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眼鏡蛇的知料

2007-10-17 3:03 am
有關眼鏡蛇的生活環境/習慣,對生態/人類帶來的影響,政府/志願團體保護眼鏡蛇的措施???

回答 (2)

2007-10-17 3:13 am
✔ 最佳答案
名稱: 眼鏡蛇(Forest cobra)
別名: 蝙蝠蛇
分類地位: 爬行綱、蛇目、眼鏡蛇科
學名: Naja naja
分佈範圍: 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海南
數量: 不詳,但已較從前銳減。
形態特徵: 體長150—180厘米(約成人的身高)
體重500—1000克(約1—2罐可口可樂)
攻擊指數:95
防禦指數:90
耐寒指數:60
感官能力:視覺80;嗅覺90;聽覺80
特殊技:從毒牙射出毒液,獵物被咬傷後立刻變得四肢無力,呼吸緊張,直至昏睡或死亡。
識認方法: 頭部呈橢圓形,頸部背面有明顯的白色眼鏡狀圈紋,身體背面為黑色或棕褐色,有狹窄的黃白色橫紋,腹面為黃白色。
生態習性: 住:棲息於平原、丘陵、山區的灌木叢、森林、竹林、岩石洞隙、水溝邊、墳地、稻田、溪溝、魚塘邊等處。
行:主要在白天活動。通常在地面上爬行,能上樹,但沒纏繞能力。
休息:洞穴及其他隱蔽處。
食:肉食性。以鼠、蛙、蜥蜴、鳥卵和小鳥、小型哺乳動物、小型魚類等為食物。捕食時身體前部的三分之一能豎立起來,頸部急速地擴張並發出“呼呼”的聲音,向前攻擊。
性格:生性兇猛。
繁殖:每年5—6月間交配,6—8月產卵。每窩產卵8—18枚,靠自然溫度需47—57天才能孵化出來。
成長:剛出殼的幼體身上有明顯的色斑,隨著個體成長身體橫紋逐漸不明顯,甚至完全消失。
壽命:不詳
保護級別: 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瀕危原因: 1、人類為食用、藥用、觀賞等而亂捕濫獵。
2、棲地喪失。
參考: me
2007-10-17 3:26 am
名稱: 眼鏡蛇(Forest cobra)
別名: 蝙蝠蛇
分類地位: 爬行綱、蛇目、眼鏡蛇科
學名: Naja naja
分佈範圍: 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海南
數量: 不詳,但已較從前銳減。
形態特徵: 體長150—180厘米(約成人的身高)
體重500—1000克(約1—2罐可口可樂)
攻擊指數:95
防禦指數:90
耐寒指數:60
感官能力:視覺80;嗅覺90;聽覺80
特殊技:從毒牙射出毒液,獵物被咬傷後立刻變得四肢無力,呼吸緊張,直至昏睡或死亡。
識認方法: 頭部呈橢圓形,頸部背面有明顯的白色眼鏡狀圈紋,身體背面為黑色或棕褐色,有狹窄的黃白色橫紋,腹面為黃白色。
生態習性: 住:棲息於平原、丘陵、山區的灌木叢、森林、竹林、岩石洞隙、水溝邊、墳地、稻田、溪溝、魚塘邊等處。
行:主要在白天活動。通常在地面上爬行,能上樹,但沒纏繞能力。
休息:洞穴及其他隱蔽處。
食:肉食性。以鼠、蛙、蜥蜴、鳥卵和小鳥、小型哺乳動物、小型魚類等為食物。捕食時身體前部的三分之一能豎立起來,頸部急速地擴張並發出“呼呼”的聲音,向前攻擊。
性格:生性兇猛。
繁殖:每年5—6月間交配,6—8月產卵。每窩產卵8—18枚,靠自然溫度需47—57天才能孵化出來。
成長:剛出殼的幼體身上有明顯的色斑,隨著個體成長身體橫紋逐漸不明顯,甚至完全消失。
壽命:不詳
保護級別: 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瀕危原因: 1、人類為食用、藥用、觀賞等而亂捕濫獵。
2、棲地喪失。

2007-10-16 19:28:31 補充:
http://www.chiculture.net/0207/0207ani/0207ani.php?ani_code=103上yahoo打眼鏡蛇


收錄日期: 2021-05-01 23:10: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6000051KK0267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