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波子一問?

2007-10-17 3:41 am
☆我今日買左對鳳凰波子點解佢地唔多郁既?★
☆我用氧氣珠咋仲有要咩架?       ☆  
☆佢地食唔食(金牌餵百達)哥隻糧架?  ★
☆★☆★☆★☆★☆★☆★☆★☆★☆★☆★☆

回答 (2)

2007-10-17 2:22 pm
✔ 最佳答案
新魚到缸有冇對溫對水??仲有你個缸如果係新開缸的話~水太新~多數魚都會唔習慣~而氧氣珠響養魚既人眼中係垃圾~效能真係十分弱~而且唔知佢幾時用完~
但你講個隻魚糧我未用過~所以答唔到你~
而何謂對溫對水呢?又有何好處呢?
對溫係指一袋魚~唔解袋口放於水面上等待15-30分鐘~作用係慢慢等袋內外水溫一樣~咁魚隻就可以慢慢習慣你缸水既水溫了~冬天一定要做~因為回家中途~袋內既水會慢慢下降~如果回到家中唔做對溫~魚隻好易生病~一冷一熱既易出現既病例就係白點病了~而魚隻呆滯都係常見情況~
對水係指~做好對溫之後既步驟~將袋口解開~用15-30分鐘時間~分幾次慢慢將袋內既水抽出同時加入自己魚缸既水到袋內~記得係分幾次~幾個時段~慢慢加自己缸水到袋中~最好最後一次之後~將魚放到自己缸水中~而袋內既水係唔要的~因為唔多唔小都仲有魚舖既水響化袋內~而唔知魚舖既水有冇細菌~同時水既ph軟硬度都會同自己魚缸有分別~所以唔好將魚舖既水加到自己魚缸內~~而對水作用係等魚慢慢分多次換水動作令魚隻慢慢去習慣自己魚缸既水質~發病機會再次下跌好多了~
所以唔可以忽略以上步驟呀~
而一個魚缸新開缸的話~係要有足夠既過濾系統(而過濾系統分好多種)
最常用的~係機械式混合生物式既過濾~即係一般常用的頂濾/排濾/過濾桶等等~入面最基本都有兩樣野~就係過濾棉及生物環(生第環用作硝化細菌的生活地方)
過濾棉係先接觸水流的~用作阻隔魚屎~之後由生物環既硝化細菌分解所以毒素~主要毒素來源就係魚屎入面既氨(即~亞麼尼亞)過多既氨係會毒死魚架~所以除左有好既過濾系統之外~仲要按魚缸比例去換水~可減低毒素同時~新水可令魚隻新陳代謝好d~
好喇~咁我打左咁多有關養魚最簡單既基本野~我諗你都明出左咩事啦~
而仲有一樣野要小心~就係自來水係唔可以即時用黎養魚的~因為入面有氯氣成份~而氯氣係會令魚不適,長期接觸氯氣既魚什至會死亡的~而氯氣更會殺死硝化細菌~
所以一般都會將要加入魚缸既水~另外放開12小時~等氯氣揮發~心急的話,可打氣到水中~再心急d既話~直接加除氯劑就可以了~
仲有就係魚缸太細~魚太多~都會令魚不健康的~小留意呀~
唔明再問吧~我相信你都係中左以上幾點先令魚死~
參考: 經驗~打左好多字~如果有錯字我會再更正的~
2007-10-18 1:34 am




仇佢哋會食
D魚唔食魚糧係正常,因為佢哋新o既,所以佢哋唔適應環境.過幾日就食魚糧啦.




海水魚缸加新魚及蝦蟹的方法:

1. 先將盛載魚隻的膠袋解開用清水沖洗一下膠袋表面.
2. 用筆將袋中水位記下,再將袋中水倒出四分一,並將同等份量的魚缸水加入袋內,此步驟要十五至二十分鐘做一次重複做四次.(此步驟為轉水可令魚兒適應魚缸水)
3. 準備一個筲箕 (或AA魚兒孵化場 – Model: AA230 / AA232) 放在魚缸,將膠袋的魚撈出放在筲箕內觀察兩星期,如魚沒有毛病可放落魚缸.
4. 蝦和蟹的方法按照以上,第二步驟把時間從二十分鐘延長至三十分鐘做一次重複做四次.

固體氧生態養魚項目
免氣泵、免濾水、免喂食,在正常情況下,能持續給兩條魚供應氧氣和養料3-6個月。之後將封口打開,再放固體氧珠及健活液,這樣魚就可以快樂地生活下去了。
固體氧不僅是水族箱中一種精美的具有現代藝朮感的裝飾品,更主要是其具有事實上的滅菌能力,而且還能緩慢釋放出氧氣,因此可以殺滅水族箱中的有害菌和抑制藻類的生長,固體氧對各種氨類、亞硝酸鹽等對水族致命的毒素有較強的吸收能力,以及對酸碱的緩衝能力,因此為觀賞水族提供一個美麗舒適無毒害的環境。
1、固體氧珠固體氧珠的顏色共有9種:大紅、粉紅、橘黃、淺黃、深藍、淺藍、紫色、深綠、淺綠。固體氧珠的產地有兩種:韓國和日本。本公司經過實踐証明,日本的技術更為成熟,所以,目前我們採用的固體氧珠是日本產的。固體氧珠可以緩慢釋放氧氣;去掉水中的氨、重金屬和全部雜菌;防止維生素及其他營養的缺少。2、健活液(生命營養液)健活液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可以增加魚的體質與營養。

一些七彩的氧氣珠,
而這些氧氣珠 其壽命有九個月,
直至它的顏色褪去為止。

視乎飼養的容器容量大小




仲有好多設備,如果您想買設備,您去http://www.aa-aquari um.com/index.htm,然後按''En ter'' ;再按;最新產品;產品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57: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6000051KK029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