,他的《俠客行》、《少年行》就是李白自己任俠精神的寫照。
杜甫對李白評價甚高,稱讚他的詩「驚風雨」、「泣鬼神」[1],而且無敵於世、卓然不群。[2]
郭沫若評價說:「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樣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雙子星座一樣,永遠並列著發出不滅的光輝。」[3]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c/Libai_touxiang.jpg/180px-Libai_touxiang.jpg









李白像

中文名字:
李白

漢語拼音:
Lǐ Bó 或 Lǐ Bái

威妥瑪拼音:
Li Po 或 Li Pai

字:
太白

稱號:
詩仙
2013-10-19 2:45 am
good!!
ㄒ_ㄒ
2007-11-24 2:46 am
2007-10-17 4:18 am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生平~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現在一般認為是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為任城尉。705年,李白五歲時,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蜀郡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開始接受啟蒙教育。景雲元年(710年)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開元三年(715年)——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開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寫《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余,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

據《舊唐書》記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並且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門,國由姦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葬當塗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傳說,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為了摘月失足墮水而死。《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於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藝術成就

李白為盛唐浪漫詩派的代表,把中國詩歌的浪漫主義推向高峰。正是如此,他取得了「詩仙」之譽。再者,李白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有創作性的發展。他的作品內涵豐富,想像超絕而且取材宏富。李白曾批評詩歌:「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因此,他的作品明朗自然,一掃六朝以來的浮靡詩風。李白的思想和詩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時代的特徵,即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識。

李白廣泛吸取了歷史文化遺產,融合百家之說,形成了他複雜獨特的思想面貌。儒家仁民愛物的思想,使他的詩歌充滿了熱愛人民關心百姓的高尚情感。如《丁都護歌》、《秋浦歌》等。道家的批判意識和變化觀,使他透過社會繁盛的外表看出了大唐盛世由盛變衰的種種跡象和隱藏的弊病。在長安的一系列詩歌都體現了他的這種憂慮。墨家任俠的博愛精神,使他仗義疏財,樂於助人,他的《俠客行》、《少年行》就是李白自己任俠精神的寫照。

杜甫對李白評價甚高,稱讚他的詩「驚風雨」、「泣鬼神」,而且無敵於世、卓然不群。

郭沫若評價說:「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樣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雙子星座一樣,永遠並列著發出不滅的光輝。」
2007-10-17 4:16 am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生平
[編輯]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幼年時期,李白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他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其後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編輯]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編輯]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失足墜水而死。

[編輯]
作品
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他所鍾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編輯]
考據
據《舊唐書》記載,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其父為任城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並且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又《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於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家世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他的籍貫、祖先、家世、出生地,乃至種族都不能十分確定。一般認為他的祖籍在隴西成紀,先世移居中亞碎葉,李白就出生在這裡,碎葉在唐朝屬安西都護府管轄。李白5歲的時候隨父親遷居綿州,所以他自稱是蜀人,也就是四川人。他父親沒有做過官,可能是一個富商,當時的人稱他「李客」。

少年時代
李白少年時代所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不限於儒家。他這樣回憶自己的少年時期:「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十五好劍術」(《與韓荊州書》),「十五遊神仙」,「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可見他學習的內容十分廣泛,這對他詩歌特點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青年時代
李白在20歲前後遊歷了成都、峨嵋山等地,還和一位隱士東岩子共同在青城山隱居了好幾年。他還曾跟趙蕤學習過,趙蕤著有《長短經》十卷,論王霸之道,這對李白後來的思想和經歷也有影響。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25歲,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便離開四川開始漫遊。他很留戀故鄉的山水,途中所寫的《渡荊門送別》裡說:「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遙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他尤其懷念四川的峨嵋山和山上的月亮,他在《峨嵋山月歌》裡寫道:「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如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李白出蜀之後,南遊洞庭,東訪金陵、揚州,後來回到江夏一帶,在湖北安陸和唐高宗時作過宰相的許圉師的孫女結了婚,遂定居安陸。後又北遊洛陽、太原,東走齊魯,寓家任城。天寶初,南遊會稽,與道士吳筠隱於剡中。

李白漫遊楚地時,蜀中的朋友吳指南死於洞庭湖上,李白「炎月伏屍,泣盡而繼之以血」。數年後,「遂丐貸營葬於鄂城之東」。在遊揚州時,不到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上安州裴長史書》)

在十數年的時間裡,他幾乎漫遊了半個中國,寫了許多優秀的詩篇,顯示了高度的藝術才能。在這段期間,李白很可能去過首都長安,但是沒有得到施展其政治抱負的機會。


召入長安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42歲,被唐玄宗徵召入京。李白初到長安,受到玄宗的禮遇。據說玄宗下輦迎接,又以七寶床賜食,親手為李白調羹。玄宗將李白置於金鑾殿,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

可惜李白只是以文學辭章見重,並沒有實際的官職,更沒有政治實權。他那「濟蒼生」、「安社稷」的抱負得不到施展的機會。尤其是,自開元末年以來,政治日益腐化,政權把持在奸相李林甫之流的手中。李白以其蔑視權貴的性格,當然不能與他們相容。誹謗和讒言使他感到留在長安無用武之地,於是懇求還山。在天寶三載(744年),他44歲時沉痛地離開了長安。「讒惑英主心,恩疏佞人計。彷徨庭闕下,嘆息光陰逝」,這幾句詩便是當時情況的寫照。

辭京漫遊
從天寶三載(公元744年)到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李白又流浪了12年。天寶四載(公元745年)李白受道籙於齊州紫極宮,成為一名道士,此後更熱衷於求仙訪道。但是李白並沒有忘懷社會現實,這段時間政治的腐敗、社會的危機在他的詩中有所反映,他的詩歌也就帶有更深廣的憂憤之情。當他得知李邕、李適之被奸相李林甫迫害致死的時候,用詩歌表達了他的憤怒不平。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李白輾轉逃難來到廬山。他寫了一些反映戰亂的詩歌,表達了憂國憂民的心情。不久,長安陷落,玄宗逃往蜀中,肅宗即位重整軍力,謀劃反擊安史叛軍。

肅宗至德元載(公元756年)十二月,肅宗的弟弟永王李璘時任江陵大都督,以抗敵平亂為號召,在江陵招募將士數萬人,順江東下,路經廬山辟李白為僚佐。李白出於報國安民的誠意,加入了李璘的幕府。他當時很興奮,以為施展自己抱負的機會來了,在詩裡寫道:「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有自比謝安之意,也表達了平定安史之亂的信心。但李白沒有料到,肅宗深怕李璘搶奪他的帝位,於是發兵征討。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永王兵敗被殺,李白也因此被捕入潯陽獄中,第二年流放夜郎,行至三峽,遇赦放還。

李白遇赦放還之後,往來於長江中游一帶,仍然密切地關注時局的發展。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白61歲,聽到李光弼率大軍征討史朝義的消息,便請纓從軍,半道因病而還,到安徽投靠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肅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十一月病逝。

去世前,李白把手稿全部交給李陽冰,請他作序。又作了一篇《臨終歌》,便與世長辭了,享年62歲。《臨終歌》中寫道:「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他為自己的一生深感遺憾!李陽冰為他編成《草堂集》20卷。據李陽冰的序文所說,這只是他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一。今當塗青山有李白墓。

參考資料:
網上
2007-10-17 4:15 am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

生平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幼年時期,李白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他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其後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但是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決定了他不能夠為權貴所容,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

作品
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他所鍾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考據
據《舊唐書》記載,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其父為任城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並且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又《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於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2007-10-17 4:14 am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現在一般認為是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為任城尉。705年,李白五歲時,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蜀郡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開始接受啟蒙教育。景雲元年(710年)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開元三年(715年)——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開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寫《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余,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

據《舊唐書》記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並且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門,國由姦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編輯]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編輯]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葬當塗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傳說,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為了摘月失足墮水而死。《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於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參考: wiki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48: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6000051KK0318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